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39篇
  免费   918篇
  国内免费   429篇
电工技术   597篇
综合类   966篇
化学工业   4247篇
金属工艺   349篇
机械仪表   269篇
建筑科学   872篇
矿业工程   552篇
能源动力   430篇
轻工业   459篇
水利工程   274篇
石油天然气   1082篇
武器工业   162篇
无线电   68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56篇
冶金工业   459篇
原子能技术   40篇
自动化技术   59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7篇
  2022年   409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368篇
  2019年   372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372篇
  2014年   743篇
  2013年   599篇
  2012年   707篇
  2011年   737篇
  2010年   693篇
  2009年   712篇
  2008年   745篇
  2007年   670篇
  2006年   559篇
  2005年   571篇
  2004年   473篇
  2003年   371篇
  2002年   310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采用沸石序批式反应器(ZSBR)与缺氧上升流污泥床反应器(A-USB)组合工艺处理氧化铁红高氨氮废水,探究ZSBR稳定亚硝化特性以及组合工艺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游离氨(FA)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ZSBR可实现稳定高效的完全亚硝化。在进水NH4+-N浓度约为700 mg/L的情况下,ZSBR的出水NH4+-N基本稳定在30 mg/L以下,亚硝化率(NAR)维持在95%以上,平均亚硝酸盐产率(NPR)最高可达0. 68 kg/(m3·d)。提升外回流比能够有效利用A-USB反硝化产生的碱度并减少ZSBR中碳酸氢钠碱度的投加量。以葡萄糖作为外加碳源进行反硝化试验,ZSBR出水经过A-USB反硝化处理后,总氮去除率(NRE)能够较稳定维持在85%以上,最高总氮去除负荷(NRR)可达5. 10 kg/(m3·d)。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ZSBR样品中AOB(Nitrosomonas)的相对丰度达到了50. 93%,未检测出NOB,而具有反硝化功能的副球菌属、丛毛单胞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总占比可达7. 05%,进一步验证了组合工艺高效且稳定的脱氮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控制双燃料发动机的NOx排放,采用电控共轨柴油机在缸内直喷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引燃甲醇预混气,实现双燃料燃烧模式。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多组分测量技术,研究了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转化器对PODE/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燃烧NOx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加,低负荷时的缸内最高温度降低,高负荷时的缸内高温持续时间缩短,并且甲醇的加入使得发动机排气温度降低,最终导致双燃料燃烧生成的NOx量降低,而m(NO2)/m(NOx)却显著提高。经过DOC催化后,PODE/甲醇双燃料和纯PODE压燃2种模式下的NOx排放量均有所增加,PODE/甲醇双燃料模式的NO2与NOx的质量比(m(NO2)/m(NOx))明显降低,而纯PODE压燃模式的m(NO2)/m(NOx)升高。PODE/甲醇双燃料和纯PODE压燃2种模式下,当NH3与NOx的摩尔比(n(NH3)/n(NOx))为1.2时,SCR催化转化器对NOx的转化效率达到最高(57.3%),进一步增加尿素喷射量会导致NH3排放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前驱体导入-原位沉积"的工艺路线,将水合氧化铈(HCO)纳米颗粒负载入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SAE)孔道内,制得复合纳米吸附剂HCO@SAE并用于污水中磷酸盐的深度去除。试验结果表明:与其母体材料SAE、粉末活性炭(PAC)和大孔吸附树脂XAD-4相比,HCO@SAE具有最佳的磷酸盐吸附性能。溶液pH值对HCO@SAE吸附磷酸盐的性能有较大影响,且在中性条件下可获得最大的磷酸盐吸附量(30.96 mgP/g)。得益于负载HCO纳米颗粒对磷酸盐的专属内配位络合作用,HCO@SAE能够在共存高浓度竞争离子的条件下实现对磷酸盐的选择性吸附。采用NaOH-NaCl混合溶液作为脱附剂可实现对吸附饱和HCO@SAE的高效再生,再生后吸附性能保持稳定,从而实现多批次循环吸附操作。  相似文献   
4.
