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2篇
水利工程   100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浮泥的悬扬速率是反映其悬扬特性的重要指标,针对剪切水流作用下浮泥的悬扬过程,总结了表征悬扬强度的临界水动力指标,如悬扬流速、临界水流剪切力等;并进一步阐述了反映变化过程的悬扬通量计算模式,包括根据TKE方程建立悬扬模型,及基于Richardson数推算无量纲悬扬速率E,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黏性、屈服应力、悬沙沉降、边壁阻力等因素对悬扬速率的影响。更深入的研究可从絮凝作用、盐度、生物扰动等多因素耦合影响或界面波的发展规律等问题展开,以期提高悬扬模型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高分辨低本底的α能谱检测技术对采自南海西沙群岛(JYI-1、JYI-2)和鹿回头半岛(LHT)三株黑角珊瑚骨骼中的210Pb进行了测定,利用过剩210Pb比活度在珊瑚横截面的径向分布规律,对黑角珊瑚进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210Pb在珊瑚骨骼中的比活度随径向呈指数衰减,各样品中210 Pb的比活度范围分别为10.28~73.41mBq/g(JYI-1),1.50~4.72mBq/g(JYI-2)和5.35~12.67mBq/g(LHT)。这些黑角珊瑚物种都表现出了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的特性。它们持续生长了约185~267a,年生长率介于17.8~26.5μm/a。而且,年生长率在不同种属、不同区域的样品间有明显区别,生长速率的顺序为:西沙(JYI-2)西沙(JYI-1)鹿回头(LHT)。放射性核素210Pb对南海黑角珊瑚定年结果与生长环计数的定年结果基本一致。这种黑角珊瑚定年方法可以为其在百年尺度上研究气候环境的演变和重建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4.
近期长江口北港冲淤变化与微地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7月11-18日和10月29-31日以多波束测深系统和浅地层剖面仪等先进现场测量仪器对长江口北港河槽进行走航测量,结合人类活动强干扰下的海图水深数据及河槽表层沉积物资料探讨近期长江口北港河槽冲淤变化与微地貌特征。结果表明:在流域来水量变化不明显,来沙量锐减的情况下,近年来长江口河口段中上游河槽整体上处于微冲刷环境,而青草沙水库工程的实施导致北港中段河槽的冲刷程度更甚且冲刷态势向下延伸。2002-2012年北港泥沙净冲刷量为6.54亿m3,平均每年冲刷0.65亿m3。在其冲刷环境的影响下,近期北港河槽底床上除发育平滑床底外,还广泛发育冲沟和凹坑等侵蚀性微地貌,而河槽受到冲刷将导致底沙推移质运动增强,同样有利于沙波微地貌的发育。沙波主要分布在河槽沉积物为细砂的北港中上段底床的大部分区域和拦门沙河段的局部区域。  相似文献   
5.
河口最大浑浊带常位于入海河口的盐水与淡水交汇处,含沙量显著高于其上游和下游,最大浑浊带在河口地貌发育、三角洲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十年来随着长江口入海泥沙持续减少,河口最大浑浊带也产生相应变化。基于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水文调查及历史资料,研究泥沙来源持续减少所导致的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含沙量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流域来沙持续减少是河口最大浑浊带含沙量下降的主导因素;河口最大浑浊带含沙量下降滞后于流域来沙减少;最大浑浊带表层含沙量减少幅度高于底层含沙量;泥沙再悬浮过程和河口纵向环流有利于稳定最大浑浊带底部的高含沙量,从而延缓河口最大浑浊带含沙量的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6.
任剑波  施伟勇 《人民长江》2017,48(18):86-92
利用0205号威马逊台风期间实测风暴增水和风暴潮流数据,采用NCEP FNL和台风模型风场的融合风场作为驱动项,建立了覆盖东海的三维风暴潮流数值模型,研究风拖曳力系数和曼宁系数对风暴增水和风暴潮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1)风拖曳力系数取值应考虑随风速变化。表层风暴潮流受风拖曳力系数影响较大,中层和底层风暴潮流基本不受影响。(2)风暴潮流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曼宁系数;曼宁系数对中层和底层风暴潮流影响大于表层,曼宁系数越大,底摩擦阻力越大,风暴潮流垂向分层越明显。(3)风暴增水和风暴潮流对曼宁系数的响应不同,建立模型时,应同时率定风暴增水和风暴潮流。  相似文献   
7.
针对空间信息资源的特点,列举了OGC注册模型语义化问题、OGC注册模型语义匹配问题、OGC注册模型与网格MCS数据模型转换问题等。在此基础上,将上述研究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空间资源注册框架,并给出了主要模块和注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8.
闸下出海通道淤积原因及清淤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海港新城滴水湖闸下出海通道为例,通过大量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影响闸下出海通道淤积的主要动力条件,近岸潮滩发育过程,并建立了出海通道淤积计算模式,根据不同水体含沙量,分别计算出通道内的淤积量,计算结果与实际淤积情况基本相符合.最后提出了可操作的清淤、减淤措施.  相似文献   
9.
黄河2009年调水调沙期间河口水动力及悬沙输移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7月黄河第九次调水调沙期间和结束后在黄河口两个站位观测的水文泥沙资料,对调水调沙期间和结束后河口的水动力和悬沙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潮周期内悬沙输移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调水调沙期间相比于结束后,落潮动力加强,涨潮动力有所减弱,尤其在水体表层表现明显,河口切变锋类型不同,其出现时间长度亦不同;调水调沙期间含沙量较大,垂向分布较复杂,而结束后含沙量低,垂向梯度变化较小;此外,调水调沙期间河口悬沙在输移过程中以沉降作用为主,并在涨急和落急时刻伴随着底沙的再悬浮,而结束后悬沙浓度降低幅度较大,泥沙再悬浮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南槽沉积物粒度的分形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分形理论,对长江口南槽沉积物粒度分布的分形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沉积物粒度分维值与传统粒度分析参数的关系,指出了粒度分布无标度区分区临界粒径rc的指示意义,提出了用rc来划分悬移质中的床沙质和冲泻质的方法.长江口南槽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布在大于1.059μm的粒径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分维值的范围在2.384~2.568之间,平均值为2.488;若以粒度分布无标度区的分区临界粒径rc作为悬移质中床沙质和冲泻质划分的临界粒径,则划分长江口南槽悬移质中床沙质和冲泻质的临界粒径在0.954~1.385 μm之间,平均为1.059μm,对应的颗粒的累计质量百分比在4.54%~10.97%之间,平均为8.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