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5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1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结合自身的科研生涯,回顾了少年时代阅读科普杂志对走上科研之路的诱激;科普与媒体的互 为助力,尤其是新媒体对科普工作的意义;做科普报告的体会以及未来的科普梦想,希望日后能有时间集中 精力做原创科普图书。  相似文献   
2.
哺乳动物化石在油气区地层对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北、渤海湾、鄂、豫、苏、皖及南方地区的含油气盆地均发现有第三系哺乳动物化石,根据动物群性质及其与共生微体化石的关系,并根据古地磁、同位素绝对年龄、颗石藻等浮游生物化石确立了与欧美第三系标准层序的对比关系,证实哺乳动物化石在油气区地层对比乃至研究古气候、古环境等方面都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目前,胜利、辽河、江苏等油田井下第三纪地层中也发现了哺乳动物牙齿化石,有利于解决地面与井下以及各油气区之间的对比.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记述的标本是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期间北京地质学院杨遵仪教授交与笔者进行鉴定的,后据安延恺同志函告,该标本系采自准噶尔盆地东北部的红旗山灰黄色泥岩层中。经观察应属于Pholidophoridae科,代表一新属。其特征及产出层位均值得加以记述,以供有关方面参考。谨向杨遵仪教授及安延恺同志致以谢意。  相似文献   
4.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工作同志,于一九六三年和一九六四年,先后在山东临朐县山旺解家河的上中新统的地层中(硅藻土页岩),发现了三个无疑属于蝾螈科的化石。这是这一类动物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很值得加以描述,以补充我们对中新统动物羣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古生物学报1963年第十一卷第一期,刊登了潘江同志的“中国弓鳍鱼Sinamia zdanskyi Stensi在华南地台的发现及其意义”一文。该文介绍了中国弓鳍鱼在浙江的发现,对研究华北、华南中生代后期鱼化石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但另一方面,该文也还存在着不少严重缺点与疏忽之处,诸如在标本描述中,表现在对形态解剖认识上的错误,种的鉴定、地层时代的讨论均缺乏严格的科学分析。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与该文作者商讨。  相似文献   
6.
三峡地区大量旧石器文化遗存的发现,使其由旧石器时代的考古空白一跃而成为富集的地区,扩大了古人类在中华大地的分布区域。大批旧石器遗址在在峡库区发现,表明至晚更新世时期先民们加速了对三峡地区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根据近20年来古生物学研究,准噶尔盆地北缘的古新世和始新世地层可划分为依希伯拉组和化石沟组。前者时代依植物群归入占新世,后者据哺乳动物化石其时代应为中、晚始新世。  相似文献   
8.
低场单边核磁对砖石材料加固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种材料(第1种以有机硅为主要成分并引入氟碳化合物;第2种是质量分数分别为30%和70%的Remmers300和酒精;第3种是质量分数分别为30%和70%的硅烷单体和酒精)来加固石质文物样品,然后用单边核磁技术探测样品0,3,5mm深度剖面的孔隙率、孔径分布.结果发现:经过加固处理的样品孔隙率有所减小,同时具有较小的含水率;用第1种和第3种材料加固的样品其渗透加固效果较好,但通过三维形貌仪分析发现,第3种加固材料使样品表面形貌及颜色改变较大.综合比较后得出,第1种加固材料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最近,玉门矿务局吐鲁番勘探大队吴忠兴同志,在吐鲁番盆地老第三系中,采集了几个哺乳类的牙齿。很清楚的是一种原始的恐角兽类(Dinocerata)的化石,属于过去发现于蒙古人民共和国上古新统格沙头组(Gashato)中的原恐角兽属(Prodinoceras)。这个发现在地层及古生物上有很大意义。因为这是我国境内首次发现的古新世哺乳类化石;因此,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知道的古新统脊椎动物化石层位。在古生物方面,恐角兽类化石,过去我国仅在内蒙二连伊尔丁曼纳层中,发现过一种时代较晚(晚始新世),和相当特化的戈壁兽(Gobiatherium),吐鲁番盆地原始类型的发现是这方面知识上一个重要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化石副鼻窦的3维成像及其虚拟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生物系统演化既需要观察标本的外部形态,又需要观察内部形态。由于珍稀化石不允许对标本进行实体解剖,所以珍稀化石的传统形态学研究只能停留在标本的外表。CT技术及3维成像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能够将珍稀标本的形态学研究深入到标本内部。现以目前最早、最完整的化石大熊猫头骨为材料,结合现生大熊猫标本,使用CT扫描和3维成像技术获取了大熊猫化石头骨内部的3维影像,从而在无损标本的情况下虚拟提取解剖了头骨内部的副鼻窦,为大熊猫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