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8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199篇
电工技术   93篇
综合类   338篇
化学工业   1227篇
金属工艺   34篇
机械仪表   102篇
建筑科学   352篇
矿业工程   122篇
能源动力   70篇
轻工业   193篇
水利工程   91篇
石油天然气   3209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14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7篇
冶金工业   150篇
原子能技术   22篇
自动化技术   2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361篇
  2003年   319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难于处理的含油污泥,本文使用擦洗剥离技术进行分离研究,擦洗剥离技术通过强化颗粒间碰撞和摩擦,使油从颗粒表面分离,达到含油污泥处理的目的。开展了擦洗剥离的条件试验,在浆体浓度、有无介质、介质与物料比、擦洗时间、搅拌速度、液体温度以及擦洗机结构方面进行参数优化,提出了最优试验条件,并进行验证试验,油泥处理后的含油率降低到0.51%,达到了油泥处理标准,为大规模油泥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胡德斌  王剑波  李磊 《轮胎工业》2022,42(5):0272-0276
研究花纹特性(饱合度及形态)对轮胎滚动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胎花纹饱和度降低,纵向花纹轮胎的滚动阻力基本保持不变,横向花纹轮胎的滚动阻力持续增大,混合花纹轮胎的滚动阻力先减小后增大;纵向花纹对滚动阻力的贡献相对较低,横向花纹对滚动阻力的贡献较高,混合花纹对滚动阻力的贡献介于横向花纹与纵向花纹之间;低滚动阻力轮胎的花纹饱和度宜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3.
胜利油区主力整装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已进入注水开发后期,其综合含水率超过98%,但采收率仅为41%,仍具有较大剩余油储量和提高采收率潜力。通过对胜利整装油田取心井岩心分析,发现各整装油田特高含水期均出现了剩余油饱和度小于残余油饱和度的极端水洗井段,同时也存在含油饱和度大于水驱前缘含油饱和度的弱水驱井段。提出了特高含水储层极端水洗带、强水淹带和弱水驱带的定义和划分标准。研究注入量、驱替速度和渗透率等因素对极端水洗带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注入量的增加,注入水优先突破的区域中,含油饱和度逐步降低、水相渗透率逐步增大、注水分流量逐步提高、驱替速度逐步上升,导致该区域剩余油饱和度低于残余油饱和度,从而形成极端水洗带。建立了不同级次水驱带体积计算方法,并用孤东、孤岛和埕东3个整装油田生产动态数据进行了验证计算,证明所建立的方法是科学、准确的,且具有需要数据易得和计算简单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针对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八道湾组油藏前期成因研究缺乏储层物性、隔夹层对含油饱和度低的影响,从孔隙结构、储层物性及非均质隔夹层等方面开展了油藏低饱和度成因分析,剖析了构造幅度对油水分异、储层物性对油水同产区厚度、隔夹层对含油饱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孔隙结构差造成储层油水分异不明显、油水置换不完全是八道湾组油藏含油饱和度低的主要原因;②储层低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物性特征导致油水同产厚度较大是八道湾组油藏含油饱和度低的次要原因;③由于八道湾组并没有形成区域性的、连续的隔夹层,因此,隔夹层对八道湾组油藏含油饱和度低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将为八道湾组的高效开发提供依据,加快探勘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5.
