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4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259篇
电工技术   81篇
综合类   258篇
化学工业   141篇
金属工艺   118篇
机械仪表   86篇
建筑科学   589篇
矿业工程   233篇
能源动力   94篇
轻工业   36篇
水利工程   269篇
石油天然气   1438篇
武器工业   13篇
无线电   15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5篇
冶金工业   50篇
原子能技术   25篇
自动化技术   3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中13-2大型潜山地区是渤海海域发现的首个亿吨级深层变质岩潜山油藏。通过已钻井的岩心、薄片、测试、测井等资料,从构造演化、成岩作用、古地貌特征等方面,阐述了研究区潜山储集空间类型、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为研究区的高效开发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①多期次构造运动是导致裂缝形成的主控因素,风化淋滤和裂缝充填是造成储层纵向差异的主要原因。②利用结构张量场与绕射波耦合属性可以有效指导研究区储层平面预测,根据最大似然属性体能够较好地预测潜山裂缝走向。③平面上靠近大断层附近裂缝发育较好,纵向上风化带裂缝好于内幕带裂缝,渤中13-2地区主力层段风化带储层可划分为4类,Ⅰ类储层最好,主要位于构造高部位;Ⅱ类储层次之,主要位于构造腰部; Ⅲ类储层较差,主要位于距离断层较近区域的构造翼部; Ⅳ类储层最差,主要位于距离大断层较远处。  相似文献   
2.
下侏罗统烃源岩是东非海岸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对东非海岸盆地下侏罗统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并结合其烃源岩发育特征,对烃源岩的成因模式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刻画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东非海岸盆地早侏罗世受区域构造作用影响,形成了狭长而闭塞的海湾沉积环境,发育河流-三角洲-滨浅海-局限海或浅海沉积体系;②下侏罗统发育的局限海相泥岩为盆地内的优质烃源岩,其TOC平均为4.2%,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型为主,已达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泥岩厚度大且分布广,生烃潜力大;主力烃源岩的发育与展布受其独特的海湾沉积环境影响,由北向南盆地主力烃源岩的质量及生烃潜力逐渐变好;③东非海岸盆地发育局限海相沉积型、潟湖相沉积型和三角洲相沉积型3种烃源岩成因模式,其中局限海相沉积型烃源岩是盆地优质烃源岩的主要成因类型,岩性以稳定分布的厚层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总体评价为好烃源岩;④东非海岸盆地最有利的生烃区带位于鲁伍马盆地和坦桑尼亚盆地深水沉积的中心区域。该研究结果可为东非海岸盆地的油气勘探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下扬子地区页岩气地质调查井所获取的地层岩心资料,揭示该地区下志留统风暴沉积较为发育。基于精细的岩心观察描述,详细分析了下扬子地区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下段中上部风暴沉积的特征,并阐明了风暴作用对泥页岩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区风暴岩岩性偏细,以粉砂岩为主,石英含量较高,结构成熟度较低,具2种不同的粒度概率曲线;主要发育底部冲刷面、块状层理、平行层理、丘状交错层理、波纹交错层理、准同生变形构造等沉积构造;垂向上主要识别出4种风暴沉积序列,均具有从底到顶粒度变细的沉积特征,不同的沉积序列与风暴流能量的强弱有关。下扬子地区早志留世频繁的风暴活动与研究区的古地理背景和古气候条件具有内在联系。特大型风暴对浅海陆棚深水区的细粒泥质沉积物特征产生重要影响,包括降低有机质含量、减少单层厚度、破坏垂向连续性、改变原始沉积构造和侧向稳定性等,总体上降低了泥页岩的品质。因此,研究认为在页岩气的勘探和评价过程中应重视风暴因素对陆棚深水区原始泥质沉积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Ansys数值模拟软件,对含埋藏缺陷的承压管道进行磁记忆检测有限元模拟,分析磁记忆信号值在不同缺陷参数、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磁记忆信号可以对管道埋藏型裂纹及气孔产生的应力集中进行表征,随着缺陷埋深的减小与内压载荷的增加,磁记忆信号变化幅度增大,法向梯度极值增加。通过法向和切向信号协同分析,可以实现对缺陷信号的量化。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震、钻井等资料,对东濮凹陷进行构造解析,并结合煤系源岩高热演化区的生气强度进行了研究区古生界有利勘探区带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东濮凹陷具有印支—燕山期挤压分区、古近纪拉张成带、沙四—沙三段沉积期断陷控洼、沙二段沉积期走滑成块的演化特征,从而导致古近系具有多断、多凸、多洼的结构特征。②东濮凹陷在多期构造应力叠合作用下形成“棋盘式”含油气系统,各含油气系统内油气普遍具有“上油下气、早油晚气、连续成藏”的特征,总体上发育4类油气藏,建立了弱改造型盆地“近源聚集、连续成藏、断超控富”的油气富集模式。③东濮凹陷中区构造改造弱,油气富集,南北向挤压断层控制着古生界残余地层的分布,是深层煤层气原生油气藏有利区带;在高热演化区以烃源岩为中心,利用多成藏要素叠合可优选出卫城—文留构造带为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6.
