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23篇
  免费   1882篇
  国内免费   1541篇
电工技术   255篇
综合类   1413篇
化学工业   2355篇
金属工艺   3160篇
机械仪表   829篇
建筑科学   1498篇
矿业工程   1078篇
能源动力   338篇
轻工业   342篇
水利工程   441篇
石油天然气   3825篇
武器工业   204篇
无线电   2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454篇
冶金工业   990篇
原子能技术   124篇
自动化技术   113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496篇
  2021年   599篇
  2020年   659篇
  2019年   591篇
  2018年   581篇
  2017年   724篇
  2016年   707篇
  2015年   690篇
  2014年   876篇
  2013年   1082篇
  2012年   1133篇
  2011年   1227篇
  2010年   913篇
  2009年   979篇
  2008年   912篇
  2007年   1025篇
  2006年   1054篇
  2005年   923篇
  2004年   783篇
  2003年   726篇
  2002年   677篇
  2001年   557篇
  2000年   477篇
  1999年   454篇
  1998年   385篇
  1997年   386篇
  1996年   309篇
  1995年   256篇
  1994年   208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9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压裂是低孔、低渗油层改造的主要增产措施。根据常规测井资料、岩石物理实验分析数据及试油成果。研究储层四性关系,确定区块的低孔、低渗储层评价标准。进一步对油层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为油层压裂提供施工层位和准确的储层参数。通过商543区块实例,阐述了选择压裂层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湘中海相浅层湘冷1井酸压工艺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冷1井具有气层埋藏浅(400m-500m)、纵向上裂隙发育的特点,属低孔、低渗的含泥质灰岩致密储层。大量室内实验和研究采用“前置液酸压+闭合酸化”工艺技术,并优选了相应降阻酸和闭合酸配方。通过酸压实现了该井工业油气流的突破,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为新区海相浅层气的开发探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改造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3.
储层应力敏感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全面分析储层应力敏感性产生的机理认为,外部因素的改变会引起储层产生应力敏感性.而储层岩石物性等内部因素对应力敏感性的强弱起决定性作用。室内岩心应力敏感性评价时.仪器与设备的精度、加载与卸载方式、实验用流体类型以及各种人为因素等都会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其中岩心密封套在高压、高温条件下的密闭性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储层应力敏感性不应该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高低进行简单评价,中、高渗储层和低渗储层在生产过程也都可能表现出较强的应力敏感性现象。  相似文献   
4.
克拉玛依油田七区的标准测井资料是指使用标准电极系视电阻率测井、自然电位测井和井径测井,以相同的1:500深度比例尺及相同的横向比例进行测井作业所取得的资料.这种资料本来并不具备定量解释储层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的能力,但这种资料占该区测井资料总量的比率高达34%.利用标准电极系视电阻率资料和岩心分析资料建立了视电阻率-岩性图版,利用自然电位减小系数α和岩心孔隙度分析资料φ建立了α-φ图版,根据综合测井资料求出标准测井视电阻率校正系数,进而确定了饱和度计算方程的参数.与相应的综合测井资料计算结果相对比,用该方法得到的孔隙度平均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分别为1.85%和11.88%;含油饱和度平均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分别为9.08%和24.75%.将该方法有选择地应用到该区砾岩储层精细描述研究中,弥补了缺乏综合测井资料无法进行测井储层评价及参数研究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屏蔽暂堵技术在青西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志学  张科 《钻采工艺》2002,25(2):81-83
对玉门油田青西地区裂缝性储层的保护方法 ,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就是利用屏蔽暂堵技术。根据该地区储层岩性不同 ,分别选用聚磺、金属离子、阳离子钻井液体系 ,在原浆的基础上加入EP - 2、LF - 1和硅油消泡剂 ,配制成屏蔽暂堵钻井液体系。通过室内试验 :屏蔽暂堵钻井液体系API失水小于 5ml,HTHP失水小于 13ml,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大于 70 % ,起到了良好的屏蔽暂堵效果。经完井试油发现 ,储层污染明显减小 ,产量与邻井相比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声波全波列测井中的反射纵波可以用来评价高角度裂缝和对井周附近地质结构进行成像。目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直接从波形资料处理出发计算裂缝的位置和倾角 ,其可靠性和准确性无从评价和校验。文中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记录了倾角为 6 0°~80°范围内的 8种倾角裂缝的反射脉冲纵波波形 ,自行推导了反演裂缝倾角的公式 ,结合波场分离技术对实验测量波形数据进行了处理 ,计算出的裂缝倾角与实际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本文结果表明 ,利用至少 2个深度点的纵波反射波波形资料就可以准确地反演裂缝的倾角  相似文献   
7.
在概括了自蔓延高温合成陶瓷内衬钢管的制备原理基础上,从降低陶瓷层孔隙率,减少陶瓷层裂纹和提高陶瓷层结合强度等方面,论述了提高自蔓延高温合成陶瓷内衬钢管性能的措施,对自蔓延高温合成陶瓷内衬钢管的应用现状及展望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测井新技术在四川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随着四川盆地油气勘探深入所面临的油气领域复杂和困难的技术问题,介绍应用测井新技术为四川油气开发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在复杂缝,洞型储层的评价,井旁地质构造形态精细分析和地质,测井,地震多学科结合储层横向预测等3个方面所取得的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金属界面相形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氧树脂在 Al 合金表面生成纤维状的界面相结构,其形成、发展和特征与树脂的体系、交联反应条件以及 Al 合金的表面状态有关。环氧树脂的基础相为颗粒状的超结构组织。聚合物界面相的力学破坏表现为纤维体的拉伸、变形和断裂,而基础相在纯剪切受力时出现在45°方向的裂纹,并发展导致连接层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1-D non-local damage-plasticity deformation model for ductile materials. It uses the thermodynamic framework described in Houlsby and Puzrin (2000) and holds, nevertheless, some similarities with Lemaitre’s (1971) approach. A 1D finite element (FE) model of a bar fixed at one end and loaded in tension at the other end is introduced. This simple model demonstrates how the approach can be implemented within the finite element framework, and that it is capable of capturing both the pre-peak hardening and post-peak softening (generally responsible for models instability) due to damage-induced stiffness and strength reduction characteristic of ductile materials.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approach has further advantages of achieving some degree of mesh independence, and of being able to capture deformation size effects. Finally, it is illustrated how the model permits the calculation of essential work of rupture (EWR), i.e. the specific energy per unit cross-sectional area that is needed to cause tensile failure of a specim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