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4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63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65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黑苦荞的有效利用率和附加值,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黑苦荞发芽富集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发芽前后黑苦荞中的基本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发芽时间为4 d、发芽温度为25 ℃、浸泡温度为25 ℃、浸泡时间为6 h时,发芽黑苦荞中GABA含量最高可达33.40 mg/100 g。发芽会显著提高黑苦荞碳水化合物、总酚、总黄酮、槲皮素、山奈素、表儿茶素、绿原酸的含量。其中,绿原酸和表儿茶素分别是发芽前的16.14、11.05倍,山奈素和槲皮素分别增加了86.4%、83.5%、总酚和总黄酮分别增加了57.1%、28.6%。发芽前后,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相差不大,而灰分和芦丁含量却显著(P<0.05)下降。研究结果为黑苦荞的精深加工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桉叶多酚提取物体内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叶嘉宜  陈运娇  曹庸 《食品科学》2021,42(5):160-168
桉叶资源丰富且生物活性高,但少有研究对桉叶多酚提取物进行系统的抗氧化活性评价。本实验旨在研究纯化后桉叶多酚提取物体内外抗氧化活性。以化学法、RAW264.7巨噬细胞模型、秀丽隐杆线虫(以下简称线虫)模型为评价方法,以自由基清除率、抗氧化酶活力及线虫寿命等为指标,评价桉叶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桉叶多酚提取物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在一定质量浓度下效果接近抗坏血酸。桉叶多酚提取物能显著提高氧化损伤RAW264.7巨噬细胞内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力和谷胱甘肽含量,并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呈量效关系。此外,桉叶多酚提取物显著降低常规培养和氧化损伤条件下线虫体内活性氧积累量(P<0.05),提高线虫抗氧化能力,起到延长线虫寿命的作用。桉叶多酚提取物在体内外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具备开发食品抗氧化剂或功能食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阐明超高压耦合热处理过程中鳙鱼鱼糜凝胶特性变化的机制,本文探究了超高压耦合热处理(300 MPa/5 min,40℃/30 min,90℃/20 min)过程中鳙鱼鱼糜凝胶特性、蛋白质结构及水分迁移的变化,并进行聚类热图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超高压耦合热处理能显著改善鳙鱼鱼糜的凝胶特性(P<0.05)。随着超高压,超高压结合一段热处理,超高压结合二段热处理过程的进行,鳙鱼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质构、白度呈上升趋势,其中,较常压处理样品(0.1P),经超高压耦合热处理(300PSH)的鱼糜凝胶强度和白度分别增加了477.75%、43.38%。在不同处理过程中,鳙鱼鱼糜凝胶蛋白质β-折叠结构比例显著增加(P<0.05),肌球蛋白重链交联聚集,同时,鱼糜凝胶的活性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通过二硫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形成更致密、有序的网络结构,导致不易流动水向结合水迁移,最终表现为鱼糜凝胶凝胶强度、质构特性、白度和持水性显著改善。本研究可为超高压耦合热处理技术的应用和淡水鱼鱼糜制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升酱油品质,开展筛选产β-苯乙醇的酵母菌,并应用在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酿造的研究。从天然酱醪中筛选出产β-苯乙醇的酵母菌株J13,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耐盐性、pH耐受性及温度耐受性分析研究Z. rouxii 13的生物学特性,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优发酵条件下培养Z. rouxii 13,获得风味液并应用到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酿造工艺中。结果表明,J13鉴定为鲁氏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并命名为Z. rouxii 13,能在含盐量较高(18%NaCl)条件下生长,最适pH为4~8及最适温度为20~35℃,其产β-苯乙醇的最优发酵条件为:L-苯丙氨酸4 g/L、葡萄糖30 g/L、蛋白胨10 g/L、硫酸镁0.5 g/L、磷酸氢二钾5 g/L、NaCl 50 g/L、pH6.0,温度28℃,在此条件下β-苯乙醇含量达到1.40 g/L。该风味液用于酱油酿造获得成品的感官评定结果表明,相比不添加风味液的空白对照组,风味液组的酱香和醇厚感更突出,鲜味及整体评价更佳。  相似文献   
5.
