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67篇
  免费   1396篇
  国内免费   839篇
电工技术   10140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549篇
化学工业   5282篇
金属工艺   898篇
机械仪表   2167篇
建筑科学   7354篇
矿业工程   2070篇
能源动力   11611篇
轻工业   2644篇
水利工程   1747篇
石油天然气   4262篇
武器工业   66篇
无线电   213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84篇
冶金工业   1842篇
原子能技术   368篇
自动化技术   137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788篇
  2022年   972篇
  2021年   1064篇
  2020年   1006篇
  2019年   942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445篇
  2016年   658篇
  2015年   1276篇
  2014年   4571篇
  2013年   3521篇
  2012年   4796篇
  2011年   5085篇
  2010年   4298篇
  2009年   4458篇
  2008年   4758篇
  2007年   3734篇
  2006年   3418篇
  2005年   2839篇
  2004年   1896篇
  2003年   1295篇
  2002年   1079篇
  2001年   1116篇
  2000年   842篇
  1999年   540篇
  1998年   508篇
  1997年   429篇
  1996年   325篇
  1995年   314篇
  1994年   268篇
  1993年   197篇
  1992年   263篇
  1991年   353篇
  1990年   202篇
  1989年   16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能源与环保》(原《中州煤炭》)是由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管,河南省煤炭学会、河南省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能源与环保科学领域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4003-0506;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41-1443/TK。本刊为月刊,每月25日出版。  相似文献   
3.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系统性深刻变革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主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发达国家碳中和的主要政策管理手段和发展方式包括:制定政策和立法,明确与碳中和相关的关键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工业和民用领域废品回收再生利用;健全和完善碳交易市场,推进碳金融产品创新。阐述了发达国家在电力、交通、建筑、工业4个主要领域推进碳中和采取的典型做法及新兴技术方向,氢能、CCUS和生物质能发展迅速。发达国家碳中和主要行动对我国有3点启示:一是积极构建适应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政策管理手段和发展方式,包括制定和完善我国碳中和的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健全和完善碳交易市场等;二是分类施策,制定重点领域碳中和行动方案,制定符合国情的能源发展路径,推进交通领域结构性减排,推动建筑领域电气化,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耗等;三是积极发展氢能、CCUS、生物质等新兴技术和产业,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4.
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节能工作扎实推进,呈现“顶层设计文件密集出台、能耗双控制度多次完善、重点领域节能凸显新意”三方面的突出特点,特别是在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1.6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全国单位GDP能耗依然下降了2.7%,成绩取得来之不易。2022年,我国节能任务仍然艰巨,不确定因素较多,需进一步统一各方认识,强化节能措施落实,为顺利完成“十四五”节能目标做好支撑。  相似文献   
5.
李昊阳  张炜  李小森  徐纯刚 《化工进展》2022,41(12):6285-6294
氢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氢能利用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氢能的利用关键挑战在于氢气的储运,促进剂作用下氢气水合物可使氢气在相对温和的温压条件下安全、长期地储存,为储氢提供了一种选择。水合物储氢因其安全环保的特性具有巨大的工业化应用潜力,其目前工业化应用的两个关键问题即为储氢密度与储氢速率。本文首先回顾了氢气水合物的研究历程,阐述了几种常见氢气水合物的相平衡数据,然后归纳了不同晶型氢气水合物的储氢密度,最后总结了物理方法强化与化学方法强化对水合物储氢速率的影响,通过对近年来水合物储氢评估与总结,提出了当前水合物储氢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水合物储气的工业化应用和氢气水合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效的非贵金属基电催化剂对于提升氢气析出反应(HER)、氧气析出反应(OER)、氧气还原反应(ORR)等电催化反应的整体效率、促进能源转换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现有的电催化剂进行表/界面调控以诱导其产生新的理化性质,从而提高催化活性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形貌尺寸调控、缺陷调控、杂原子掺杂、异质结结构等表/界面调控策略在设计非贵金属基电催化剂方面的研究进展,揭示了催化材料体系改性对优化和提升催化性能的关键特性。从催化剂制备、先进表征手段、理论计算、应用性评价等方面展望了非贵金属基电催化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推动下,我国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得到进一步蓬勃发展。同时,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的存在对行业健康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对补贴缺口的情况予以分析和研究。为此,以可再生能源基金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收入支出运行情况,并结合政策和实际操作情况,建立基金的收支模型,分高、低两种情景对常规项目的补贴支付比例进行理论测算,并将结果与权威机构预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低、高情景的预测结果均位于彭博新能源和鉴衡认证预测结果之间;常规项目的补贴支付比列分别在2032年和2026年达到最低值7%和12%;在7%折现率前提下,两种方案对应的补贴非正常获得的净现值分别相当于补贴正常获得时净现值的61%和76%。  相似文献   
8.
为缓解我国水、能源和粮食资源紧张问题,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构建水-能源-粮食系统,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测算,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3—2017年,我国能源、粮食评价[JP]指数高于水资源评价指数,系统综合评价指数逐年递增;大部分省份耦合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水平且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个别省份耦合协调度濒临失调;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性较强,虽有明显波动,但是呈现逐年加强的态势;影响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有从业人口数、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生产总值、人口总数、[JP]文盲人口占比、工业污染排放、城镇化。  相似文献   
9.
邹才能  朱如凯  董大忠  吴松涛 《石油学报》2022,43(12):1675-1686
页岩油气是自生自储、源储一体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根据热演化成熟度将页岩油划分为中—高成熟页岩油与中—低成熟页岩油,根据页岩沉积环境将页岩气划分为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页岩气。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实现陆相页岩油商业规模开发最成功的国家之一,相继在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等获得陆相页岩油重大发现。在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实现了海相页岩气工业突破和快速规模发展,截至2021年底,在中国南方累计探明页岩气田8个、探明地质储量2.74×1012m3,2021年页岩气产量达230×108m3,累计生产页岩气924×108m3。中国页岩油气资源潜力大,但规模勘探与效益开发仍面临诸多挑战。借鉴国外页岩油气发展经验与启示,建议由国家牵头评价落实黑色页岩转化油气、高碳煤岩转化油气的技术与经济资源量,制定发展规划;设立国家级黑色页岩、高碳煤岩油气原位转化先导试验区,继续执行并出台页岩转化、煤岩油气转化的财政激励和税收扶持政策,推动实现地下页岩油熟化转化革命、地下煤炭加热转化油气革命;国家顶层设计,统筹投资,以鄂尔多斯、四川等盆地为代表,打造地上可再生能源与地下油气煤、热锂铀、碳捕获和储存(CCS)、碳捕获与利用及封存(CCUS)等协同融合发展的"世界超级能源盆地"基地,实现地上与地下多种能源的协同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能源发展进入新阶段,实现“双碳”目标关键是加快推进能源体系系统性变革,其中工业、建筑、交通等用能行业和电力生产行业降碳减排任务十分紧迫。基于“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模型”测算,在“双碳”目标约束下,终端用能行业碳排放将于2025年达峰,其中工业和交通行业达峰时间早于建筑行业,2060年碳排放将低于10×108t;电力行业碳排放于2030年达峰,2060年实现负排放。终端用能电气化与电力行业低碳化的协调推进是实现低碳转型的关键。2060年,终端用能行业电气化率将达到60%,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将达到近90%。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节能循环经济,大力提升电力、氢能等二次能源在终端用能行业中的消费,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建立新能源开发利用激励机制,确保“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