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篇 |
完全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武器工业 | 15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变形锻造钨合金显微组织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研究了锻造大变形93W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钨合金材料经大变形后,其显微组织呈明显的纤维状组织结构,在具有高强度的同时,还保持着较高的延性。变形量为72.6%(RIA)的93W合金,抗拉强度可达1430MPa,延伸率达14%。并对具有这种特性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大直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中的波形整形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直径100 mm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装置,以碳纤维混凝土(CFRC)的SHPB试验为例,就试验过程中的波形整形技术展开研究,内容包括:波形整形器的设计、近似恒应变率的估算、最佳近似恒应变率的确定以及应力均匀性分析。结果表明:厚度为1 mm,直径分别为20 mm、22 mm、25 mm、27 mm、30 mm的H62黄铜波形整形器对入射波形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可将入射脉冲上升沿的升时延长1~1.6倍;应变率对于波形整形器的直径很敏感,随着整形器直径的增大,最佳近似恒应变率也在增加,一个几何尺寸的波形整形器只能对应于一个最佳近似恒应变率.且与整形器的直径之间满足线性函数关系;应力不均匀系数能够有效地描述混凝土材料SHPB试验的应力均匀性。 相似文献
3.
大气光通信中大气湍流影响抑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气湍流导致大气光通信链路的误码率上升。湍流影响抑制技术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提升大气光通信的性能,提高链路的通信速率及距离。首先总结了大气湍流对光通信影响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了不同大气湍流效应对光通信的影响形式,其中包括光强闪烁、光束漂移、到达角起伏、相位起伏、光束扩展等。综述了大气湍流影响抑制技术的研究动态和新进展,并根据抑制技术原理的不同,详细地论述了大孔径接收、分集、部分相干光传输、时域处理与阈值优化、自适应光学等技术。从抑制原理和效果出发,对各种大气湍流影响抑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简述了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大型光学非球面超精密磨削的几何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型光学非球面元件的特殊优越性使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是不可替代的,实现高效率、更经济的生产以满足对其数量与质量的迫切要求是光学元件的制造面临的一大难题.二轴联动的超精密数控机床是用来加工轴对称非球面光学元件的,若在工件主轴上安装可以精确给出旋转角度的码盘,并使用金刚石砂轮就可以用来进行非轴对称非球面的超精密磨削加工.在对轴对称与非轴对称两种不同非球面的曲率分析基础上,给出了两种曲面加工相应的几何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加工方法的简便与可靠性.对二轴联动的超精密数控机床的技术改造可以实现三维加工,为提高效率、降低设备投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大型复杂分布式控制系统可靠性及可扩充性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神光Ⅲ原型装置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可靠性设计包括抗干扰、冗余、系统降级运行、系统诊断维护等设计.系统可扩充性设计涉及分层分布式控制结构、位置无关及对象自定位的软件总线技术、组件化和标准化、可扩充及可配置的数据库设计等. 相似文献
7.
8.
基于红外发光二极管和光敏元件阵列的光电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大靶面立靶精度测试系统一直是外弹道测试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已出现的单靶面激光精度靶存在靶面增大后灵敏度不够、精度不高的问题.基于红外发光二极管和光敏元件阵列的光电靶可以提高灵敏度,有效地增大靶面.弹丸的探测通过X和Y方向各一组光传感器来完成,在靶面上与光传感器对应的另一侧装有红外LED光源,靶面的有效探测区域由光传感器与光源形成的光幕确定.弹丸通过靶面时由邻近的几个传感器单元探测到,并通过软件精确识别确定弹丸过靶的坐标.传感器通过设置灵敏度,可仅探测快速移动的物体,避免误触发.单靶能够测量射击精度、射击频率,给出弹序、弹丸的X、Y坐标和R50与R100,当连接两套或更多光电靶时可测量弹丸飞行速度和弹丸偏角及倾角. 相似文献
9.
10.
射流在大炸高下的断裂及速度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射流在大炸高下的侵彻能力,结合某型破甲战斗部的改进,通过试验研究了射流在大炸高下的断裂及速度分布,结果表明,大炸高下射流的断裂过程及速度分布是不连续的,高速段颗粒速度呈非线性分布,前后颗粒间速度差为1478.1m/s;低速段呈线性分布,前后颗粒间速度差为124m/s。射流的侵彻能力主要取决于高速段,到达靶板表面时的速度不低于5000m/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