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2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QAM-OFD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雷达通信共享信号因携带随机通信信息,其脉压旁瓣的随机性较大,类似噪声的影响。针对该问题,采用基于Keystone变换的长时间相参积累算法抑制其旁瓣。在共享信号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其脉压旁瓣受随机通信信息的影响以及采用长时间相参积累抑制其旁瓣的可行性,然后采用Keystone变换校正其长时间相参积累产生的距离单元走动,并进行多普勒模糊补偿处理。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得回波能量积累集中,能有效实现共享信号脉压旁瓣的抑制。  相似文献   
2.
3.
我国HFC-134a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FC 13 4a是CFC 12的最佳替代物。简要介绍了我国HFC 13 4a应用技术的发展 ,并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局部时间步长(LTS)技术(即在每个计算网格采用局部允许的最大时间步长),建立新的水沙数学模型,提高计算效率. 用非结构三角形网格离散计算区域,采用充分反映水-沙-床相互作用的平面二维完整控制方程组,利用有限体积法求解控制方程,用HLLC近似黎曼算子估算界面数值通量. 对动床溃坝算例的计算表明,当选取合适的局部时间步长级数时,计算效率明显提高(节省计算时间幅度达到68%),精度满足要求. 长江中游太平口水道的工程应用表明,该模型能够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节省高达92%的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5.
鱼雷发动机配气参数优化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云龙 《鱼雷技术》1995,(4):22-26,35
本文选取有效资料消耗率为目标函数,以某型鱼雷活塞式发动机为对象,对其配气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得到了在几种不同海深状况下的最佳配气参数,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对工程应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鱼雷周转斜盘发动机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鱼雷发动机的设计阶段进行正确选型,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建立了不同型式周转斜盘发动机的动力学模型,包括静缸式直导槽发动机、转缸式直导槽发动机、静缸式"8"字导槽发动机和转缸式"8"字导槽发动机,并运用ADAMS软件对以上型式的发动机动力学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从发动机的总体启动性能、自平衡性、关键零部件之间的受力状态以及工作平稳性等方面综合考虑,转缸式直导槽周转斜盘发动机相比较其他型式的发动机,可基本实现自平衡,滚轮和导槽之间不会发生冲击力,转速相对稳定,在工程上应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加快改良牛冻精受胎率,在具体工作中针对主要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提升受胎成活率十分有益。文章从目前制约牛冻精受胎率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提出与之相应的有效措施,旨在为优化牛冻精受胎率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的对鱼雷热动力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且能够对同一系统的不同方案进行比较,在借鉴国内相关行业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评价鱼雷热动力系统的指标体系,采用关联矩阵法,并考虑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获得了各方案有关指标的评价值,探索了系统多目标量化评价方法.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用于鱼雷不同能源动力系统的对比、同一能源动力系统的改进,还可反映能源动力系统的发展方向,为新型能源动力系统选型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对能供系统中影响海水挤压燃料过程的主要因素如燃料舱气垫容积、海水分配等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典型弹道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燃料舱选择的气垫容积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比较,误差不大于5%,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分汊河道心滩常常出现窜沟,使滩体活动性变强,影响河势稳定。窜沟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对不断变化的径流流量的综合响应,为了探究窜沟对于不同流量级径流响应的敏感程度,基于平面二维水沙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不同流量级条件下初始为完整高大心滩的冲淤过程,数值再现了窜沟的形成和发展。研究表明,窜沟的形成与发展和特征流量紧密相关:①流量较小、水流不能漫滩时,水流走心滩左右两汊的主槽,窜沟无法生成;②中等流量、水流能漫滩,但滩面水深较小时,左右两槽水流交换在低洼的滩面发生,冲刷生成窜沟;③在大流量下,心滩基本没于水下,左右两槽水流交换减弱,没有窜沟生成。研究结果还显示,在不同的特征流量下,窜沟发生的位置会有摆动,且窜沟生成和发育的特征流量的量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滩体的平面形态。在分汊河道心滩滩体稳定性研究方面,方法及结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