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3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9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针对铋熔炼反射炉进出料系统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铋熔炼反射炉进出料系统结构优化研究的原理、方案,并对比分析了实施效果。实践证明,通过反射炉进出料系统结构优化,简化了操作、提高了工艺稳定性和作业效率,对同类反射炉熔炼生产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2月19日至2月25日凌晨4时,大港测井公司顺利完成大张坨储气库6口井带压射孔施工任务,为确保北京市平稳供气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洗净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清洗方式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是突出在喷射清洗和超声波清洗两大方面,应用于全国各行各业,并且也得到了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4.
5.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烃源岩是近年来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对于其分布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分歧,并成为制约寒武系勘探及区带优选的重要因素。基于野外露头及盆地内钻井资料的认识,分析下寒武统烃源岩的沉积环境;通过正演模拟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的地震反射特征,结合模拟结果,刻画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沉积边界;基于震旦系与寒武系地震解释与成图研究,分析寒武系沉积前古地貌特征及寒武系的沉积环境,探讨下寒武统烃源岩的主要控制因素,旨在解决下寒武统生烃源岩的生烃中心,指导寒武系有利勘探区带的优选。研究认为,玉尔吐斯组为寒武纪早期持续海侵背景下、分布稳定的烃源岩;正演模拟结果及地震资料表明,玉尔吐斯组表现为寒武系底部强波峰—强波谷的地震反射特征,在盆地内可追踪对比;根据塔里木盆地震旦纪与早寒武世古地理格局认识,认为寒武系台缘斜坡—盆地一带为下寒武统烃源岩厚度加厚区,是台盆区烃源岩最富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通过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物性分析等资料对西湖凹陷黄岩构造带花港组砂岩储层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岩石主体具有低的杂基含量和较好的碎屑分选性和磨圆度;储层物性表现为低孔低渗和中孔中渗的特征,孔渗相关性好;孔隙类型有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喉道类型以缩颈型喉道、片状喉道、弯片状喉道为主,孔喉组合以中孔粗喉为主。  相似文献   
7.
IPTV的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多种信息学科相互结合和发展的产物。IPTV综合利用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等多种技术,实现了为终端用户提供多种视觉体验的增值服务。文章首先介绍了IPTV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了IPTV的关键技术及IPTV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哈拉哈塘油田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原油成藏期次复杂、部分单井原油密度多变。通过原油物性特征及分布规律、碳同位素值、饱和烃色谱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原油成熟度等研究表明:原油来源于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具有北东构造高部位密度高、降解程度强、成熟度低,南部构造低部位原油密度低、降解程度低、成熟度高的特征。哈拉哈塘油田经历了3期成藏过程,分别为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加里东晚期原油成熟度较低(4-/1-MDBT<3.0),遭受强烈降解,在志留系以残余沥青为主,在奥陶系为重质油,一间房组烃类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55~85℃,主要分布在哈拉哈塘地区西侧的艾丁地区。海西晚期原油成熟度中等(4.0<4-/1-MDBT<5.5),以中质油为主,一间房组烃类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5~115℃,在哈拉哈塘油田东北地区与加里东晚期原油混合,同时也是哈得逊油田和东河塘油田东河砂岩油藏的主要油源。喜马拉雅期原油成熟度较高(4-/1-MDBT>6.0)、密度低,一间房组烃类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5~135℃,主要分布在哈拉哈塘地区南部。导致单井原油密度多变的原因主要有3种:①多期充注与降解。不同期次原油成熟度和密度差异明显,且降解程度不同,混合不均匀导致原油密度多变。此类型单井较为常见,多分布在大型断裂附近。②"轻质油洗作用"。轻质油与重质油混合导致原油胶体失稳,产生组分分异,沥青质沉淀,据此提出了"轻质油洗作用"概念以解释此现象。沉淀物中沥青质主要来源于早期重质油,而混染的饱和烃和芳烃组分主要来源于晚期轻质油。此类井主要分布于轻质油和重质油混合带。③原油乳化。原油与地层水混合形成油包水,为假稠油。在中质油井和重质油井区多有发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kW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激励器原理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结合钻井、岩芯及地震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区发育的岩溶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优质岩溶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及岩溶模式,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有利区带。结果表明作为研究区碳酸盐岩溶储集体主体的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储层,其有效储集空间类型包括裂缝一孔洞型、单一洞穴型、多洞穴缝洞连通型等三种,前者在成像测井上表现为斑块与黑色条带分布,后两者在地震剖面上分别表现为单串珠强反射、多串珠复合强放射响应。研究区岩溶储层的发育受控于高能沉积相带、构造隆升作用、断裂活动和两期水系的发育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