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3篇
电工技术   48篇
综合类   47篇
化学工业   23篇
金属工艺   47篇
机械仪表   30篇
建筑科学   37篇
矿业工程   29篇
能源动力   27篇
轻工业   12篇
水利工程   18篇
石油天然气   33篇
武器工业   21篇
无线电   69篇
一般工业技术   50篇
冶金工业   33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4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冷喷涂法在铝(Al)基体上沉积单颗粒铜(Cu),利用聚焦离子束/电子束(FIB/SEM)系统精确定位并原位制备了完整单个颗粒Cu沉积在Al基体上的透射样品,分析其显微结构及形成原因。实验结果表明,撞击过程中温度与应力分布不均匀,导致沉积Cu颗粒不均匀形变。Cu/Al界面受影响较大:颗粒动能转化为形变能和热能,打破了界面处氧化膜,使界面附近温度迅速升高,发生动态再结晶,生成金属间化合物Cu_9Al_4;Cu颗粒内距界面越远的区域,受温度和应力的影响越小,其变形主要是通过晶体内位错增殖和移动;沉积颗粒顶部,远离Cu/Al界面,几乎不受应力和温度影响,保持原始显微结构。  相似文献   
2.
新能源渗透率提高增加了电力系统调度运行难度,电力系统灵活性不足严重影响了新能源消纳和电网安全运行。从灵活性资源出力特性和灵活性供给能力角度入手,基于电力系统灵活性裕度指标,以最大抽蓄调峰效益、最大风电消纳电量、最小机组运行成本和最小可中断负荷调用成本为目标,计及电力系统运行约束,建立源荷储多种灵活性资源统一协调滚动调度模型。基于协调调度思想,优化日前每个调度时段各灵活性资源出力,然后利用日内超短期风电预测数据,滚动修正各灵活性资源出力状态。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及其调度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单筒双井技术中大尺寸表层套管的作业时效低、井口稳定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双线螺纹结构。该大尺寸套管规格为?762 mm×25.4 mm,双线螺纹,螺纹参数为3牙/25.4 mm(3牙/in)、齿高3.6 mm,齿间间隙0.3 mm,锥度1∶6,齿形导向角45°,承载角7°,采用橡胶密封圈密封。通过静力学数值模拟分析表明,新型双线套管螺纹在压缩、拉伸载荷下,最大接触应力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在海况重现期为100 a时,强度和稳定性安全系数大于1.25,符合百年一遇波流作用的安全作业要求。在水压、拉伸、压缩、上卸扣、极限弯曲试验中,套管实物均未发生失效。应力应变试验结果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相似。现场应用2井次,新设计的双线螺纹套管均到达预定地层位置,二开技术套管完井顺利,作业时效比普通螺纹套管提高近1.8倍,满足了单筒双井井身结构设计要求,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强度较低的断层面,周围采动活动易于诱导其断层活化,引发冲击地压。经验表明,在不同采动方案下,引起断层活化的程度存在差异。利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分别模拟工作面从逆断层的上盘和下盘逼近断层回采过程,对比研究断层面最大剪切应力和对应法向应力的演化规律以及断层面上、下盘相对运动规律。结果显示: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工作面距断层水平距离越近,越易于诱导断层活化;工作面在逆断层上盘逼近时,断层相对稳定,活化程度较低;工作面在逆断层下盘推进时,断层活化程度较大,诱发冲击地压的危险性很大。研究表明巷道在逆断层上盘开挖比在下盘更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的港内地形对孤立波诱发的港湾振荡的影响,本文采用FUNWAVE-TVD模型,模拟了具有不同波高的入射孤立波在狭长型矩形港内引起的港湾振荡现象。基于正交模态分解法,定量地分离不同共振模态的响应波高,并系统地研究了入射孤立波波高及不光滑港内地形对港内最大波面及总波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本文所研究的港内地形及入射孤立波波高变化范围,港口底墙处的最大波面随入射波波高的增加而增加,二者的关系曲线可由三次多项式很好地拟合;在本文所研究的港内水深范围内,两段折线型港口内的总波能随平均水深的增加线性增加;相比于相同平均水深的斜坡型港口,波浪在平台型港口内的反射更强,港内波能随之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6.
