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69篇
  免费   5267篇
  国内免费   2146篇
电工技术   3541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3771篇
化学工业   4263篇
金属工艺   1826篇
机械仪表   2471篇
建筑科学   4774篇
矿业工程   2352篇
能源动力   2282篇
轻工业   3410篇
水利工程   2179篇
石油天然气   2703篇
武器工业   524篇
无线电   27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623篇
冶金工业   1991篇
原子能技术   443篇
自动化技术   2602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856篇
  2022年   1607篇
  2021年   1873篇
  2020年   1951篇
  2019年   1448篇
  2018年   1191篇
  2017年   1473篇
  2016年   1494篇
  2015年   1603篇
  2014年   2435篇
  2013年   2291篇
  2012年   2916篇
  2011年   3004篇
  2010年   2303篇
  2009年   2274篇
  2008年   1834篇
  2007年   2233篇
  2006年   1982篇
  2005年   1720篇
  2004年   1459篇
  2003年   1267篇
  2002年   1029篇
  2001年   863篇
  2000年   745篇
  1999年   609篇
  1998年   477篇
  1997年   386篇
  1996年   361篇
  1995年   307篇
  1994年   261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6篇
  1966年   7篇
  1964年   14篇
  1959年   12篇
  1957年   8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直流配电网母线电压稳定性问题,设计了一种变增益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variable gain linea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VGLESO),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高增益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inea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LESO)在运行初始阶段输出存在峰值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变增益滑模自抗扰控制策略,将其应用到直流配电网AC-DC双向变流器控制系统中的电压外环。变增益滑模自抗扰控制策略在不需要增加额外电流传感器的情况下,就能够实现对系统总扰动的快速跟踪和补偿,有效地抑制了母线电压波动,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从理论上证明了VGLESO和变增益滑模自抗扰控制策略的稳定性。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差速器是汽车变速箱的核心部件,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工作稳定性。以实际项目为研究背景,设计了用在机器人上的差速器壳体(简称"差壳")抓取装置,并利用有限元法对夹具的胀套进行了强度和疲劳分析,得到其应力和寿命结果,以此评估胀套的综合特性。得到结论:对于304、Q235和65Mn三种材料的胀套,其最大应力均远小于屈服应力,最大损伤处均在胀片尾部处;疲劳分析中,65Mn的最小循环次数为4.3×105次左右,满足装置的强度和寿命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Surface patterning is a recent promising approach to promote performance of pressure-driven membranes in water treatment and desalination. Nevertheless, knowledge about foulant deposition mechanisms, especially at early stage of filtration, is still lack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particle imaging velocimetry to study fluid characteristics atop surface patterned thin-film composite membranes was investigated at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This work is an important first step toward reliabl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s of topographical membrane surface modification on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and foulant deposition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4.
