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矿业工程   7篇
无线电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分析了平煤集团十一矿深部巷道破坏原因,介绍了锚注支护机理及支护方法。通过采用锚注支护,提高了巷道支护效果,降低了支护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煤矿冲击矿压预测预报与治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十一矿己二下山采区集中运输巷在掘进过程中冲击矿压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其治理过程是先分析冲击危险程度,确定冲击危险指数,再采用电磁辐射仪和钻屑法进行预测预报,对危险区段立即采用卸压爆破技术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2080工作面水文地质特征、出水机理及涌水情况分析,找出了出水原因,采取了矿井治水措施,保证了综放面的安全回采,为其他矿井类似水文条件下综采放顶煤开采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在十一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高君 《煤炭技术》2006,25(10):33-34
初步探索了AutoCAD在煤矿地质、测量、设计及施工中的应用,并就其发展提出了见解,为生产矿井的质量标准化和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远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下山巷道异常震动显现的成因,基于高精度微震监测和现场调查,应用岩体破裂规律分析预测工具MapRAS分析矿震原因,用离散元数值试验工具UDEC分析巷道围岩动力响应规律,得到: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及己二下山非采动区域频发矿震是工作面采动顶板关键层运移对煤柱边缘强剪应力带作用的结果,其作用的效应与开采深度呈正比,与采动影响距离呈反比。震动显现多发生在非采动直接影响的己二下山巷道围岩,这种异常现象与己组煤岩物理力学性质、3组工作面复合压力拱脚动态加卸载作用和矿震动力源影响距离有关。根据矿震震级、震动显现程度和数值试验岩体质点振动速率,提出了与现场实际基本相符的巷道围岩震动显现危险等级判据指标。使用微震频次,用傅里叶周期法反演的图像,可较敏感反映顶板关键层周期破断规律和相邻区段岩体动力响应的相关性。用UDEC数值试验,较好地揭示了工作面采动对己二下山围岩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社交网络中进行意见领袖的挖掘对信息传播与演化的深度分析、舆情监控和引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结构特征、行为特征和用户的情感特征对意见领袖节点挖掘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微博真实文本数据进行话题识别得到主题社区,在主题社区中基于用户节点之间的关注关系构建交互网络拓扑.然后分别从结构、行为和情感三个维度对用户的影响力进行度量.最后,分析用户在主题社区中的影响力分布与传播规律,提出意见领袖识别算法MFP(Multi-Feature PageRank).实验表明,该算法可有效地挖掘潜在的意见领袖节点,能够获得较高的支持率.  相似文献   
7.
煤矿深部巷道预应力协同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解决深部复杂区域高应力破碎围岩巷道支护难度大的问题,采用相似模拟、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预应力协同支护技术进行研究,通过松动圈测试确定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的松动破坏范围分别为1.92、1.10~1.40、2.50m.据此提出了深部复杂区域高应力破碎围岩巷道采用锚网索的支护措施,选用预应力协同支护技术,确定选取锚索和锚杆预应力分别为100、40 kN,综合考虑取锚杆间排距为800~900 mm,并进行了巷道变形量观测.结果表明:采用预应力协同支护技术巷道两帮变形量由普通支护的280.0 mm减少为95.5 mm,顶板变形量由47.0 mm减少到43.2 mm,且巷道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陈高君  张凤杰 《煤矿开采》2006,11(5):64-65,89
介绍了平顶山煤业集团十一矿在OHSMS建立过程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技术,并结合矿井生产实际情况把此项技术运用于日常安全管理,提高了矿井的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煤矿的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PSN(pocket switched network)中实现数据传输成功率与传输延迟的有效平衡是当前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社会属性的PSN路由算法——BridgingCom算法,该算法使用带有衰退机制的局部社区识别方法,引入桥接中心度(bridging centrality)作为中继节点的选择依据,将社会网络中节点重要性与移动社会网络的特征相结合,考虑了节点社区关系和节点活跃度对路由算法的影响。实验表明,该算法与现有经典算法相比能够获得较高的传输效率和较低的传输延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