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0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10年3个时期的TM遥感影像数据,应用像元二分模型进行北京地区的植被盖度反演。并根据野外实际测量数据研究植被盖度的季节变化情况。应用3个时相的TM数据,分别计算像元二分模型中的参数NDVIsoil和NDVIveg获得了北京地区不同时间的植被盖度信息。进一步应用实地监测的植被盖度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反演的植被盖度与实地测量植被盖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从散点图上看,数据点多集中在1∶1线附近,3个时期两者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并且2010年的3期植被盖度图像显示的季节变化与地表实际测量的植被盖度季节变化类似。  相似文献   
2.
分析目前高职专业教材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教材内容职业化、框架项目化和形式任务化为特点,基于“双证”的高职《服装专业英语》教材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潘云  程曦  王国燕 《科普研究》2016,11(6):33-39
顶级科技期刊论文常被视为前沿科学成果的代表,分析我国目前在顶级科技期刊的发文状况是了解我国在 前沿科学发展中所处地位的重要手段。本文以2010—2015 年nature和science中收录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地址 标注为中国的论文为样本,以文献计量法为研究方法,分别从发文数、学科、合作国家、机构、作者、被引次数和 基金支持等7 个维度定量分析我国前沿科学成果的分布,从而展现近年来我国前沿科学成果的结构与态势。  相似文献   
4.
传播学视角下的科学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可视化本是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领域,与多个学科密切交叉,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同时也在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领域有着较多的应用。本文从科学传播及图像传播的视野下关注科学可视化,从中外的前沿科学成果的可视化形式差异入手,提出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科学可视化不断演变产生新的形态,指出随着公众理解与参与科学的程度不断提高,科学可视化的5W要素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研究科学可视化,提升科学可视化的传播效果是一项崭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国际公众科学技术传播组织(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CST)主办的第十六届国际公众科技传播会议于2021年5月24日至27日在线举办,此次会议合作方为苏格兰阿伯丁大学,会议主题为"时间、技术与转型"(Time, Technology and Transformation).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情况,PCST委员会增加了新议题"新冠危机与科学传播"(COVID-19 Crisis and Science Communicaiton).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6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英国、德国、美国的参会代表数量最多,中国有来自清华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等机构的13名代表参会.  相似文献   
6.
抖音热门科普短视频的传播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公众获取科学知识的渠道和手段也相应改变,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正逐步成为科普的又一重要途径.在抖音平台上,不同科普短视频的传播效果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创新地引入"传播力"这一概念,作为衡量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的指标,运用熵权法对抖音科普短视频的传播力进行量化,以抖音平台上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2月1日传播力在前100名的科普短视频为研究对象,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呈现形式等方面入手,探究高传播力短视频的共性特征,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对生产和传播科普短视频提出几点建议:输出适应平台特征的优质科普内容,打造人格化的科普账号,鼓励用户深度参与等.  相似文献   
7.
8.
虚拟仪器技术在动态电参量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虚拟仪器技术引入动态电参量测量,用结构化软件设计的方法构造虚拟仪器的功能组件,提出了一种虚拟测量仪表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国燕  许瑞  于秋跃  王永刚  孟晓辉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9):20220427-1-20220427-9
随着红外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大口径红外光学元件的需求日益增长,其各项制造指标也逐渐接近可见光级光学元件的制造要求,由此对新型空间红外光学元件的加工和检测技术均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针对大口径的高陡度超薄硅基红外透镜,提出了以超声铣磨-机器人研抛-离子束精抛为工艺链路的加工方案,改善了传统红外工艺路线存在的低效率、表面高频误差等问题。针对凸非球面轮廓检测中支撑引起的测试误差,在粗抛和精抛阶段分别采用了柔性缓冲支撑与三点强迫位移支撑方法,有效解决了大口径高陡度超薄透镜测试中的支撑变形问题。经过理论仿真与实验验证,证明该测试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改进的轮廓检测方法,实现了轮廓测试中支撑误差的准确分离,有效提升了加工的极限精度。最终大口径红外透镜凸非球面加工精度达RMS λ/50 (λ=632.8 nm),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10 个科学类微信公众平台展开调研,归纳了科学成果的微信公众平台四大特征,讨论了科学成果的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的两大要素,最后提出完善科学成果的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议:提高多类型功能利用率,丰富科学信息传播形式;强化多类型营销理念,扩大科学传播范围;细分多类型受众群体,明晰不同受众关系属性;强化多类型制度监管,营造良好的科普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