针对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试系统灵敏度低,无法正确测量低可探测目标的问题,提出了黑体屏蔽背景的低可探测目标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黑体腔替代原载物平台测试背景,屏蔽原测试背景信号,消除其对测试目标信号的干扰。比对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测试低可探测目标BRDF。  相似文献   
7.
李铁  李柯萱  皮希宇  方闯 《煤炭学报》2018,43(11):3115-3121
为探索开采速度对采空区顶板破断特征影响的力学机制,设定不同加载速率,开展砂岩3点弯曲和声发射试验,研究砂岩弯曲折断过程的力学行为及其受加载速度影响的时间效应和折断前兆特征。结果表明,加载速率越快,砂岩显著初始损伤声发射发生的应力条件越高,积累的应变能越高;岩石折断前,前兆声发射时间长度与加载速率呈指数负相关,加载速度越快,前兆声发射时间越短,可预测性越差;加载速率与砂岩折断声发射峰值能量及破坏载荷呈指数正相关,与砂岩折断声发射峰值计数呈指数负相关,加载速度越快,岩石折断所需的破坏荷载越大,峰值声发射计数越少,一次性释放的能量越高。上述岩石弯曲声发射特征值是加载速率的函数,存在时间效应。从机理上解释了煤矿开采速度越高,顶板岩体动力灾害危险性相对越高,可预测性越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深部煤层低瓦斯耦合灾变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铁  皮希宇 《煤炭学报》2019,44(4):1107-1114
为探索深部开采中消突并达到安全开采条件煤层发生瓦斯异常涌出或煤与瓦斯突出的成因,通过文献调研和现场调查,确认含瓦斯煤层低压灾变的存在;通过现场瓦斯监测、微震观测、实证分析,认识消突煤层低瓦斯灾变的过程与成因;通过含低气压大煤样气-固耦合物理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承压煤样低气压应力-应变-渗流场演化路径和气-固耦合物理灾变机制。结果显示,进入深部开采后陆续有消突达到安全开采条件煤层发生低瓦斯灾变现象的报道;现场观测和分析揭示出顶板来压、顶板来压破断冲击和底板来压起臌冲击作用下煤层低瓦斯灾变的模式;模拟采、掘工作面边界条件,0.4 MPa气压条件下的气-固耦合物理试验观察到了低气压灾变过程的3个阶段:弹性压密——气体常速与减速稳态渗流、塑性扩容——气体增速非稳态渗流、破裂失稳——气体非稳态渗流灾变。得到:在防突措施扰动下,稳压区煤层已不再是原生状态裂隙,而有大量新生裂隙产生,为瓦斯解吸游离创造条件,可形成局部富集区,是瓦斯低压灾变的发动区;分析得出采动超前区段瓦斯赋存状态"三带"动态演化规律,根据峰值应力,定量划分出40%极限弹性、极限弹性和极限破坏载荷所对应的"三带"动态演化特征;采动瓦斯赋存"三带"动态演化是导致低压瓦斯灾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瓦斯普通涌出-低值异常涌出-高值异常涌出的灾变过程和条件;顶、底板破断冲击动压叠加作用下,可导致含瓦斯煤层低压灾变提前发动。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石油企业中,物资仓储部门属于整个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主要负责物资的供应,也是最后一道对物资进行质量把关的部门,因此能够看出石油企业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由该部门直接决定,其对于物资进入仓库之前的验收是保证物资数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所以这一工作显得非常重要。主要分析了石油单位中物资仓储部门对于验收工作的开展状况,了解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石油企业该部门工作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舰船目标识别方法多是基于舰船单一物理场信号,识别性能较差,已不能适应现代战场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物理场的舰船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小波分解提取舰船多物理场信号频段能量特征,并分别构建了基于特征层融合和决策层融合的特征融合模型,使不同物理场特征之间得以相互校准、补充和验证确认,实现单一物理场特征无法实现的识别功能。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实现了92.65%的舰船目标识别率,与基于单一物理场的舰船识别率相比,提高了4.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