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武器工业   76篇
无线电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新型火工品的微型化、可靠性要求,设计了一种气体驱动的机械微安保结构,对其核心的机械安保层进行了静力学仿真,确定微弹簧最佳加工材料为65Mn弹簧钢,线宽为0.2mm时微弹簧解除保险所需的理论压强为4.3MPa。通过微加工技术,制作了原理样机,并测试其性能。结果表明样机可以成功解除保险,并实现安保功能。  相似文献   
2.
激光驱动飞片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激光驱动飞片技术具有产生的飞片速度高、装置简单、成本低等传统动高压加载技术无法取代的优点。在飞片的激光驱动原理、靶材结构、激光驱动飞片的性能测试和表征,以及激光驱动飞片技术在高压物理学、空间科学、材料微成形技术和炸药快速起爆技术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指出了未来激光驱动飞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刘建  沈瑞琪  叶迎华  胡艳 《兵工学报》2010,31(10):1346-1350
为了解微燃烧器内固体含能材料燃烧的影响因素,采用ANSYS瞬态热分析研究了微细圆管燃烧器内固体药柱燃烧时,燃烧器尺寸、壁厚和壁面热传导系数对燃烧器壁面温度分布和热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器壁面的热量传递是决定微尺寸下能否稳定燃烧的关键。随着燃烧器尺寸的减小,加强了燃气和壁面的相互作用,热损失增大,导致燃烧不稳定甚至熄灭。而壁面热传导系数对壁面热量传递起着竞争的作用,随着壁面热传导系数的减小,壁面热损失和壁面轴向传导至预热区的热量均减小,但前者的作用较大,利于燃烧稳定。另外研究表明,在一定壁厚范围内,增加壁厚有利于燃烧稳定。  相似文献   
4.
刘建  沈瑞琪  叶迎华  胡艳 《含能材料》2010,18(3):335-338
为了解微细圆管中点火药的燃烧特性,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对微细圆管中B/KNO3的燃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管壁热损失和管道阻力是影响微细圆管中B/KNO3燃烧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圆管内径越小,管壁热损失和管道阻力越大,燃烧越不稳定。B/KNO3在内径1.0~2.0 mm石英管中稳定燃烧、燃速变化微弱。燃烧室压强为0.1~4.0 MPa时,B/KNO3燃速随压强增加,但并不符合燃速指数规律。当石英管内径减至0.5 mm时,燃烧不稳定,燃速随时间延长而变大;圆管内径进一步减小,产生击穿现象导致火焰熄灭。研究还表明在一定壁厚范围内,燃速反比于壁厚。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温固相反应法在聚乙二醇2000作为分散剂条件下制备了纳米Cu O,用超声共混法制备了纳米Al/Cu O。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对所制备样品的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Cu O结构形貌统一,类似八面体结构,一次粒径在30nm左右,和球形的纳米Al粉混合均匀,形成纳米Al/Cu O,团聚后在100~200nm之间,差热分析(DTA)其放热量为2 798J·g-1。将纳米Al/Cu O配制成含能油墨,用喷墨打印装置实现了药室直径为0.7mm、厚度为1mm的10×10阵列装药,并研究了纳米Al/Cu O在微孔装药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纳米Al/Cu O在微孔中能稳定燃烧,燃烧时间在微秒级,火焰长度约为2~4cm,燃速约为0.142 9m/s。  相似文献   
6.
为了将多孔硅应用于含能材料的制备,采用电化学双槽腐蚀法制备了平均孔径4.3 nm,厚度超过100μm的不龟裂多孔硅薄膜,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KH570)对此多孔硅薄膜进行表面处理,采用红外光谱(FTIR)技术研究了三种硅烷偶联剂对多孔硅处理前后红外光谱的变化。结果显示,三种硅烷偶联剂均大大降低了多孔硅表面的Si—Hx键的数量,使不稳定的Si—H键转化成更加稳定的Si—OR键。其中KH550和KH570消除悬挂键的效果优于KH560。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氟化物包覆纳米铝粉对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燃料燃烧性能的影响,采用真空浇注法制备了含氟化物包覆纳米铝粉和不含添加物的两种HTPB燃料,并测试了在氧气流中的燃烧性能。利用NASA-CEA程序计算了两种燃料的理论比冲和绝热火焰温度。结果表明,两种燃料的退移速率都随着氧气质量密流的增加而增大,两种燃料的退移速率与氧气的质量密流关系均满足幂函数,幂函数指数分别为0.704±0.003和0.688±0.002;氟化物包覆纳米铝粉对燃料的退移速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不随氧化剂质量密流的变化而变化;在氧化剂质量密流研究范围内,含氟化物包覆纳米铝粉燃料的退移速率比不含添加物的燃料的退移速率高13%左右。氧气与燃料的质量比为2.0时,两种燃料在真空中的理论比冲和绝热火焰温度都达到最大值;氧气与燃料的质量比为0.4~8时,铝粉未能显著提高真空中HTPB燃料的比冲。  相似文献   
8.
掺杂和密闭透窗对炸药激光起爆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ruccton法测定了掺杂碳黑和碳纳米管的RDX和PETN炸药的起爆阈值,同时比较了K9玻璃和蓝宝石两种玻璃透窗下激光起爆感度的区别,以及自由振荡和调Q两种激光模式对RDX和PETN起爆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碳黑和碳纳米管均可提高RDX和PETN的感度,碳黑的掺杂效果好于碳纳米管,其中掺杂质量分数1%碳黑的RD...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直接沉淀法和快速沉淀法成功地制备了易于微孔道填充的纳米Cu O粉末。直接沉淀法的铜源是无水Cu SO4,沉淀剂是Na2CO3;快速沉淀法的铜源是Cu(CH3COO)2·H2O,沉淀剂是Na OH。通过XRD、SEM、TEM和SAED等分析手段表征产物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晶粒尺寸。结果表明,直接沉淀法的陈化时间对制备样品形貌和结构有影响。当前躯体陈化时间为3 h时,直接沉淀法制备的Cu O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约为25 nm;快速沉淀法制备的Cu O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约为6 nm。与直接沉淀法相比,快速沉淀法制备的纳米Cu O粒径更小、颗粒分散更均匀。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微装药方法及设计合适的含能油墨配方,将喷墨打印装药和湿法压装两种装药方法结合起来,发现装药密度得到明显提高,装药均一性较好。采用激光点火方式,结合高速摄影和X射线衍射(XRD)等对微孔燃烧过程及其燃烧产物进行分析,获得了含能油墨中载体种类、纳米Al/Cu O含量和Φ值对微孔燃烧的影响规律。发现硝化棉(NC)不但有很好的油墨性能、装药性能,而且点火燃烧性能良好。得到以下结论:载体为NC且质量分数为7.5%,Al/Cu O的Φ值为1.6,初步测得最优配方下平均冲量约为145μ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