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5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90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2篇
武器工业   8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底排推进剂高氯酸铵/端羟基聚丁二烯(AP/HTPB)旋转条件下微尺度燃烧特性,建立了AP/HTPB二维周期性三明治定常旋转燃烧模型,气相采用两步总包反应,耦合气固热边界层,拟合旋转动量,并对燃烧压力为0.1~5 MPa,转速0~10800 r·min~(-1)条件下的二维火焰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转速在10200 r·min~(-1)的工况下,当燃烧压力为0.1~0.5 MPa时,火焰呈预混燃烧特性;当燃烧压力为0.5~3.5 MPa时,火焰呈现扩散、预混燃烧双重特性;当燃烧压力大于3.5 MPa时,形成狭长的扩散化学反应带。分别针对不同燃烧压力和不同转速下的稳态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得知气相火焰偏转角与压力呈线性正相关;转速在0~10200 r·min~(-1)之间时气相火焰偏转角与转速呈线性增长,但是当转速在10200~10800 r·min~(-1)时,气相火焰偏转角与转速近似呈指数增长。燃面平均雷诺数的变化趋势与气相火焰偏转角度基本一致,因此可以通过燃面平均雷诺数来描述旋转与压力对气相火焰偏转角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建  赵亚风  乔晓林  李兴刚  赵慧 《化工进展》2020,39(z2):312-318
复合固体推进剂含有固体颗粒较多,离散单元法是一种适合固体推进剂生产过程数值仿真的有效方法,颗粒物料的接触参数是保证离散单元法仿真精度的关键。本文以复合固体推进剂的主要组分铝粉和高氯酸铵固体颗粒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测试获得了相关物料的安息角,利用专业离散元软件EDEM仿真模拟了安息角测试实验过程,建立了物料安息角与接触参数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滚动摩擦系数和滑动摩擦系数越大,安息角越大,物料流动性越差。对比仿真与实验结果,通过逆向反推法确定了物料的滑动摩擦系数和滚动摩擦系数两个关键接触参数。铝粉与高氯酸铵1∶2混合颗粒的滑动摩擦系数为0.2,滚动摩擦系数为0.05。为固体推进剂加工生产过程离散元数值仿真提供了关键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高氯酸铵、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高氯酸为原料制备出了具有分子钙钛矿结构的新型含能材料(H_2dabco)[NH_4(ClO_4)_3](DAP,dabco=N(CH_2CH_2)_3N),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对晶体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热重与差示扫描量热法联用(TG-DSC)对DAP与高氯酸铵(AP)的热分解性能进行研究,并采用增重法对二者的吸湿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AP是一种在结构与形貌上不同于AP的新晶体;DAP的放热峰温为385℃,放热量为3157 J·g~(-1),与重结晶后的AP相比,放热峰温升高了19℃,放热量增加了2221.9 J·g~(-1);测定AP的吸湿率为0.560%,(H_2dabco)[NH_4(ClO_4)_3]的吸湿率仅为0.044%,表明该方法有效地降低了AP的吸湿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超声辅助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碳酸锶(SrCO3),通过溶剂-非溶剂法制备纳米碳酸锶/高氯酸铵(SrCO3/AP)复合粒子。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分别对纳米SrCO3的形貌、粒径、晶型和纳米SrCO3/AP复合粒子的复合效果进行表征。对纯AP和纳米SrCO3含量分别为2%、4%、6%的SrCO3/AP复合粒子进行撞击感度测试;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对纯AP、纳米SrCO3/AP复合粒子和相同比例的纳米SrCO3与AP的简单混合物进行热分析。通过马弗炉将纳米SrCO3/AP复合粒子分别在350 ℃和500 ℃下煅烧1 h,对煅烧后的产物作XRD表征,研究纳米SrCO3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采用超声辅助共沉淀法制备出的纳米SrCO3为类球形,粒径在60 nm左右,晶型为斜方晶系;制备出的纳米SrCO3/AP复合粒子中,微米级的AP表面均匀分布着纳米SrCO3,纳米SrCO3的加入会使AP的撞击感度增加;通过两种不同方式添加的纳米SrCO3均能升高AP的高温分解峰温度,对AP的低温分解没有影响;与纳米SrCO3和AP的简单混合物相比,纳米SrCO3/AP复合粒子中AP的高温分解峰值温度升高6.02 ℃,将纳米SrCO3与AP进行复合后可以提高纳米SrCO3对AP高温分解的负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叶青  余永刚 《兵工学报》2020,41(10):1970-1978
