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16篇
化学工业   24篇
金属工艺   28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28篇
矿业工程   15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4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38篇
无线电   3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篇
冶金工业   36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3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特低渗透油藏中,由于高渗透条带的发育,通常使其表现出渗透率各向异性特征,导致注采井间的渗流规律与常规油藏不同,对井网加密形式的适应性也存在差异。基于各向异性油藏的渗流特点及井网调整形式,利用叠加原理,得到注采平面渗流场计算公式;引入线状排驱概念,对各向异性油藏井网加密形式进行适应性分析;用驱动压力梯度表征储量动用程度,提出无因次动用提高程度概念,建立定量表征注采井间储量动用规律的方法。结果表明,将初始正方形反九点井网系统地调整为排状加密井网,形成线状排驱,可有效提升特低渗透各向异性油藏的储量动用程度;初始井网井距大于400 m时,注采井间储量动用提升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
从MR原始数据特性出发研究数据结构与字段,采用基于线状特性分析MR大数据的地铁用户识别过滤方法和位置定位方法,该方法经过验证能够有效输出地铁用户数据并定位在地图上,解决人工地铁测试效率低且测试片面的问题,实现基于大数据的自动化地铁网络评估,提供海量的有效定位数据用于地铁评估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边部线状缺陷是热轧带钢易发缺陷,不仅严重影响成材率,还可能对热轧下游工序生产过程造成影响。边部线状缺陷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建立精确的机理预报模型十分困难。为此,首先分析边部线状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以智能方法为基础,分别建立了基于逻辑回归与神经网络的边部线状缺陷智能预报模型,并分析了2个模型的精度与泛化能力;最后,以神经网络智能预报模型为基础,对加热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使缺陷发生率与封闭率均大幅降低。研究结果对提高热轧带钢表面质量具有实践意义,可推广应用于同类轧线。  相似文献   
4.
利用有限元软件对空冷后具有一定温度梯度的板坯的轧制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分析两种不同高温力学特性的钢种在轧制时边角部金属的位移、应变及应力情况,分析边部线状缺陷起源的褶皱的形成过程并通过轧制试验予以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边线形成与变形温度范围内变形抗力的不连续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变形抗力随温度连续变化的钢种轧制过程角部金属不会形成褶皱;变形抗力随变形温度不连续变化的钢种,当板坯角部金属进入两相区时,由于轧制过程两相区变形抗力出现谷值,易出现褶皱并最终演变为边部线状缺陷。  相似文献   
5.
采用金相显微镜、SEM等,并结合方坯在最初两道次的变形行为对一种含Ni和Cr低碳钢盘条线状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缺陷处存在较多网状分布的颗粒状Ni、Cr氧化物,此氧化物产生于加热过程。由于方坯在第二道次轧制时存在扭转,变形时受孔型侧壁限制作用,方坯角部残留的含有Ni、Cr氧化铁不能随金属流动发生剥离,相反被挤压到铁基体中形成线状缺陷。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线状空间特征影响力的概念,根据不同情形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并指出它与缓冲区分析的不同之处。以台风路径空间影响力分析为例,给出多线状特征影响力的累积模型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扫描电镜对镀锡基板表面线状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造成镀锡基板表面缺陷的主要原因为保护渣卷入和氧化铁皮残留。通过对镀锡基板生产工艺进行分析,得出:控制连铸过程铝损不大于0.0050%、液面波动控制在±2.5mm、控制板坯入炉温度不小于200℃,合理控制连浇炉数,增大拉矫破鳞机弯辊插入深度,可以大幅减少镀锡基板表面线状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取低渗煤层两相流动参数,系统分析了水饱和煤层甲烷运移动态特征。通过水饱和煤样气体运移实验明确了两相流体流动行为,获取了气相渗透率、排驱压力和吸附速率等参数。结果表明:水饱和煤岩中甲烷运移需克服毛细管排驱压力,渗透率越小其值越大;基于压差与排驱压力的大小关系,水饱和煤层中甲烷运移可分为毛细管力控制和扩散控制两个阶段;气体存在损失现象,毛细管力控制阶段甲烷滞留于煤岩孔隙,扩散控制阶段甲烷吸附于煤岩表面;水相降低了气体扩散能力,渗透率越高吸附速率越小。研究成果有助于原地条件下低渗水饱和煤层两相流动参数测试方法的改进,有利于水饱和煤层气藏排采制度优化。  相似文献   
9.
FD级表面镀锌IF钢是表面质量要求最高的镀锌产品,表面质量控制难度大,合格率低。其主要缺陷之一“线状”缺陷是炼钢内生夹杂或保护渣卷入引起的。控制“线状”缺陷的主要措施是洁净度控制和机清(火焰清理)。为了对比洁净度控制和机清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IF钢镀锌钢卷表面质量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机清对提高FD命中率的作用大于洁净度控制措施;没有经过机清的板坯,钢水洁净度控制措施、连铸液位波动和三路氩气背压控制的影响是明显的。试验过程发现的“机清翘皮”缺陷,是机清板坯表面毛刺或凸棱经轧制形成的。“机清翘皮”下方没有夹杂物,有时能够发现少量FeO。修磨等提高机清后板坯表面质量的方法有助于消除机清“翘皮”缺陷。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陶瓷坯料吸附两种自制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动力学规律,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拟合,并通过测定添加了两种自制不同分子结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陶瓷坯体料浆黏度以评价其分散性能,结果显示,在陶瓷坯体料浆中,线状MA/AA/AMPS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平衡吸附量是梳状AMPS改性聚丙烯酸高效减水剂的2倍以上,陶瓷坯料颗粒表面对两种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线状MA/AA/AMPS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分散效能明显好于梳状AMPS改性聚丙烯酸高效减水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