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8篇
  免费   700篇
  国内免费   493篇
电工技术   933篇
综合类   877篇
化学工业   2394篇
金属工艺   610篇
机械仪表   758篇
建筑科学   1333篇
矿业工程   482篇
能源动力   273篇
轻工业   1078篇
水利工程   576篇
石油天然气   802篇
武器工业   124篇
无线电   1349篇
一般工业技术   878篇
冶金工业   449篇
原子能技术   106篇
自动化技术   1489篇
  2023年   304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383篇
  2018年   364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775篇
  2013年   527篇
  2012年   566篇
  2011年   572篇
  2010年   573篇
  2009年   600篇
  2008年   574篇
  2007年   632篇
  2006年   563篇
  2005年   606篇
  2004年   500篇
  2003年   505篇
  2002年   495篇
  2001年   518篇
  2000年   454篇
  1999年   392篇
  1998年   364篇
  1997年   470篇
  1996年   378篇
  1995年   297篇
  1994年   248篇
  1993年   210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71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22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3篇
  1974年   11篇
  1973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工业CT图像转换为3D打印G代码方法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邻层数据匹配的工业CT图像直接转换成G代码的方法。首先采用Canny算子提取工业CT图像的轮廓,然后处理轮廓分叉问题,实现邻层间几何信息数据匹配,其次进行邻层间轮廓插值以满足3D打印层间厚度要求,从而避免"阶梯效应",最后通过填充编码得到用于3D打印的G代码。使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轮毂CT图像转换为G代码的时间为10.5 s,耗时远小于其他间接转换方法;3D打印出的轮毂无"阶梯效应",平均尺寸误差率为0.25%。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涉及中间格式,转换效率高,转换误差与传统方法相当,适用于具有复杂内腔结构的零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发酵食品、乳制品和婴儿粪便中筛选具有拮抗幽门螺旋杆菌活性且益生特性良好的乳酸菌。方法:从175份样品中筛选获得39株具有良好遗传稳定性的疑似乳酸菌株,采用体外抑菌圈法和尿素酶活性试验筛选出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生长的9株菌,并对其中活性最强的菌株GQ1702和D1进行16S rDNA鉴定。然后,进一步评价其耐酸、耐胆盐、抗生素耐药性、抑菌性能、表面疏水性及自凝集性等益生特性。结果:筛选得到两株拮抗幽门螺旋杆菌的乳酸菌:瑞士乳杆菌GQ1702(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GQ1702)和植物乳杆菌D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D1),其发酵产物的抗幽门螺旋杆菌活性分别相当于浓度为0.038 mg/mL和0.034 mg/mL甲硝唑的抑制率。在pH为3的环境中培养3 h后的存活率均大于70%,在含0.3%胆盐环境中培养3 h后存活率分别为0.47%和1.08%,疏水作用力分别为25.10%和11.79%,自凝集率在24 h后分别达到75.53%和68.61%,与幽门螺旋杆菌的交互凝集率在24 h分别达到61.18%和57.25%。对常见抗生素(氯霉素、青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头孢唑林)不耐药,对4种肠道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鼠伤寒沙门氏菌)均具有抑制作用。结论:本试验筛选到具有拮抗幽门螺旋杆菌能力的植物乳杆菌D1和瑞士乳杆菌GQ1702,可为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及研究提供菌株。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的零空间避障方法无法根据障碍物距离提前采取避障行为同时保证末端跟踪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零空间避障的机械臂末端轨迹跟踪算法.该方法采用伪距离代替欧氏距离作为距离接近度指标解决零空间避障问题,同时设计一种自适应正定系数矩阵K和速度误差饱和函数sat(e),将实时轨迹运行结果反馈给冗余机械臂运动学反解,根据反馈结果自适应调节关节角速度以减小末端轨迹跟踪误差.采用iiwa14机械臂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的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在完成冗余机械臂零空间避障的同时保证末端轨迹跟踪误差在1 cm以下,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军人膳食平衡指数(DBI)评估飞行人员的膳食质量状况,为飞行人员的膳食指导、营养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称质量法分别对3个空军航空兵部队开展膳食调查,运用军人DBI评分方法评价飞行人员膳食质量。结果 被调查飞行人员的食物摄入情况显示,与GJB 826B—2010《军人食物定量》(三类灶部分)进行比较,仅有谷类和大豆类摄入达标,畜肉、禽蛋、植物油和水果摄入超标,其余种类摄入均不达标;蔬菜、菌藻、禽肉、鱼虾类、奶类摄入不足,分别为标准的84.00%、61.68%、54.59%、45.15%和36.99%。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一般人群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食盐摄入超标,添加糖摄入不达标。与GJB 823B—2016《军人营养素供给量》(空勤飞行人员部分)进行比较,锌、维生素A、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摄入不达标,分别为标准的89.85%、87.53%、69.33%和64.33%;钠、铁和维生素E摄入量超标,分别为标准的232.82%、241.07%和353.77%。三大产能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分别为17.44%、43.87%和38.71%,比例明显不均衡,呈“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模式。飞行人员食物摄入定量研究结果与军人DBI评分基本吻合,军人DBI评分显示,被调查飞行人员存在低度膳食失衡。结论 被调查飞行人员膳食结构不合理;部分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不足;军人DBI评分显示膳食结构存在低度膳食失衡。应进一步调整飞行人员膳食结构,同时加强对飞行人员的营养健康教育,促进合理的营养行为。  相似文献   
5.