以热膨胀仪判定建窑黑瓷烧成温度的研究为例,综合运用多种测试方法对建窑黑瓷标本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如何从建窑黑瓷胎体重烧热膨胀曲线中筛选有效转折点的问题及其转折点的形成原因。研究表明:(1)建窑黑瓷胎体重烧热膨胀曲线上有三个转折点,分别为收缩转折点、膨胀转折点和急剧收缩点。其中第一个收缩转折点是判定其古代烧成温度的关键点。(2)建窑黑瓷胎体重烧热膨胀曲线上膨胀转折点和急剧收缩点的形成皆与其胎体中大量Fe_2O_3在高温下发生分解反应有关。该研究不仅为热膨胀仪测定建窑黑瓷烧成温度的应用研究提供判定依据,也将为科学认识古陶瓷胎体重烧热膨胀曲线上多个转折点的形成机理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晋城寺河井区煤矿采空区煤层气地面抽采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煤层气勘探的不断深入,煤矿采空区煤层气已成为煤矿区煤层气重要资源之一。基于晋城矿区寺河井区煤矿采空区分布特征,通过地质分析、采空区煤层气成分、浓度试验和资源量模型计算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煤矿采空区煤层气资源条件及地面抽采关键技术,揭示了采空区煤层气赋存规律,给出了不同赋存状态下煤层气资源量计算模型和方法,探索了煤矿采空区煤层气地面抽采关键技术。研究表明,煤矿采空区煤层气来源于煤柱及残留煤层、邻近未采煤层和围岩中的游离气和吸附气。根据吸附气和游离气资源量计算模型计算寺河井区煤层气总资源为213.016×108m3,其中游离气资源为0.102×108m3,吸附气资源为212.914×108m3。采煤方法和采空区密闭性对采空区煤层气的来源和富集程度有重要影响。针对采空区上部岩体裂隙发育特征,将采空区煤层气抽采井身结构由二开优化为三开结构,实现了二开固井封闭断裂带上部含水层,三开下入割缝套管护壁,有效解决了采空区上部含水层涌水对钻井井身稳定性影响及抽采效果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研发了潜孔锤+压缩空气(氮气)钻井工艺,用氮气取代空气作为循环介质,形成了安全揭露含气断裂带钻井工艺技术,为采空区煤层气安全抽采探索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豌豆分离蛋白应用特性,扩大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该文采用研磨干法处理豌豆分离蛋白,研究其持水性、持油性、泡沫特性、乳化性能、凝胶性能等应用特性变化;并根据研磨后豌豆分离蛋白结构特征,分析研磨对应用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研磨对豌豆分离蛋白形态结构及亲水性基团产生了显著影响,进而影响了豌豆分离蛋白应用特性。研磨时间为7.5 min时,持水性提高了37.4%,起泡性提高了20.83%,且持油性、乳化性和凝胶性为最佳;亲水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频率特性分析在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等相关课程中都涉及到相关章节内容,在不同课程中如何根据工程应用和学生学习阶段把握具体的讲解内容和讲解方式非常重要。本文从频率特性的求解方法和具体物理意义角度开展在不同课程中讲解的方法,从时域和频域角度分别讨论其物理意义和具体的分析方法。通过渐进深化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创新能力,强化学生对于频率特性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大庆长垣喇萨杏油田经多年开发,已进入水驱、聚驱、三元复合驱并存阶段。注入溶液改变了储层的物理性质,地层水矿化度、含油饱和度、孔隙结构以及岩石润湿性等都会发生变化,不同的驱替方式导致了不同的储层地质特征。油层水淹后,电阻率、自然电位、微电极幅度差等测井响应的变化规律也不同。本文利用大庆油田丰富的密闭取芯检查井资料,系统的研究了化学驱后水淹层地质特征及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对提高水淹层测井解释的精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深层页岩储层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针对四川盆地及周缘龙马溪组一段深层页岩,系统开展了X-衍射全岩(XRD)、总有机碳(TOC)、大薄片及氩离子抛光大片成像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浅层页岩,深层页岩储层具有高硅质和低TOC含量、低粉砂纹层含量、高孔隙度和更有效的孔隙网络特征。由浅层至深层,页岩硅质含量由30%增至62%。相应地,碳酸盐含量由32%降至14.3%,粘土矿物含量由33%降至7.8%,TOC含量由7.1%降至4.25%。深层页岩储层发育条带状粉砂纹理,与浅层页岩相比,其粉砂纹层含量减少、单层厚度减薄。黑色页岩发育有机孔、无机孔和微裂缝,由浅层至深层,页岩总面孔率由1.6%增至10.8%,有机孔和无机孔均明显增加,且微裂缝占比由1%增至12%。深层页岩储层有机孔、无机孔和微裂缝相互连通,形成有效的孔隙网络。深层高硅质含量、高孔隙度和更有效的孔隙网络与生物成因硅有关,低TOC含量与远离物源有关,低粉砂纹层含量与水深较大有关。生物成因硅在成岩过程中可形成大量有机孔、无机孔和微裂缝,且其可有效保存孔隙。有机质的生成受营养物质供给影响,远离物源区营养供给较少。粉砂纹层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深层不利于碳酸盐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海上P稠油油藏纵向层薄,构造平缓,油井产能特征差异大的特点,从地质条件、储层物性及流体性质等方面,研究油井产能特征主控因素。油井产能特征是油井生产能力及稳产能力的综合体现,采用层次分析法及灰色关联法,量化评价了油井产能特征的主控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原油流度及边水距离是影响油井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边水距离、隔夹层及砂体厚度是影响油井稳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油井产能特征综合影响程度排序为原油流度、边水距离、砂体厚度、隔夹层及泥质含量。本文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油井生产能力,延长稳产期的三个措施方向:提高油井周围原油流度、改善油井附近能量供应情况及提高井控储量,对开展精准的开发调整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