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以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中介的高校科普活动持续参与意愿概念模型.通过对浙江、安徽、吉林3省24校进行深入调查与数据采集,结合数据分析软件AMOS与SPSS的检验发现:科普活动持续参与意愿受内容感知、服务感知、认知信任、社会氛围与满意度的直接影响,认知信任在内容感知与满意度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提出高校科普活动优化要点:高校科普活动应从多个维度共同发力;重视科普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利用系统建设方式鼓励科学家加入科普行列以提升科普活动的内容感知水平;打造大学生科普专业人才队伍以提升高校面向社会的科普服务能力等. 相似文献
3.
众包科学是由科学研究主体与活跃在社交网络的社会公众组成,将科学研究中的相关人员、数据资料、研究创意通过网络技术动态地联系在一起,跨越时间、空间及传统科研组织边界,以提高科研任务完成的效率和质量的一种新兴科学生产方式。英国“星系动物园”的实践表明,公众会在众包科学组织中经过认同、学习、表达三个阶段达到良好参与的效果,以此丰富网络时代科学传播的内涵,为科研组织形态和科学生产范式的演进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食品是社会上颇具争议的技术产品。最近的“黄金大米”事件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在中国推向了一个高峰。过去关于中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调查主要集中在认知度和购买意愿方面。本文调查了中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科技政策期待。结果表明,被调查公众期待对转基因玉米进行标识;期待看到更多正式的政府官方信息;期待加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风险监管,慎重商业化;对转基因主粮作物商业化等重大食品政策问题,大部分被调查公众期待能参与政策决策;期待完善转基因食品风险监控体系、严格转基因食品审批程序,以及强化转基因食品质量追究责任,等等。 相似文献
5.
6.
7.
8.
9.
前沿科技资源广泛且丰富地存在于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内,具有原始创新性、引领性、跨学科性、颠覆性和高风险性等特质,挖掘和传播其科普内容对实现科研效益最大化、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有直接促进作用.本文基于前沿科技资源科普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深入剖析国内前沿科技资源科普化面临的顶层设计缺失、转化渠道不畅、创造与传播主体分离的困境.基于 5W1H分析法构建了包含转化动因、转化主体、长效转化方法、转化内容要素4 个维度的转化模型,通过对前沿科技资源科普化的核心原则、渐进逻辑和实践案例进行剖析,最终从顶层设计与引导方式、社会化科普协同格局构建、组合创新方法应用、多模态科普供给 4 个方向提出实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