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茅一段)非常规泥质灰岩储层近期取得重大勘探发现。基于野外露头剖面及钻井岩心观察,通过薄片鉴定、物性分析、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总有机碳含量(TOC)测定、CT扫描以及测井分析等手段,对茅一段泥质灰岩储层及其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川东地区茅一段主要发育泥晶灰岩、泥晶生屑灰岩、生屑泥晶灰岩和(含)泥质生屑泥晶灰岩等4种岩石类型以及粒缘孔(缝)、有机质孔、溶孔(缝)、裂缝、滑石收缩孔(缝)等5类储集空间。其中,泥晶灰岩和泥晶生屑灰岩孔隙度低,有机质含量低,储集性能差;生屑泥晶灰岩和(含)泥质生屑泥晶灰岩孔隙度高,有机质含量高,储集性能好。茅一段储层受岩相、有机质丰度和成岩作用的综合控制,生屑泥晶灰岩微相和(含)泥质生屑泥晶灰岩微相中的原始孔隙发育好且富含粘土矿物;粘土矿物转化形成的粘土微孔和有机质孔为茅一段主要的储集空间;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为茅一段提供了部分储集空间。基于此,提出茅一段优质储层发育模式:沉积期,由于原始组构差异,生屑泥晶灰岩和(含)泥质生屑泥晶灰岩中的原始孔隙发育;中-深埋藏期,海泡石发生成岩转化,形成粘土微孔和有机质孔,同时释放富镁成岩流体,发生白云石化;深埋藏期,酸性流体进一步改造储层,使生屑泥晶灰岩和(含)泥质生屑灰岩储层发育为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地区嫩三、四段进积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以及预测有利储层分布,利用岩心、测井及录井等资料,对大情字井地区嫩三、四段沉积相、砂体发育规律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地区嫩三、四段为一套形成于基准面不断下降时期的进积沉积序列,主要发育湖泊—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受湖平面持续下降的影响,沉积环境逐渐由浅湖、三角洲前缘向三角洲平原过渡,沉积物不断向湖盆中心推进,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构成了进积型浅水三角洲的骨架砂体,砂体发育具有纵向上(自下而上)规模逐渐增大且叠置分布、平面上纵横交错的特征。同时,受短期湖平面波动的影响,席状砂与河口坝在三角洲前缘近湖一侧较为发育。总体上,三角洲砂体的分布范围随着基准面的下降迅速扩张,但发育规模由近源向远源逐渐减弱。基于该研究成果建立了研究区进积型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为该区后续实现扩围增储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山西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煤层气井初次压裂生产多年后整体产气量下降,迫切需要进行二次压裂以提高产能,而目标井段的选取对二次压裂的设计施工及增产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针对区块二次压裂试验井数少、样本数量有限的问题,提出基于聚类分析的煤层气二次压裂选井选层方法。综合考虑地质储量、可压性和工程三方面因素建立二次压裂选井的层次聚类模型;再根据施工曲线特征设置压裂风险短路条件,排除复压风险高的井,并结合聚类集成算法,最终确定每口井的复压潜力大小。以本区块15口井为例开展了各井二次压裂改造潜力评价,优选B01井为目标井,二次压裂后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该研究可为井数有限条件下的二次压裂选井选层提供一种有效方法,为后续压裂生产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大尹格庄金矿1号矿体存在排水线路长,水中尾砂、胶结料和淤泥等阻塞淤积大巷水沟,深部生产供水线路长、高差大,闸阀损坏、爆管等问题,影响生产中段运输放矿;通过封堵-496一分段废弃工程建成平流式水仓沉淀池,解决了1号矿体供、排水问题,水仓工程量少、工艺简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对运输天然UF_(6)原料的3 m^(3)运输容器在满载和卸料后容器内部的辐射源项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计算两种状态下容器表面及1 m处辐射水平,并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容器外部辐射主要来源于^(234)m Pa、^(234)Pa和^(235)U的γ辐射;满载时,容器外部辐射水平随时间增加而增加,至3个月时基本达到稳定;卸料后,残料容器中由于衰变子体^(234)Th、^(234)m Pa和^(234)Pa的大量残留,且缺少UF_(6)的自屏蔽作用,容器外部辐射水平高于满载状态,在卸料后2个月,残料容器表面最大辐射水平从167.5μSv·h^(-1)降到30.3μSv·h^(-1)。对卸料后约2个月的两个3 m^(3)运输容器表面辐射水平进行测量,测得最大辐射水平分别为31.3μSv·h^(-1)和28.1μSv·h^(-1),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鉴于天然UF 6运输活动频繁,运输量大,因而在残料容器返厂运输活动中的辐射防护不容忽视,可通过增加残料容器空置时间、远距离操作和减少操作时间来减少工作人员遭受的照射。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水平井化学调驱效果的影响因素,指导化学调驱油田后期挖潜,在对渤海油田水平井化学调驱井组含水率变化特征曲线分析研究、获得表征化学调驱效果特征参数、确定影响水平井化学调驱主控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水平井化学调驱效果图版评价方法.并利用该评价方法对渤海A油田进行应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油田实际相符,以此制定的A油田化学调驱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