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99篇
  免费   1512篇
  国内免费   771篇
电工技术   1414篇
综合类   1586篇
化学工业   1397篇
金属工艺   914篇
机械仪表   1731篇
建筑科学   918篇
矿业工程   849篇
能源动力   634篇
轻工业   434篇
水利工程   317篇
石油天然气   527篇
武器工业   451篇
无线电   166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47篇
冶金工业   383篇
原子能技术   141篇
自动化技术   147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336篇
  2021年   409篇
  2020年   481篇
  2019年   382篇
  2018年   399篇
  2017年   537篇
  2016年   552篇
  2015年   566篇
  2014年   917篇
  2013年   942篇
  2012年   1101篇
  2011年   1088篇
  2010年   864篇
  2009年   881篇
  2008年   764篇
  2007年   902篇
  2006年   794篇
  2005年   627篇
  2004年   515篇
  2003年   462篇
  2002年   361篇
  2001年   367篇
  2000年   286篇
  1999年   234篇
  1998年   197篇
  1997年   205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纯棉织物采用柠檬酸(CA)/丁烷四羧酸(BTCA)/木糖醇免烫整理剂进行免烫整理,探讨柠檬酸质量浓度、丁烷四羧酸质量浓度、木糖醇质量浓度、焙烘时间和焙烘温度对免烫效果的影响,并测试免烫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白度和强力。结果表明:免烫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与丁烷四羧酸或柠檬酸单独作用于棉织物相当,断裂强力优于两者单独作用。优化免烫整理工艺为:柠檬酸质量浓度60 g/L、丁烷四羧酸质量浓度40 g/L、木糖醇质量浓度17.5 g/L、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3 min。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可达267°,白度为54.5,断裂强力为248 N。  相似文献   
2.
采用基于雷诺应力模型与体积函数法的等宽明渠交汇流三维数值模型,对7种交汇角和3种流量比的21种组合工况进行了模拟计算;采用基于主流向流速的等值线法定义分离区,对分离区尺度及其三维形态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断面涡量值的计算结果对交汇口下游二次流强度沿程分布规律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表明:当流量比增大或交汇角减小时,分离区的水平尺寸变小,平面形态变狭长;分离区域平均水深随着流量比或交汇角的增大而降低;交汇口下游二次流强度随着流量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弱;在交汇口附近二次流强度受交汇角影响较大,沿主流方向交汇角影响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袖身内旋造型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增强合体两片袖的活动性和机能性,从立裁角度提出分割线借量法、袖中线偏移法与袖中线旋转法3种结构设计方法。借助三维虚拟试衣技术进行单变量试验设计,确定每种方法中各变量的取值范围;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完成16款袖子的结构设计、虚拟试衣及实样制作;最后建立评价体系,进行主客观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各变量对内旋夹角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袖中线旋转量、分割线借量、袖中线偏移量;结合动静态指标、主客观评价数据,得到的美观与舒适俱佳的袖子变量组合为分割线借量 0.5 cm, 袖中线偏移量2 cm,袖中线旋转量1 cm。  相似文献   
4.
钟炜辉  郑玉辉  谭政  孟宝 《建筑结构学报》2022,43(6):142-154+175
为研究不等跨顶底角钢腹板双角钢连接组合梁柱子结构的抗倒塌机理,对一个缩尺比1/3的两跨三柱型梁柱子结构进行了单调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压拱机制主要提高了组合梁负弯矩区的受弯承载力,通过增强梁机制可以提升子结构的倒塌抗力,角钢发生断裂后,楼板迅速连结剩余构件形成新的传力路径,悬索机制显著发挥;因短跨组合梁率先发生破坏,子结构效能发挥效率仅为83%。在考虑子结构各部件接触关系及损伤演化的基础上,通过组件法对梁柱连接部件进行合理简化;基于OpenSEES形成高效的数值方法,并基于纤维模型进行参数分析,明确高跨比对子结构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高跨比较小梁的高跨比大于1/14,高跨比较大梁退出工作后,剩余结构无法提供更高的抗力,角钢断裂时子结构达到峰值荷载;当梁的高跨比小于1/17,钢筋在小变形阶段进入受拉状态,受压区混凝土与钢筋的应力异向加速混凝土的强度退化,并削弱组合梁受弯承载力;高跨比较大梁主导梁机制的发展,其退出工作后梁机制开始下降;双跨梁的不对称轴力可使压拱机制提前退出工作,有利于悬索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充填支架夯实机构的夯实角对矸石散体夯实效果的影响,以ZC1800/14/25型充填液压支架为原型,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的方法构建矸石充填工作面空间模型,分析了推压板和矸石散体在夯实过程中的力链演化,研究了夯实角与夯实板推压力、矸石破碎程度、欠接顶量和矸石质心位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夯实角的减小,夯实作用会影响到较大范围的矸石并压碎部分矸石,夯实板压力较大;随着夯实角的增大,夯实板压力降低,且推动的矸石量较少。最终确定夯实角为10°时,夯实机构对矸石散体的充填效果最好,此结论可为充填工作面现场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判断下肢障碍患者的运动意图,通过外骨骼进行康复训练,分析表面肌电信号与下肢关节运动的关系。 