为研究星型装药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热安全性问题,针对装填高氯酸铵/端羟基聚丁二烯(AP/HTPB)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开展烤燃数值研究。采用两步总包反应描述AP/HTPB的烤燃过程,建立三维烤燃模型对快速、中速和慢速加热速率下火箭发动机的烤燃行为进行数值预测。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着火温度和着火延迟期有一定影响,对着火区域的中心位置、形状和大小有较大影响:在升温速率0.55~1.45 K/s快速烤燃工况下,着火位置紧邻推进剂右侧端面;在升温速率0.005~0.011 K/s中速烤燃工况下,着火区域均呈不连续点状圆环分布,着火点位于翼槽中线上;在升温速率2.4~3.3 K/h慢速烤燃工况下,着火点以翼槽中线呈对称两点分布;随着升温速率升高,着火位置向推进剂右侧端面移动;着火温度Ti与升温速率k呈二次函数关系,即Ti= 516.659 36- 1.267 8k+7.479 4k2.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高氯酸铵(AP热分解机理研究的进展,指出AP的分解分为低温分解和高温分解阶段,而低温下的离解机理是整个热分解过程的研究热点,主要有电子转移机理和质子转移机理2种观点。AP热分解过程有大量中间反应,中间产物也参与中间反应,该特点决定了其分解过程的复杂性,因此需要深入探讨其热分解机理,以便为研究复合固体推进剂燃烧过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胀/溶解法回收报废HTPB推进剂中的AP。研究了浸取时间、浸取温度、四氢呋喃质量分数、液料比(四氢呋喃溶液体积与HTPB推进剂的质量比)、试样厚度及搅拌速率对AP回收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对回收得到的AP进行表征,并对其纯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AP的最佳回收工艺参数为:浸取时间6h、浸取温度60℃、四氢呋喃质量分数80%、液料比10∶1(mL/g)、试样厚度3mm、搅拌速率500r/min。其中,浸取时间、浸取温度和四氢呋喃质量分数对AP回收率的影响较大。在最佳工艺条件下,AP的回收率为95.0%,纯度为96.1%,表明此方法可用于报废HTPB推进剂中AP组分的回收。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亚大气压下高氯酸铵/端羟基聚丁二烯(AP/HTPB)的燃烧特性,采用三步反应动力学机理,建立二维三明治模型,耦合气固两相;对20~80kPa下AP/HTPB的微尺度燃烧进行模拟,并与高压下(4MPa)AP/HTPB燃烧特性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亚大气压下BDP模型中第一步反应靠近燃面,放热量较大,在AP/HTPB推进剂燃烧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燃烧环境压强不同,导致火焰的特性不同,亚大气压下火焰中扩散与混合过程共存,高压下为扩散火焰;相比于高压,亚大气压火焰离燃面远,面积大;由于高低压下放热区域及放热率差异导致气固相温度分布不同,从而影响燃面形状,亚大气压下AP与HTPB交界处相对于整个燃面突出,而高压下交界处相对于整个燃面凹陷。  相似文献   
9.
以醋酸钴为原料,在甲醇体系中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由纳米片自组装而成的花状(CH_3O)_2Co前驱体微球。将前驱体焙烧后,得到了形貌保持良好的花状多孔Co_3O_4微球。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N_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样品的物相、化学组成、形貌及孔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评价了Co_3O_4花状微球对高氯酸铵(AP)的热分解催化作用。结果表明,花状Co_3O_4微球对AP热分解过程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添加2%(质量分数)的Co_3O_4可使AP的高温分解峰值温度降低122℃,表观分解热提高422 J/g。优异性能的发挥归因于其良好的分散性和丰富的级次孔结构。  相似文献   
10.
A series of Cu/Co/Cr nano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Cu/Co/Cr molar ratios were obtained by calcination of Cu/Co/Cr hydrotalcites precursors,which were prepared by a co-precipitation reaction.X-ray diffrac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nalysis,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composition,and morphology of Cu/Co/Cr nanocomposites.The results show that Cu/Co/Cr nanocomposites have both CuCr2O4and CoCr2O4spinel phase.The particle size of Cu/Co/Cr nanocomposites is 15–20 nm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is 95–115 m2/g.Cu/Co/Cr nanocomposites were used as new catalysts for improving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mmonium perchlorate(AP).Their catalytic activiti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and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zer coupled with an online mass spectromet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of AP lowered 132–146 °C by adding 4 wt% Cu/Co/Cr nanocomposites.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prepared nanocomposites depend on the calcinations temperature and addition amount of corresponding nanocomposites.The possible catalytic mechanism of Cu/Co/Cr nanocomposites was also studi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