姜倩  郑祥玉  秦敬韩 《煤气与热力》2021,(4):23-26,10042,10043
结合工程实例,对直埋供热管道泄漏及保温结构破损非开挖检测方法、步骤、结果进行探讨。被测直埋供水管道规格为DN125~700mm,共24km。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全功能听漏仪对失水量明显的泄漏点进行定位。采用多频管中电流法(PCM法)对直埋供热管道位置及走向进行定位,采用人体电容法(Pearson法)对保温结构破损点检测及定位。出现保温结构破损的直埋供热管道规格为DN 125~600 mm,破损点数量为22个。被测直埋供水管道保温结构破损情况不严重,整体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地质、地震及钻测井新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全油气系统形成的基本条件、常规-非常规油藏有序共生特征以及成藏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受风城组碱湖优质烃源岩热演化及其生排烃过程、多类型(砾岩、砂岩、白云岩、泥页岩)储集层特征的控制,形成了常规构造-岩性油藏及受源储结构控制的致密油和页岩油。平面上,自玛湖凹陷周缘斜坡区向凹陷区,呈现成熟常规油藏—中高成熟致密油—中高成熟页岩油的有序共生特征。基于风城组常规-非常规油藏有序共生特征,明确风城组油气具有大面积连续聚集的特点,存在源储一体、源储紧邻、源储分离3类成藏模式,3类成藏模式在源储结构、储集层岩性及其空间分布、烃类运移特征、油气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明确了准噶尔盆地应加快统筹常规-非常规油气整体布控与一体化推进,实现全油气系统的整体突破。进一步丰富陆相含油气盆地油气富集地质理论,以期为其他富烃凹陷的勘探研究做类比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野外露头和钻井岩芯采样分析,对上扬子地台北缘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分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含气性特征及顶底板条件等进行系统研究,并与中国南方地区下寒武统海相页岩展开对比分析,明确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和勘探潜力。结果表明:上扬子地台北缘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发育且厚度大,具有“四高一中”特点,即高脆性、高总有机碳、高孔隙度、高含气量、适中热演化程度,显示良好的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 相比中国南方地区下寒武统海相页岩,上扬子地台北缘牛蹄塘组页岩具备足够的生烃物质基础和较高的脆性,并且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大,热演化程度低,孔隙度和含气量高,勘探效果较好; 综合考虑优质页岩的厚度、埋深、保存等条件,认为回军坝—麻柳镇一带是上扬子地台北缘牛蹄塘组海相页岩气下一步勘探的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9.
利用通用分析软件ABAQUS,应用“生死单元” 技术,模拟了基坑开挖、填埋过程对Φ1 620 mm×20 mm大直径埋地管线应力应变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埋深管体应力应变的有限元分析,得出施加内压2.5 MPa,埋深8 m时,管体受到的等效应力最大(130 MPa),未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管体并未发生塑性变形,管体横向最大位移为2.47 mm。通过理论计算校核,埋深8 m时,管体水平方面最大变形量为12.5 mm,远小于标准规定的48.6 mm,管体径向稳定性可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