提取表面肌电信号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绝对值均值(mean absolute value,MAV)、波形长度(waveform length,WL)和方差(variance,VAR)作为特征输入信号,采用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建立表面 肌电信号与下肢关节角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对输出结果进行优化滤波以降低模型的误差,实现对下肢膝关节角度连 续变化的预测。与传统的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证明: 极限学习机在通过表面肌电信号预测下肢关节角度变化中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正交胶合木(CLT)是一种绿色建材,具有可预制和正交各向异性等特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而目前关于CLT力学参数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64组共计128个加拿大铁杉CLT试件开展半孔静力加载试验,得到试件的竖向荷载-位移曲线、破坏模态和销槽承压强度,分析了销栓直径、销栓与拼缝的位置关系、加载角度等多种变量对CLT销槽承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销栓直径越小,销槽承压强度越大,销栓垂直于表层板且加载角度为90°时,拼缝降低了销槽承压强度,销栓垂直于表层板的承压强度大于销栓平行于表层板的承压强度。将试验结果分别与加拿大规范CSA O86-19、美国规范NDS-2018、美国CLT手册和《正交胶合木(CLT)结构技术指南》中销槽承压强度计算公式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到试验值与采用规范/手册相关公式计算结果的比值为0.46~2.38。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上述规范中销槽承压强度计算方法进行整合,汇总了适用于多种工况下加拿大铁杉CLT销槽承压强度的建议公式,试验值与建议公式计算值比值区间在1.10~1.57。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3种微通道板基底羟基化的方法,测量了羟基化处理后微通道板基底表面水接触角及通道端面的形貌变化,分析了各种方法中微通道板基底的亲水性和腐蚀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氨水双氧水溶液对基体表面的亲水性能提升不大,NaOH溶液对基体有腐蚀作用,经食人鱼溶液处理的基体表面亲水性明显提高且无腐蚀作用。研究了微通道板在食人鱼溶液中的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对表面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温度的增加,微通道板表面水接触角先减小后增大,当温度为80℃时达到极小值,浸泡时间对微通道板表面的亲水性影响不大。最终确定了微通道板表面羟基化工艺:浸泡温度为80℃,静置时间为20~60 min。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7种不同的吸收性检测方法对6种吸收性不同的水彩画纸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制定了一套适用于全面判定水彩画纸吸收性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墨水划线法、液体渗透法、表面吸收度法和赫克力士施胶度法均不适宜测试水彩画纸的吸收性;水彩画纸的吸收性可通过Cobb法、接触角法和动态渗透法综合评定,当纸张Cobb (60)值在(20±4)g/m2范围内时,接触角在30 min之内变化应较小,1200 s动态渗透曲线所表示的渗透速率应较快。  相似文献   
10.
《Soils and Foundations》2022,62(1):101089
In recent year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rozen soils under complex stress states have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however, limited by the test apparatus, true triaxial tests on frozen soils have rarely been conducted. To study the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properties of frozen sand under a true triaxial stress state, a novel frozen soil testing system, i.e., a true triaxial apparatus, was developed. The apparatus is mainly composed of a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 servo host system, a hydraulic servo loading system, and a digital control system. Several true triaxial tests were conducted at a constant minor principal stress (σ3) and constant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ratio (b)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σ2)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rozen sand.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ess–strain curve can be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with evidence of strain hardening characteristics. The strength, elastic modulus, and friction angl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b from 0 to 0.6, but decreased when increasing b from 0.6 to 1, whereas the cohesion varied little with the variation in b. The deformation in the direction of σ2 changed from dilative to compressive and that in the direction of σ3 remained dilative througho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