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武器工业   11篇
无线电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导弹控制系统仿真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导弹控制系统复杂、物理模型很难建立、物理仿真也难以实现的问题,提出了现代导弹控制系统线性化仿真与非线性仿真的基本方法。阐述了导弹运动方程的线性化原理,建立了数字仿真的线性化模型,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的仿真方法,给出了线性化仿真的步骤与评定原则;描述了单项因素、机弹干扰以及正交拉偏等非线性仿真模式,给出了正交拉偏试验表的构造方法。通过仿真实例说明了该方法在进行导弹控制系统仿真分析与设计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空空导弹舵机性能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主要从导弹自动驾驶仪设计的角度出发,讨论舵机的性能分析方法。推导了导弹对舵偏角与舵偏角速度的需求;从舵机实物测试数据中提取信息,大致了解舵机的性能,进一步判断舵机系统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并尝试建立较为准确的舵机线性化仿真模型;通过对舵机非线性环节的分析,给出了消除或减弱非线性环节影响的措施,这为自动驾驶仪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仿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与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光纤陀螺核心部件受温度影响显著,陀螺的输出随外界环境和自身温度的变化有着非线性关系,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温度补偿模型,减小了零偏,提高了零偏稳定性,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控制系统设计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导弹气动数据的分析与评价方法;利用力矩平衡的原理,介绍平衡舵偏与气动偏导数的求取方法;并用偏导数与物理参数计算出导弹的弹体特性,给出了弹体固有特性的分析与评价;求取平衡舵偏与舵偏角速度,初步论证了舵机的指标;通过对导弹性能的估算,绘制全空域的性能曲线,为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计算结果表明了所采用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非线性弹体模型,通过单通道的设计和仿真,进行了非线性控制律的验证。控制律是在反馈线性化(非线性动态逆)的基础上结合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FCMAC的优点,采取的一种鲁棒自适应方法,对导弹的非线性模型进行了控制器的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工程设计初期,控制系统设计人员需要对气动特性进行快速分析,判定导弹能否满足制导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文中以常见的几种横滚控制结构为基础,分析了横向静稳定性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并给出了控制系统最大稳定边界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物理概念清楚,计算简单,经数字仿真验证,所得到的飞行攻角边界值准确,可用于对气动外形和控制系统性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系统的任务是在飞行包线内通过发动机提供的推力改变飞行速度并利用气动舵面偏转调整飞行姿态,控制飞行器精确跟踪制导指令。通过探讨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动力学特性,从系统建模和控制策略研究两个方面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控制系统设计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所得结论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般的自适应神经网络,因为没有长期学习性与全局适应性,只能适应当前的瞬时状态,满足不了导弹高精度飞行的要求.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理论和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函数的拟合特性,设计了具有背景学习功能的在线自适应神经网络鲁棒控制器.首先分析了逆误差产生的原因,然后用神经网络来补偿系统逆模型误差,并利用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推导了在线网...  相似文献   
9.
基于最优控制的方法研究了自动驾驶仪的设计,并建立起导弹纵向自动驾驶仪经典控制设计和最优控制设计之间的联系。文中主要研究不同三回路驾驶仪结构,并最终基于鲁棒性找出最优的结构。通过基于最优控制的理论研究可以得知,不同的三回路驾驶仪结构,在相同性能的最优控制下可得到等价的闭环响应,但却具有不同的开环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三回路自动驾驶仪频域设计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回路自动驾驶仪的设计,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幅频和相位等特性,这就需要对系统频域特性具有全面的了解。频域设计法不仅能描述系统各个频率处的特性,而且可以通过相应的设计获得满意的动态品质,同时方法易于实现。本文给出了自动驾驶仪频域设计法的一般步骤,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