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48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467篇
电工技术   387篇
综合类   1555篇
化学工业   5629篇
金属工艺   400篇
机械仪表   529篇
建筑科学   1551篇
矿业工程   989篇
能源动力   426篇
轻工业   568篇
水利工程   336篇
石油天然气   22218篇
武器工业   14篇
无线电   3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40篇
冶金工业   156篇
原子能技术   26篇
自动化技术   55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356篇
  2021年   416篇
  2020年   611篇
  2019年   809篇
  2018年   341篇
  2017年   596篇
  2016年   574篇
  2015年   769篇
  2014年   2282篇
  2013年   2276篇
  2012年   2169篇
  2011年   1929篇
  2010年   1584篇
  2009年   1755篇
  2008年   1860篇
  2007年   1587篇
  2006年   1608篇
  2005年   1920篇
  2004年   1839篇
  2003年   1903篇
  2002年   1453篇
  2001年   1211篇
  2000年   1063篇
  1999年   806篇
  1998年   981篇
  1997年   813篇
  1996年   699篇
  1995年   557篇
  1994年   419篇
  1993年   310篇
  1992年   263篇
  1991年   337篇
  1990年   293篇
  1989年   25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双醛纤维素纳米纤丝(DA-CNF)应用到木质素水凝胶的制备中,利用DA-CNF在水凝胶中的互穿网络作用以及醛基与碱木质素酚羟基发生缩合反应,从而达到增强木质素水凝胶强度的目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EGDGE-500)以及DA-CNF与木质素发生了反应;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添加DA-CNF后,木质素水凝胶的结构呈多孔性;添加DA-CNF能够显著改善木质素水凝胶的物理强度、热稳定性和耐温耐盐性能,当DA-CNF添加量为2.0%时,木质素水凝胶拉伸应力由69 kPa提高至175 kPa,压缩应力由0.18 MPa提高至1.5 MPa,初始降解温度由209℃提高到248℃。DA-CNF增强的木质素水凝胶具有较高的耐温耐盐特性,在150℃、pH值=9的20万矿化度的盐水中老化20天后,其质量保留率仍可达86.4%,且具有较好的pH适应性。综上所述,DA-CNF增强的木质素水凝胶具有潜在的油田封堵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海洋平台空间有限,井筒和井槽资源的合理使用对渤海油田规模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井筒和井槽资源的高效使用,从中短半径侧钻技术、同层侧钻技术、大尺寸双层套管开窗技术、分支井轮采技术和井槽重利用技术等5个方面建立了井筒和井槽优化利用技术体系,并阐述了该技术体系的现场实施效果。针对目前渤海油田井筒及井槽优化利用面临的主要挑战,展望了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本文研究成果为缓解海洋石油开发中井筒和井槽资源紧张、降低成本,实现海油石油高效可持续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电子鼻、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HS-GC-I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联用(HS-SPME-GC-MS)分析不同发酵年份老香黄挥发性成分变化,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法区分不同发酵年份老香黄。电子鼻主成分分析能明显区分发酵与未发酵的老香黄,两者风味差异较大,老香黄发酵3年和4年的风味成分最为相似,而其余发酵年份风味存在较大差异。HS-GC-IMS定性检测出39种挥发性成分,包括萜烯类、醇类、醛类、酯类、酮类、酚类、酸类、杂环化合物和其它共9类。HS-SPME-GC-MS则一共鉴别出50种挥发性成分,包括萜烯类、醇类、醛类、酚类、酯类、醚类、杂环化合物和其它共8类。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萜品油烯、柠檬烯、异松油烯、1-石竹烯、巴伦西亚橘烯、芳樟醇、α-松油醇、糠醛、麦芽酚、茴香脑、2,4-二甲基苯乙烯为14种共有挥发性成分,经OPLS-DA模型筛选出8种标志性挥发性化合物(VIP>1)。综上,未发酵和发酵1~5年的老香黄风味存在较大差异,筛选出的8种挥发性成分为区别不同年份老香黄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上油田井距大、井网稀、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L14油田古近系文昌组文五段为例,提出“层次约束、分级解剖、模式拟合、井震互馈、多维联动”的陆相辫状河三角洲储集层构型表征方法,运用分频RGB融合技术,表征储集层构型单元,并在储集层构型划分的基础上,预测优质储集层。