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德富  盛篮 《计算机学报》1989,12(8):617-625
本文基于任务相关、作业排队等理论,提出构造宏流水线并行算法的一种有效方法,并且利用这种方法构成了一组用于数字信号处理的线性和非线性宏流水线并行算法.其中部分算法已应用于分布式自动控制与测试系统FZC-1中,具有并行计算效率高和性能价格比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计算页岩油气储层中的界面张力,基于修正的Soave-Redlich-Kwong状态方程(SRK EoS)和修正的van der Waals(vdW)混合规则,建立一个预测纳米孔中油气界面张力的状态方程模型,该模型能描述纳米孔中孔隙半径和分子一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将状态方程与等张比容模型结合,建立基于气液相平衡的界面张力计算模型,并提出具体计算方法.建立的SRK模型与vdW模型和实验数据对比表明:在相同的温度下,随着压力的升高,甲烷-正葵烷(C1-nC10)和氮气-正葵烷(N2-nC10)混合物在纳米孔中的界面张力逐渐减小,SRK和vdW模型均能准确地预测界面张力,但SRK模型的计算结果更准确.在298.15 K和326.15 K,SRK模型计算的C1-nC10混合物的平均绝对相对偏差为12.42%和7.11%,而N2-nC10混合物为2.83%和3.85%.vdW模型计算的C1-nC10混合物的平均绝对相对偏差为17.10%和4.24%,而N2-nC10混合物为3.98%和7.53%.通过SRK模型对体积相和纳米孔中的界面张力预测表明:在相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体积相中的C1-nC10和N2-nC10混合物界面张力大于纳米孔中的界面张力.对不同孔隙半径的纳米孔中的界面张力预测表明:随着孔隙半径的减小,混合物的界面张力逐渐减小,且在较低的压力下,孔隙半径越小,界面张力的减小程度越大,而在较高的压力下,由于界面张力比较小,孔隙半径的影响也较小.提出的SRK模型能准确地预测纳米孔中的界面张力,为预测纳米孔中油气界面张力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准确评价化学驱过程中化学剂的洗油能力和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碱剂及三元复合体系驱油过程中的 吸附损失,利用双偏振光极化干涉(简称DPI)技术,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化学驱用化学剂的洗油能力和吸附 特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以体积比为1∶1的甲苯和正庚烷混合溶液作为溶剂,在原油质量浓度为2000 mg/ L、匀胶时间60 s,匀胶转速1000 r/min的条件下,可以在氧化硅芯片表面获得均匀性较好的原油膜。化学剂注入 芯片时间为400 s时,单一碱剂和单一聚合物溶液均能使芯片上油膜的质量和厚度明显减小,对原油具有较强的 洗脱能力;使用单一表面活性剂驱替后,芯片单位面积物质的质量增加11.7%,厚度增加25%,表面活性剂与原油 的吸附作用较强;在表面活性剂的吸附作用与聚合物、碱对油膜的洗脱作用双重作用下,三元复合体系对油膜的 洗脱效果较差,驱替后芯片单位面积物质的质量增加0.2%,厚度增加4.43%。4种化学剂的油膜洗脱能力从大到 小依次为:碱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表面活性剂。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各化学剂的驱油效率与其原油洗 脱能力对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一组计算FFT的分布式算法,它具有高效率、对系统要求简单的职能。本文还以用于农机测试数据处理的CAMAC系统为例说明这些算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罗丹明B分子印迹聚合物选择性降解罗丹明B研究中,制备条件对降解效果起关键性作用。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聚合前溶液pH、N-TiO_2粉末煅烧温度、紫外光照射下聚合时间、RhB/N-TiO_2的质量比等四种因素对罗丹明B降解率的影响,以罗丹明B降解率为响应值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并进行分析及优化,得到聚合前溶液pH为2. 02、N-TiO_2粉末煅烧温度为422. 57℃、紫外光照射下聚合时间31. 06 min、RhB/N-TiO_2质量比为1. 89为最佳制备条件,验证实际降解率为93. 20%。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解任务安排问题的Boltzmann网络算法,已在Transputer多处理机系统上并行模拟实现,该算法具有优化程度高,运算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微波通信工程中,判别路径的通断是一项重要的勘察设计工作,常用的方法是利用1:5万的地形图,绘出两站的断面判断出路径是否满足要求。在障碍物阻挡明显时,该方法行之有效;但是,如果障碍物处于临界状态时,图上作业则无法精确判断出路径的通断,需要进行实地电测。  相似文献   
8.
张德富  吴巧泉 《软件学报》1995,6(6):379-384
本提出一种基于任务图的并行程序设计方法。首先分析欲解的问题,产生数据流程图,并以此设计出表示并行算法的任务图,然后根据任务图选择合适的系统拓扑结构,最后完成后行程序的设计。该方法思路清晰,富有条理,产生的并行程序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网格监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monitoring system is very critical for complex and large high-performance distributed system such as a Grid. With the help of a monitoring system the users and developers of a Grid can perform tasks such as fault-detec-tion and diagnosis,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tuning and performance prediction. And a good monitoring system can give useful data to the scheduling module of the Grid. 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ed presen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key techniques of a grid monitoring system, and points out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the grid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current research around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0.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ovel scheme for scheduling divisible task on parallel processors connected by system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with arbitrary topology,The divisible task is a computation that can be divided into arbitrary independent subtasks solved in parallel.Our model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communication initial time and communication delays between processors.Moreover,by constructing the corresponding Network Spanning present the concept of Balanced Task Distribution Tree and use it to design the Equation Set Creation Algorithm in which the set of linear equations is created by traversing the NST in Post-order.After solving the created equations,we get the optimal task assignment scheme.Experiments confirm the applicability of our scheme in real-life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