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变参数协整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根据1952—2002年的统计数据,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对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变参数协整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随时间变化的长期均衡关系。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得到的变参数估计结果较好地揭示了中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时变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Vero细胞蛋白的过敏原性。方法 取不同剂量Vero细胞宿主细胞蛋白和裂解蛋白致敏豚鼠 ,隔日 1次 ,共 3次 ,每组 3只 ,以牛血清及生理盐水分别为阳性及阴性对照 ,末次致敏后 2 1d攻击 ,并观察攻击后的反应。结果 攻击后 30min ,10 0ng 只以上剂量组均出现过敏反应 ,且反应强度与剂量呈正相关。 2 4h各剂量组过敏反应的恢复情况各不相同。结论 Vero细胞宿主细胞蛋白及裂解蛋白均可以引起过敏反应 ,裂解蛋白的反应强度高于宿主细胞蛋白。  相似文献   
3.
西电公司计算所开发了工艺信息管理和产品工艺文件自动生在系统,简称XK CAPP。系统将工艺文件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通用工艺文件,第二类为零部件工艺文件,第三类是产品成套工艺文件。  相似文献   
4.
靳萍  彭荣利 《国外建材科技》2007,28(6):106-108,112
基于B样条曲线的几何特性,在拱坝体型设计中,用3次B样条曲线来拟合拱坝中轴线,用"密切圆包络法"法来计算拱坝的上、游拱曲线,进而确定拱坝体型。此方法能充分发挥B样条曲线的特点,能增加拱坝坝型设计的多样性,改善拱坝的受力条件,在拱坝设计中必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拱坝可视化CADC(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nstruction)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系统基于Auto-CAD 2000的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的语言VB(Visual Basic)与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进行二次开发,并利用VB的DAO(Data Access Object)技术,以数据库为核心管理设计数据.系统基于拱冠梁法来计算拱坝应力,进行了拱坝的体形设计、施工放样和施工模拟,实现了设计过程的可视化.系统的开发增强了拱坝工程设计的直观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工程列表函数的数值拟合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工程实验、勘测、设计中常见的列表函数之数值拟合方法、程序实现及工程应用 .应用此法可方便地将任何列表函数精确计算到工程设计、施工所需要的数据程度 .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圆移组合曲面渐变段的几何特性、曲面的设计原理与方法,针对渐变段的定位计算、圆移组合曲面的展开计算作了详细说明.同时,基于AUTOCAD2000的平台,利用VBA作二次开发,开发了渐变段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处理系统,并将此系统用于某水电站进水口渐变段的设计,绘制出相应的渐变段断面图和组合曲面展开图.通过工程实例证明,该系统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刻画储水介质非均质性问题,本文采用了基于马尔柯夫地层序列分析的分布条件模拟方法,以转移概率矩阵的谱分析函数替代了传统地质统计学中的变差函数,利用协同指示克里格和条件模拟建立模型。文中对方法进行了简单表述,并将其应用于华北平原地区进行实例分析,模拟结果客观反映整个研究区的沉积规律。最后还分析了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方法本身再深入研究的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9.
李雷雷  靳萍  刘辉 《科普研究》2009,4(1):92-93
重庆大学从2006年开设了“大学科普”人文素质选修课,自开课以来一直很受学生的欢迎,它不仅为很多理工科学生提供了一个扩展科学知识、交流科学思想的平台,同时也为很多人文艺术类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科学的大门。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科普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萍 《科普研究》2009,4(3):12-17
大学科普是我国科普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大学科普不仅是顺应大科学时代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途径。本文通过对大学科普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讨如何使大学科普更好地在大学得到重视和认同,更好地把科学的社会功能注入到科普创新的事业之中,以推动我国科普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