结果表明,研究区三级构型单元为复合分流砂坝,四级构型单元为分流砂坝、分流河道和辫状河道;四级构型单元具有3种垂向叠置样式和2种侧向拼接样式;岩石矿物组分和构型单元对物性起主导作用;文五段以Ⅰ类储集层为主,多分布在分流砂坝内部;Ⅱ类储集层主要分布在Ⅰ类储集层的外缘,连续性较差;Ⅲ类储集层通常与Ⅱ类储集层伴生,连续性最差;由分流砂坝中心向分流砂坝外缘,再到分流砂坝间的分流河道和辫状河道,储集层品质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针对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致密砂岩油藏测井响应特征复杂多变,水淹层难以识别等难题,运用测井原理和方法建立水淹层的测井解释模型,提取含油饱和度、地层流动指数等水淹特征参数,并建立一套致密砂岩裂缝性油藏水淹层定量表征技术,能准确识别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在实际油井应用中效果较好,方案实施后油井含水率由98%急剧下降至40%,日产油由0.5 t/d增至5.2 t/d,产能提高了近10倍,开发效果明显。研究成果为准噶尔盆地水淹层有效识别以及定量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同类油藏水淹层识别及有效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石油化工应用》2022,(1):31-36
低渗储层在渤海油田占比较大,水力喷射压裂技术集水力射孔、分段隔离、喷射压裂于一体,受到海上压裂的青睐。为提高分段压裂储层改造体积,提高油气层采收率,本文基于二维裂缝诱导应力场模型建立了三维裂缝诱导应力场模型,从裂缝周围应力场的角度提出了裂缝间距优化方法。以渤海油田A井为例,由于受第一条裂缝产生的诱导应力场的影响,在距离第一条裂缝中心35 m以内的范围内,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较原始地应力发生反转,在距离第一条裂缝中心35~167 m的范围内,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较原始地应力发生转向。以最大水平主应力反转线35 m作为布置分段压裂间距的依据,既能保证裂缝间距较小,形成体积裂缝,又能使裂缝正常扩展,形成有效裂缝。本文模型对合理优化裂缝间距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井壁失稳是碳酸盐岩储层钻完井及开发过程中十分常见的工程难题。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油井井壁失稳、出泥砂严重,井壁失稳给油井投产、生产等带来一系列问题。为了对失稳现象进行有效分析,明确失稳来源和失稳形态,发挥油井产能,基于工程表象和作业数据提出井壁失稳程度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在生产动态和探冲砂作业基础上,形成井壁失稳动态评价方法。利用井壁失稳程度的动态评价方法分析109口失稳井的井壁失稳特征,借助冲捞砂样和储层岩心分析井壁失稳形态。结果表明,哈拉哈塘油田失稳主要为非生产层组的垮塌和生产层组裂缝、孔洞中充填泥砂的产出,失稳形态主要以坍塌掉块和流体携带泥砂产出为主。钻新井时先对产层采用悬挂筛管防砂完井,封隔吐木休克组等易坍塌地层,再对老井的裸眼井进行探泥砂、冲捞砂作业,清理沉积物获得产能并进行合理参数的筛管二次完井。  相似文献   
8.
自2010年胜利油田在孤岛油田中一区Ng3开展非均相复合驱先导试验以来,非均相复合驱技术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老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化学驱主导技术之一。尽管非均相复合驱在孤岛油田中一区Ng3取得了成功,但非均相复合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非均相复合驱油藏动用规律成为其推广实施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基于密闭取心井资料,系统分析非均相复合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并与非均相复合驱前的对比,总结非均相复合驱油藏动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非均相复合驱后的孤岛油田中一区Ng3平均剩余油饱和度为28.3%,高剩余油饱和度样品多发育在正韵律储层顶部及夹层附近;剩余油微观赋存形态以浸染状为主。与非均相复合驱前相比,非均相复合驱后平均剩余油饱和度降低7%,平均驱油效率提高13.1%,非均相复合驱垂向动用更均衡,正韵律储层顶部与底部剩余油饱和度差异减小。  相似文献   
9.
在KBR公司的BSPA乙烯裂解评价试验装置上,分别对拔头油、油田轻烃与石脑油单独裂解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拔头油和油田轻烃分别与石脑油按不同比例掺混共裂解技术进行优化试验研究。研究发现,拔头油与石脑油掺混共裂解时,拔头油掺入量不低于40%、尽量≥70%,掺混共裂解协同效应才能充分发挥。油田轻烃与石脑油适合分储分裂,如果必须与石脑油掺混共裂解,油田轻烃的掺入量应≥40%。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工业乙烯裂解装置,取得了较好的工业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