阐述提出一种基于特高压工程的图像识别算法,通过对原始图像高斯低通滤波、平滑、亮度拉伸以及增强预处理,降低原始图像噪声,并且使图像亮度增强,探讨选取色调、饱和度以及亮度作为图像特征向量,利用模糊数据自相关函数对特高压工程图像特征进行提取。在此基础上对将图像特征向量映射到图像上,并且对特高压工程图像特征进行匹配,识别到图像中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长宁地区龙马溪组相继钻遇低电阻率井,这些井含气性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基于低电阻率页岩储层特征、地震、构造及断层期次、测井、岩心实验等,对长宁地区页岩储层低电阻率成因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宁地区低电阻率页岩储层产气特征为电阻率大于5 Ω·m,全烃含量大于2%,孔隙度大于4.2%,含气量大于2.0 m3/t,含气饱和度大于60%。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低电阻率成因与断层有关,断层挤压破坏了储层含气性,表征为电阻率相对较低,断层下盘对电阻率的影响大于上盘,断层下盘页岩储层易出现低电阻率,断层上盘电阻率正常。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低电阻率成因与断层形成的期次有关,建武向斜所有低电阻率井均受加里东期形成的断层影响,下盘井部分天然气运移至上盘,地层水进入断层产生的裂缝中,水在近距离向构造低部位聚集,造成构造低部位的开发井呈低电阻特征,产量受损,而上盘天然气富集,高产井众多。天宫堂背斜、双龙-罗场向斜、建武向斜以西所有低电阻率井均受喜马拉雅中晚期形成的北东向的断层影响。长宁地区部分井存在低电阻率原因是断层附近的页岩储层含水饱和度增高引起电阻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以酸型槐糖脂为表面活性剂配制了一种微乳液用于对含油盐碱性土壤的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固定柴油添加量,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微乳液配方,并优化其清洗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微乳液〔酸型槐糖脂含量6%(以水的质量为基准,下同)、氯化钠含量1%、柴油含量13.36%〕在液固比(质量比)2:1、35℃、搅拌速率600 r/min、清洗时间20 min的条件下对原油脱除效果最高,脱除率可达95.95%.规模放大实验及重复使用实验表明,将含油土壤处理量放大至300倍,该乳液在上述条件下仍能保持原油脱除率在94%以上;微乳相在补加柴油的情况下,使用5次后仍能保持原油脱除率在87%以上.对土壤样品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修复后土壤的pH由8.56下降到7.68,全盐含量由1.48%下降到0.29%,土壤由重度盐碱地降低为轻度盐碱地.种子萌发实验证明,修复后土壤毒性降低,适合部分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8.
利用测井资料确定油田注水开发后期各老井产层剩余油饱和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测井资料难以实时反映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基于岩石物理实验测得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资料,在常规产水率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2个参数,推导出新的产水率模型.依据新模型建立W油田不同束缚水饱和度下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图版,系统阐述利用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图版确定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并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及水淹模式,在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研究区层内剩余油垂向及平面分布情况.研究区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各老井的产水率资料,拟合剩余油分布情况具有代表性,适用于注水开发油田产层剩余油分布研究.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含水饱和度普遍较高。基于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数据和核磁共振高压充注模拟实验,研究了天然气运聚特征及气藏高含水机制。结果表明:①须家河组烃源岩—储层大面积交替叠置发育奠定了油气近距离聚集的基础,随烃源岩成熟度增高,天然气湿度系数变小、δ13C1值增高,为近源成藏;②须家河组气藏含气饱和度主体分布在50%~65%之间,储集空间的主要孔隙半径为0.1~10 μm,相对大孔径占比越大,含气饱和度越高;③随充注压力增大,天然气在致密砂岩中由大孔径向小孔径空间“渐进式”聚集,并呈现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和基本稳定的“三段式”充注特点,小压力驱动与相对大孔隙储集的耦合是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可以形成大中型气藏但含水饱和度高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将为致密砂岩领域的拓展勘探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二次喷丸的等效分析方法,在单次喷丸诱导应力及饱和度已知的情况下,进行金属零件二次喷丸的诱导应力和变形的工程预测.以单次喷丸的饱和度曲线为分析基础,讨论了二次喷丸饱和度与喷丸时间的变化规律.用正弦函数的形式表达喷丸诱导应力,并建立了零件的平均诱导应力和饱和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针对弹丸尺寸不同的二次喷丸过程,进行了基于多弹丸随机喷丸技术的有限元仿真,得到的喷丸诱导应力与理论结果相差5%左右;针对喷丸压力不同的二次喷丸过程,使用标准阿尔门试片进行了喷丸试验,试片变形与理论结果相差3%左右.仿真和试验结果均表明提出的预测方法有效、准确,可较好地预测二次喷丸后零件的残余应力和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