以河南、云南、黑龙江、内蒙古和福建5个不同产地的黑豆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溶栓酶活性、大豆异黄酮含量等指标,并对电子鼻分析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比较不同产地的发芽黑豆利用中国根霉12#发酵前后的营养、活性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结果表明,云南产地的发芽黑豆发酵处理后γ-氨基丁酸、大豆异黄酮、氨基酸态氮含量均高于其他产地,分别高达(6.68±0.07) mg/g、(4.57±0.04) mg/g、(0.91±0.05) g/100 g;黑龙江产地发芽黑豆发酵处理后,其溶栓酶活性为(1 032.94±88.08) IU/g,显著高于其他产地的溶栓酶活性(P<0.05),其挥发性成分种类增加最多,2,3,5-三甲基吡嗪、1-辛烯-3-醇、壬醛、3-羟基-2-丁酮等含量以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电子鼻分析响应值均为最高。根据营养成分分析,云南产地的黑豆质量较优,根据溶栓酶活性和风味分析,黑龙江产地的黑豆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以下简称线虫)探究铁皮石斛叶多糖的抗衰老能力。方法:采用含不同质量浓度(0.5、1.0、2.0 mg/mL)铁皮石斛叶多糖的大肠埃希氏菌OP50菌液每天饲喂线虫,以饲喂大肠埃希氏菌OP50菌液组作为空白对照,观察铁皮石斛叶多糖对线虫寿命、生殖能力、运动能力和应激能力的影响,同时测定线虫体内活性氧水平及抗氧化酶的酶活力,分析铁皮石斛叶多糖对线虫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线虫相比,在本实验考察的质量浓度范围内,铁皮石斛叶多糖均可延长线虫的寿命,提高其运动、应激能力,同时不会损害线虫的生殖能力,并且能有效提高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显著降低线虫体内丙二醛含量(P<0.05)。结论:铁皮石斛叶多糖可能通过提高线虫抗氧化酶活力及提高线虫抗应激能力,降低线虫体内活性氧水平并减缓细胞氧化损伤,进而发挥延长线虫寿命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对营养健康食品的追求,人们将目光聚焦在肉类替代品的研究探索上,新型食品—人造肉已经成为了弥补肉制品行业资源缺口的优良选择。人造肉包括植物蛋白肉、细胞培养肉和菌类蛋白肉。该文对人造肉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对人造肉产业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制坯方式对三华李果坯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电子鼻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技术对食盐腌制、亚硫酸盐混合食盐腌制、乳酸菌发酵果坯及鲜果对照共4组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电子鼻线性判别分析(LDA)及基于HS-GCIMS检测结果的主成分分析均可有效区分4组样品,鲜果经不同制坯方式处理后风味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各样品间差异显著。HS-GC-IMS在4组样品中共检测鉴定出49种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主要为醇类、酯类、醛类物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表明三种果坯间关键风味物质差异明显,发酵果坯挥发性风味物质总峰体积最高(194760),关键风味物质种类最多(10种),以短链醛类为主,从果坯风味丰富性角度出发,认为乳酸菌发酵法果坯风味品质较好。本研究结果为三华李制坯方式的选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辣木叶作为药食两用资源,含有丰富的蛋白、多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和黄酮、多酚等活性化学成分,成为食品、饲料和医药等行业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辣木叶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癌、抑菌等多种生理功能,但以辣木叶为有效成分的保健食品多处在研究阶段,其药用价值也待进一步深入挖掘。本文对辣木叶的营养成分组成、生理活性功能和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在食品和医药等领域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更科学认识和深入研究辣木叶提供理论依据,为综合利用辣木叶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同相等差感应电势法,向初级线圈施加5 V~20 V激励电压和300 Hz~500 Hz频率的激励参数,探究次级线圈中阿斯巴甜溶液的电学特性。结果发现,0~100 mg/kg阿斯巴甜溶液的瞬时绝对电压与初级线圈激励电压大小呈正相关,但不随频率变化而改变。20 V、300 Hz条件下,100 mg/kg阿斯巴甜溶液电势差较50 mg/kg提高32.46%,当阿斯巴甜质量分数增加时,体系电势差随激励电压增加而增大。阿斯巴甜质量分数、激励电压、频率及体系电势差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为0.94。利用同相等差感应电势与化学法检测5种市售膨化食品中的阿斯巴甜总含量,其检测结果相对误差均在2.50%以内,同相等差感应电势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将膨化食品预处理后的料液作为次级线圈,通过同相等差感应电势法测定其电信号特性来量化阿斯巴甜总含量,为膨化食品中阿斯巴甜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