郑凯  张子贤  吴勇  王万红  武福平 《化工进展》2021,40(3):1675-1680
采用多级厌氧/耗氧膜生物反应器(A/O-MBR)组合工艺对低C/N比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时,存在总磷(TP)处理不达标的问题。通过改变污泥回流位置并增加内回流的改良型多级A/O-MBR组合工艺强化除磷,探究该工艺对低C/N比生活污水中TP的去除效果,并通过污泥静态分析研究其污泥反硝化除磷机理。结果表明,改良型多级A/O-MBR组合工艺对TP去除效果良好,平均去除率达到了86.36%,同时对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及氨氮去除效果良好,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该工艺提高了聚磷菌及反硝化聚磷菌的比例,有效强化了对TP的去除。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反硝化聚糖菌(DGAOs)的脱氮性能及N2O释放特性,采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分别以乙酸钠和葡萄糖为碳源(反应器分别记作SBRAc和SBRGl),考察其脱氮过程中的碳源变化以及N2O释放特性。结果表明,SBRAc和SBRGl的总氮去除率分别为(80.2±2.8)%和(63.4±3.5)%,N2O产率分别为(7.16±1.43)%和(13.35±2.46)%。以乙酸钠为碳源时,聚糖菌厌氧阶段吸收的有机物主要以胞内聚-β-羟基烷酸(PHA)形式储存;以葡萄糖为碳源时,部分有机物用于胞内糖原(Gly)的积累,PHA合成量减少。聚糖菌内源反硝化过程中,依次利用胞内PHA和Gly作为内碳源,且PHA提供电子的速率远大于Gly,导致SBRGl内NO2-大量积累、N2O释放量增加。NO2-对氧化亚氮还原酶活性的抑制效应是导致聚糖菌内源反硝化过程释放N2O的主要因素。与葡萄糖相比,乙酸钠更易被反硝化聚糖菌吸收为易利用的内碳源PHA,并降低反硝化过程中N2O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6.
探究了以苯硝化为代表的液-液非均相体系的过程工艺,并分析对比了选择性和转化率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0℃、流量为55.8 mL·min-1、停留时间10 s条件下,苯的转化率可达99.5%,产物选择性高达99.5%。与传统工艺相比大大减少反应时间,提高效率,为硝基苯安全生产工艺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闫志永  唐军 《河南化工》2021,38(9):36-38
丁烯双键异构制取1-丁烯是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专利技术,介绍了装置工业试验和应用情况.总结了新型丁烯异构化催化剂工业化应用和第一代催化剂在工艺操作条件、1-丁烯收率、选择性及产品中关键组分含量的优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8.
张晓啸  尚振华  张向京 《化工进展》2022,41(9):5022-5028
芳香族化合物的硝化是快速、强放热反应,采用连续硝化工艺可降低间歇操作可能引起的潜在风险。本文采用可视化方法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研究微管内流动状况的基础上,在体积为10mL的微管反应器中进行了氯苯连续硝化反应,探究了停留时间、温度、混酸比(硝酸与硫酸的摩尔比)、相比(硝酸与氯苯的摩尔比)对反应转化率、收率、产物邻对比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苯和混酸两相在内径为1mm的微通道内呈现出的Taylor流流型可以强化传质传热的效率,提高宏观反应速率。在停留时间为8min、温度80℃、混酸比=1∶1.5、相比=1∶1时,产物中邻对比在0.7~0.8之间,氯苯单程转化率为81.24%,一硝基氯苯的选择性为93.77%。采用连续硝化后,反应停留时间大幅降低,一硝基氯苯的邻对比明显提高。相比于传统釜式工艺,微管反应器内连续硝化更加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摇瓶培养实验,研究两株不同来源Burkholderia菌种(BKZ01、BKZ08)对高岭石中Si、Al等主要元素的溶出动力学差异,并结合菌种的生长代谢特性,探明菌种选择性浸出矿物中主要元素的可能生物化学机制。结果表明:BKZ01具有较强代谢产苹果酸与酒石酸的能力,BKZ08不产酒石酸,但代谢产柠檬酸、草酸、胞外多糖与蛋白质的能力相对较强;BKZ01对高岭石中Si的浸出选择性要明显好于BKZ08,其浸出液中SiO2的含量是BKZ08的1.55倍,而BKZ08对Al的浸出选择性要明显强于BKZ01,其浸出液中Al2O3的浓度是BKZ01的2.18倍。分析认为,Burkholderia代谢产物的组分与分泌量差异是影响其选择性浸出高岭石矿物中Al、Si、K、Fe等元素效率的关键因素,其中苹果酸(酒石酸)与柠檬酸(草酸)可分别促进细菌优先释放Si与Al;而蛋白质与多糖对细菌选择性浸出K、Fe有利。  相似文献   
10.
某型大功率柴油机的排放值不满足非道路国四排放法规的要求,为此,对该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燃烧系统、增压系统和后处理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匹配。优化喷油策略,使柴油机的PM、CO和HC排放降低到非道路国四限值以下;安装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以降低NOx排放。标定试验结果表明,升级后的柴油机满足非道路国四排放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