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9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119篇
电工技术   149篇
综合类   794篇
化学工业   449篇
金属工艺   1345篇
机械仪表   821篇
建筑科学   494篇
矿业工程   404篇
能源动力   26篇
轻工业   458篇
水利工程   69篇
石油天然气   58篇
武器工业   18篇
无线电   1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6篇
冶金工业   469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5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474篇
  2006年   425篇
  2005年   417篇
  2004年   381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326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284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风景园林学与人工智能的跨学科研究方式,开发了一种将深度学习模型——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用于风景园林平面图用地识别与图像渲染的新应用场景。以325张细致标注的平面方案图建立用于深度学习的数据集,训练循环生成对抗网络(CycleGAN)实现平面图不同用地类型地块的提取任务,以及平面色块图到色彩肌理图的渲染生成。进一步从图片质量、正确规范性和色彩表达等方面评价模型的识别与渲染结果。该训练模型有潜力被应用于风景园林案例的用地类型分析及平面渲染,帮助设计师提升分析及制图效率。  相似文献   
2.
闫巍  张健  王刚  李悦 《模具工业》2021,(1):33-39
以翼子板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冲压回弹问题,分析回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翼子板各区域回弹的工艺优化方法,利用AutoForm模拟软件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实际案例结果表明:CAE分析技术可对回弹进行有效判定,回弹工艺优化方法可实现部分回弹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车型的后备箱盖板拉延成形时出现的破裂和起皱现象,首先,基于DYNAFORM建立后备箱盖板的有限元模型;其次,探究压边力x1、拉延筋1的阻力x2和拉延筋2的阻力x3对后备箱盖板拉延成形的综合影响,建立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CD)方案,通过中心复合试验设计方案构建了影响成形的工艺参数的二阶响应面法(RSM)模型,以板料的最大减薄率y1和最大成形力y2为优化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函数;运用改良型的遗传算法(GA)进行模型寻优,获得影响后备箱盖板成形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即x1=520.05 kN,x2=80.03 N·mm,x3=82.18 N·mm;最后,对最佳工艺参数组合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汽车后备箱盖板的成形质量,同时对类似覆盖件的成形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亮  杨迎风  王亚平  丰亮 《铸造》2021,(3):297-300
为解决铸件气缩孔问题,在压铸模定模侧设计了一种组合型芯反推式斜抽机构。在铸件定模侧存在大量斜孔无法直接出镶针的情况下,采用该机构能够将这些孔位做成整体斜抽。该新型反推式斜抽机构设计精巧,运行平稳,故障率低,使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任振宝  曹春平 《中国机械工程》2022,33(13):1622-1628
针对某动力电池壳首道次拉深成形过程中的起皱、破裂、厚度不均匀和模具接触力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熵权的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多目标工艺参数优化来提高首道次成形质量。选取压边力、凹模圆角半径、凸模圆角半径、模具间隙、摩擦因数为影响因素,以最大减薄率、最大增厚率、最大凸模接触力、最大厚度差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仿真。在此基础上应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法,获得了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提高了动力电池壳首道次成形质量。  相似文献   
6.
识别施工图审查制度运行绩效关键影响因素,是提升制度运行绩效、避免盲目制度改革而产生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风险的重要基础工作。以江苏模式施工图审查制度为研究对象,聚焦地区实践,通过文献分析与访谈,归纳识别出 18 个制度运行绩效影响因子,基于 376 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 5 个关键影响因素,在对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后给出绩效提升对策建议。结果表明:监管问责、制度活力、服务创新、机构能力、边界范围等因素对制度运行绩效有显著影响,是制度改革与运行绩效提升过程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为了克服传统压边方法不能独立施加压边力,电磁压边能耗高且发热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控永磁技术的压边方法。根据电控永磁技术和拉深成形工艺的特点,研制了带有磁力压边装置的拉深成形模具。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磁极单元和磁垫的充退磁过程,在进行磁场和力学场耦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以磁吸力作为压边力施加在成形板坯上的接触压力分布。由有限元软件模拟的电控永磁压边与传统压边作用下板坯的成形效果可知,两种压边方法所得拉深件的应变分布基本一致。采用电控永磁压边方法分别对直径为180 mm和195 mm的08Al板坯(厚度为0.98 mm)进行了拉深实验,拉深高度为48 mm,结果表明,电控永磁压边方法可以实现压边力的独立加载,能够提供足够大的压边力。最后,分别计算了采用传统压边方法、电磁压边方法和电控永磁压边方法的能量消耗,其中,电控永磁压边方法节能效果最好,相对于电磁压边方法,节能高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
上下模双活动芯锁住板料单边不流动,三边进料完成拉伸,工艺上不仅提升了材料利用率,同时优化了拉伸进料方式,改善了拉伸件品质。压边圈上气缸机构的支撑块设计,保证了模具回程时压边圈和上模的同步运动,制件不致受上模活动芯压制变形。  相似文献   
9.
审查周期长是施工图审查制度的一大弊端。本文根据施工图审查的现状,从多个角度分析施工图审查周期长的原因,给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0.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responsibility of architectural drawing in developing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modern architects in the late 1920s when Chinese architects started to emerge and assume the title of “architect.” Using architectural drawing as both its subject and its method, this research interrogates how a representative figure – Liu Jipiao employed the power of drawing to establish the identity of the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This paper argues that architectural drawing, in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f the Chinese architect, faced the requirement to build an affinity between the architect and the artist. The entangled history of these two professions offers up Liu as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the artistic architect. Liu's artistic drawing fulfilled the previously mentioned requirement and earned the architects the artistic power that distinguished them from their counterparts – the engineers.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ple modernities, the paper challenges the contemporary misreading of Liu Jipiao as an irrelevant individual intellectual and of his practice as a minor failure. Furthermore, this article invites further reflection on the modernity of Chinese architectural drawing, and shows how such drawing made more attempts to convey subjectivity rather than to transmit modern technique per 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