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整装式液体随行装药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在随行装药技术上的一个新思路,即采用多孔介质整装式液体随行装药方案。利用密闭爆发器模拟火炮膛的内工况,系统研究了随行装药的三项关键技术,即点火延迟,随行药燃速可控和携带可靠、附加重量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原理可行,能够用于火包试验。 相似文献
2.
随行装药火炮经典内弹道模型与实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随行装药理论和实验技术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建立了更能反映膛内气体流动、能量转换的经典内弹道模型,并引入了包覆、钝化火药的计算方法。对随行装药的最佳随行效果和点火延迟时间进行了论证和分析。同时,还介绍了随行装药实验技术研究的部分结果。 相似文献
3.
破爆型串联战斗部前级对后级影响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有限元软件对破爆型串联战斗部第一级装药爆轰对第二级随进子弹影响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计算了在不同后级子弹速度、不同前后级距离条件下的影响结果.获取了前级爆轰产物对后级子弹速度的影响结果以及前级爆轰产物作用于随进子弹及装药上的超压.该计算结果为破爆型串联战斗部结构设计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固体随行装药内弹道模型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行装药点火燃烧在整个火炮内弹道过程中具有独特性,有必要开展随行装药内弹道过程的理论研究,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采用包容式固体随行装药方案,利用新研制的点火延迟机构,考虑了弹丸的变质量问题。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固体随行装药的内弹道零维模型,并与常规装药进行了对比,预测了弹后空间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采用模型编写的计算软件计算结果与30mm弹道炮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计算的P-t曲线与实测的P-t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建立的数学物理模型的处理方法行之有效,可以用来指导随行装药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6.
从伊拉克战争看发射药及装药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伊拉克战争的分析,论述了美陆军与我陆军武器装备的差异及发展趋势,认为我陆军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应当尽快完成机械化,加紧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武器的研制发展.对今后我国发射药及发射装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重点研发项目提出了看法,对LOVA发射药、高能低烧蚀小口径高炮及轻兵器用发射药、液体发射药和随行装药、低温度系数装药、模块装药技术以及新型点(传)火技术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8.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the model travel tracking for the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is presented based on analyzing the responses of the vehicle suspension travel. A fuzzy control system of vehicle suspension is designed, in which the suspension travel output of the adaptive LQG control system is taken as the tracking objectiv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prove that the suspension travel and vertical acceleration can be tracked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simple fuzzy controller,and the tracking effect of fuzzy control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PID controller. 相似文献
9.
基于再生式液体炮(RLPG)及差动原理,提出了一种提高炮射智能弹药初速的新型随行装药方案,其特点是能在保持射弹过载不变条件下,大幅度提高火炮工作容积利用率和初速。这种装药技术便于与次口径脱壳弹设计技术匹配,设计出高升阻比滑翔弹,从而更有利于提高火炮的射程。导出了差动随行装药火炮内弹道模型。数值计算表明,160 mm口径火炮采用这种新型装药方案,在限定最大膛压为350 MPa、射弹底部最大压力为p2 m≤318 MPa、飞行弹重为43.4 kg及弹丸行程为7.64 m的条件下,取随行药量9.2 kg、主装药量13.41 kg,弹丸初速相对常规装药可提高26%,火炮工作容积利用率提高约28%。飞行弹丸采用次口径滑翔弹时,弹径为130 mm,采用修正质点外弹道模型计算得到的火炮最大射程可增大到99 km。 相似文献
10.
基于离散元与有限元耦合的充气轮胎沙土路面行驶性能仿真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充气轮胎在沙土路面的行驶性能,提出用于模拟充气轮胎-沙土路面行驶性能的离散元与有限元耦合模型,建立205/55R16轮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和沙土路面离散元模型,并以离散元与有限元接触算法模拟轮胎与路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依据被动滑转原理,采用基于PID控制理论的加载方式为土槽装置轮胎加载。在自主研发的越野车沙地行驶行为仿真软件ORV-SAND中实现以上功能,仿真分析两种胎面对应轮胎的总牵引力、挂钩牵引力、行驶阻力和轮辋下陷量等行驶参数,以及不同滑转率对这些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仿真分析与试验结果在趋势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提出的充气轮胎-沙土路面离散元与有限元耦合模型及仿真方法在研究轮胎与沙土相互作用关系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