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5篇
建筑科学   68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6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34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雪时空变化作为表征增暖背景下冰冻圈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采用1961—2016年中国545个气象观测站的积雪日数、积雪深度日值数据和3个海气环流因子,通过多种统计方法,诊断中国积雪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积雪与海气环流因子的时频相关性。结果表明:(1)1961—2016年中国积雪日数和深度在波动中呈缓慢增加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年代分段变化特征。中国积雪日数和深度均具有30a和50a的周期振荡特征,其中积雪深度在1969年发生突变。(2)1961—2016年中国气候态积雪日数和深度具有明显的南低北高的空间分异特征,尤其是东北、内蒙古东部和新疆北部的积雪较多分布。中国积雪多寡具有明显的年代和区域分异特征。(3)在变化趋势上,1961—2016年中国积雪日数在东北和内蒙古东部趋于增多;而积雪深度除上述区域外,在华北、西北和江淮东部也趋于增多。在波动特征上,中国积雪日数和深度在华南南部、云南和四川东部波动较大,其它地区波动相对较小。(4)与海气因子时频关联性上,中国积雪与不同海气因子关联性不同,且与同一因子在不同时段的关联性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1949年以来,新中国开启了现代水利建设的新征程,并取得了辉煌的治水成就,实现了从传统水利到现代水利的转型。当代中国治水取得的成就,生动诠释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未来需要继续用好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不断将其转化为治水的高效能,及早实现中国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如期实现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3.
地球工程应对气候变暖已成为近年来学界广泛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BNU-ESM模式数据,采用百分位数阈值方法界定强降雨和极端强降雨事件,从气候态特征、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三个角度对比分析了地球工程情景(G4试验)和非地球工程情景(RCP4.5)下全球陆地强降雨量和极端强降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在气候态特征上,地球工程实施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强降雨和极端强降雨量的空间高低分异格局,仅数值上有所差异。两种情景下气候态差异特征表明地球工程在2020—2069年实施期间对北(南)半球以抑制(促进)作用为主,而在2070—2099年实施结束后对北(南)半球以促进(抑制)作用为主。地球工程实施结束后相比实施期间促进了全球多数地区的强降雨和极端强降雨量。(2)在变化趋势上,两种情景下的强降雨量变化趋势在2020—2069年存在一定差异特征,而在2010—2099年和2070—2099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种情景下的极端强降雨量变化趋势则在2020—2069年和2070—2099年呈现出异质性。两种情景下变化趋势差异特征表明, 2070—2099年地球工程均促进了强降雨和极端强降雨量增加趋势。强降雨和极端强降雨量在地球工程实施前后均具有不同的区域性特征。(3)在波动特征上,地球工程实施不同阶段强降雨和极端强降雨量波动特征的空间高低分异格局相差不大,仅数值上有一定差异。两种情景下波动差异表明地球工程实施不同阶段均减小了强降雨量的波动特征。但极端强降雨量则在2020—2069年和2070—2099年呈现出相反的波动差异特征。地球工程情景下实施结束后的波动特征明显高于实施期间。  相似文献   
4.
5.
在应急管理部成立背景下,我国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事业进入新的阶段。作为应对灾害全过程的管理者和参与者,全面分析我国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人才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面临挑战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从我国当前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入手,首先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多维划分进行透视。然后从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高校人才教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四方面进行深入剖析现状特征。再次对我国当前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人才队伍建设的挑战与不足进行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专业教育的院校存在数量不足、专业设置不够合理和培养模式单一的不足;专业人才队伍规模偏小,且缺乏全方位、系统化、专业化和应对阶段性新情势的培训;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专业技能,且资源难以整合,缺乏有效的协同;管理人才队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必要的后备人才力量和知识传承体系的建设。最后,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出大力发展高校防灾减灾教育、多方位多措施加强专业减灾人才和基地建设、建立社会减灾志愿者联盟并立法规范和保障减灾志愿服务、统筹和激活防灾减灾救灾管理人才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绿色消费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消费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进绿色消费,首先应厘清我国进一步的发展路径。我国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应由量转质,所对应的绿色消费,本质上应是一种精致、适度、重视精神提升的消费模式。本文结合我国现状,明确绿色消费理念,基于这一理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9年5月24日,国家四部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以下简称新版《办法》),以进一步改革机制、强化监管,更大力度地推动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更好地营造公平开放的制度环境。为此,在分析我国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新版《办法》进行了详细梳理和解读,认为其内容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①强调非歧视性原则,保障开放服务的公平公正;②调整监管范围,政策制定更具针对性;③鼓励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夯实公平开放基础;④大力推进信息公开,提高公平开放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⑤规范申请要求,优化受理流程,建立基于服务合同的约束机制;⑥推行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以更好适应国际管输和贸易规则;⑦提出管输服务多样化和平衡机制等新举措,引导公平开放市场化方向发展。最后,就新版《办法》落地后需要完善的工作提出了建议:①夯实法律法规基础,制定完善相关配套细则;②提升监管效能,保证政策落地执行;③积极应对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做好对国家管网公司的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8.
邓向辉  李惠民  齐晔  梁琦 《中国能源》2012,34(6):29-31,21
发展核电在中国低碳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优化能源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的可靠保证,是满足能源需求,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然而日本福岛核事故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核电安全性的质疑,本文在通过对比核电与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和安全性等基础上,论证发展核电在低碳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空间快速增长引发了日益加剧的区域生态风险,对实现可持续城市化构成严峻挑战。尽管从城市自身尺度的环境影响控制迈向区域整体范围的生态风险防御,已成为规划调控变革的内在需求。但建筑学等单一学科探索,难以有效应对城市-区域之间跨尺度、多要素的生态复杂性议题。通过国际经验检讨,从人地耦合系统的复杂性视角出发,立足于理论基础模型构建、区域生态风险辨识和规划方案绩效评估等3个基本模块,提出一种遵循“城市空间增长态势-资源环境压力变化-生态系统风险辨识-规划方案绩效评估”逻辑的方法模型,旨在改善城市规划实践中的区域生态风险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结合大凌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实践,从分配范围、分配机制、分配原则、分配模型等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凌河流域特点,借鉴我国流域水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从公平性、效率性、可持续发展、政府宏观调控4个维度,设计了一套水权分配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构建了初始水权分配实践效果的耦合评价模型,并应用于大凌河流域。结果表明,在政府和大凌河流域水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下,通过加强大凌河流域所在区域的政治民主协商,流域内各区域水权分配结果充分体现了与其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匹配性,且各区域之间的耦合协同发展效度均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