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6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O2在多孔介质中扩散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注CO2开采原油时CO2在地层中的扩散系数,采用一维扩散的数学模型,利用一维菲克第二定律和连续性方程推导出了CO2扩散系数的计算公式,设计了多孔介质采用露头砂填充,实验模型装置水平放置而消除了"对流扩散"的影响,室内测定CO2扩散系数的双测压点的1 m长的物理模拟装置,得出了在60℃时不同压力下的扩散系数,实验条件更符合矿场实际,研究规律可用于矿场CO2驱过程中的参数优选。  相似文献   
2.
油田用非离子型及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国内外油田用非离子、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非离子、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中应用进展,并探讨了两种表面活性剂与其它类型表面活性剂复配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注入性能和运移性能是评价油田化学驱用聚合物的主要指标.介绍新型聚合物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丙烯酸共聚物在多孔介质中的注入性能与运移性能.采用直径2.5 cm标准小岩心和直径为2.5 cm长度为100 cm多测压点填砂管实验,通过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表征该新型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波及能力.根据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和压力...  相似文献   
4.
石油羧酸盐的磁化降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磁化前后,石油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高岭土表面静吸附规律的变化。实验发现,经磁化处理的石油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速度变快,液固比变小,吸附等温线仍有最大值,但已大为下降,从而推断其吸附模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CO2驱油施工设计和油藏模拟的需要,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测量气体溶解度和扩散系数的实验装置.导出了包含这两个参数的气体压力~时间线性关系式.采用压力降落法在50℃、70℃、105℃温度和静态条件下,测定CO2-吉林红岗原油体系的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对所得曲线进行线性拟合,求得了实验条件下CO2在吉林红岗原油中的溶解度和扩散系数.讨论了平衡压力,压力、温度对溶解度和扩散系数的影响,得到了每一实验温度下溶解度~平衡压力、扩散系数~平衡压力线性拟合关系式.在105℃温度下,静态条件下的扩散系数值在10-7m2/s数量级,而动态条件下(转速600r/min)则增至10-6m2/s.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溶液在油藏孔隙中的流动及微观驱油机理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研究了粘弹性聚合物溶液在盲端孔隙模型中的流动与驱替特性。微观流动实验和数值计算结果均表明,随着事物溶液粘性弹增强(Weissenberg数增大),在孔隙盲端及喉道中的粘弹性涡流加剧,涡流区域也随之扩大;计算得到的粘弹涡特征与Cochrane等给出的实验结果在定性规律上是一致性。这种粘弹涡可将孔隙盲端和喉道中的部位科油分散成油滴或油丝并携带至主流区,使之成为可驱动原油。所以,这种粘弹涡流效应是聚合物溶液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复合体系超低界面张力和碱在驱油过程中的实际作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以物理模拟实验结果为依据并结合理论分析发现,在实际油藏的驱油过程中,础活性剂/聚合物(ASP)复合体系与原油的超低界面张力对于启动残余油滴和降低毛管阻力的作用均比以往所推断的要小;为使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而加入的大量强碱,将导致储层矿物的溶蚀、地层和井筒的严重结垢以及产出液的深度乳化,这对于复合驱的总体效果和效益都是不利的。因此,对于复合体系超低界面张力和碱在驱油过程中的实际作用研究应予以客观的评价,对于非超低界面张力体系驱油实际效果的研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冀东浅层稠油油藏开展CO_2吞吐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但长期注CO_2导致的井筒腐蚀等生产问题日益凸显;N_2是优良的增能介质,且来源广、性能稳定,将二者结合形成复合气体,是冀东油田CO_2吞吐后的储备技术之一。为对比不同注气介质的增油效果,分别设计了5种摩尔比例的CO_2/N_2复合气体(1∶0(纯CO_2)、4∶1、7∶3、1∶1和0∶1(纯N_2)),并开展了相应的注气膨胀实验和注气吞吐物理模拟实验。注气膨胀实验结果表明,CO_2与稠油的作用能力要明显好于N_2;复合气体与原油的作用能力介于纯CO_2与纯N_2之间,且随着复合气中CO_2比例的增加,其溶解降黏和溶解膨胀的效应越明显;当注气量超过20 mol%、摩尔比例超过7∶3时,复合气体对稠油的降黏率可达40%以上。注气吞吐实验结果表明,体积比2∶1(摩尔比4∶1)的复合气体经过4轮吞吐后可提高采收率17.03%,接近纯CO_2的增油效果;该比例的复合气体可实现CO_2溶解降黏和N_2增能的协同效应,有效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图7表2参27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层非均质岩心模型,将调剖和驱油结合,评价不同级差条件下8种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的效果。结果表明,岩心渗透率为30×10-3/1000×10-3μm2时,单独聚合物驱和三元驱使含水率下降约15%,采收率分别提高6.7%和8.3%。用改性淀粉凝胶封堵后,三元驱岩心含水率下降至44%,明显低于聚合物驱和水驱的最低含水率60%、70%,三元驱、聚合物驱及水驱采收率增幅分别为23.5%、19.2%和10.1%。三元驱能有效启动低渗层位,三元复合驱对低渗层位剩余油的开采效果明显好于聚合物驱。“改性淀粉凝胶体系+三元复合驱”组合调驱采收率增幅为40.4%,好于二者单独作用时的采收率增幅加和35.6%,并比“铬凝胶+三元复合驱”组合调驱采收率增幅高4.3个百分点。岩心渗透率为30×10-3/2000×10-3 μm2和30×10-3/500×10-3μm2时,“改性淀粉凝胶体系+三元复合驱”组合调驱采收率增幅分别为45.3%和34.4%,三元驱提高采收率25.1%和22.2%,油藏非均质性越严重,该组合调驱体系开采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化学复合驱油体系对原油的乳化作用可启动微观残余油,从而提高驱油效率。为了确定乳化作用对残余油的启动机制以及实现这几种启动方式所需的条件,采用光学显微成像技术配合图像处理软件分析乳状液性质,以制备的乳状液作为驱替剂进行微观刻蚀模型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乳化作用启动残余油主要存在3种机制,即分散启动、携带启动和微流调节启动;微流调节启动机制通过乳状液颗粒堵塞作用和贾敏效应的叠加,可提高局部渗流阻力,改变微观液流方向,但对乳状液的颗粒数密度有一定要求;通过调整驱替剂的配方、注入时机和注入量可对乳状液的颗粒数密度进行调整,从而充分发挥乳状液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研究成果有助于化学复合驱理论的完善,并指导复合驱配方与注入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