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临近空间双基雷达探测隐身目标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解决高技术战争中防空武器系统对隐身目标的探测问题,将临近空间作战领域与收发分置体制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临近空间作战平台的双基地雷达反隐身技术.根据典型隐身目标F-117A的缩比模型,利用GRECO电磁仿真软件计算出其C波段的双站RCS特性曲线;采用一种新的网格剖分方法,对临近空间双基地雷达探测隐身目标F-117A的范围进行了计算和仿真;同时在相同条件下与单站雷达、地面双基地雷达的探测范围进行了仿真对比,验证了临近空间双基地雷达探测隐身目标的先进性;最后指出了它在未来防空作战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基于临近空间的目标探测及宽带通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近空间是未来军事装备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区域性应用中具有组网灵活、快速机动、定点不间断持续侦察和性价比高等优势。介绍了国内外对临近空间及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开发和研制情况,给出了基于临近空间的目标探测模式。通过论述平流层通讯体制,探讨了利用宽带数据链和多数据链融合技术构建临近空间传感器网络以支持协同探测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临近空间飞行器军事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对抗空间不再仅限于陆地、海洋、低空和太空,临近空间的军事化和临近空间对抗逐渐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临近空间飞行器搭载探测、预警,通讯设备及武器平台可以很好地完成定点侦察监视、情报收集、通信保障,攻击空中及地面目标等任务。本文针对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军事应用价值展开研究,介绍了现有的飞行器种类及其在军事应用方面独特的优势。分析了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应用前景,为我国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对于我国军事技术变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空间高超音速飞行器射频通信"黑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飞行器在临近空间高超音速飞行中可能出现的"黑障"现象对测控系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分析飞行器表面等离子的构成以及造成射频信号衰减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射频通信"黑障"效应研究的总体框架,提炼了关键技术并给出解决方案与初步分析结果,可为相关试验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临近空间"空-空"激光通信链路传输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临近空间"空-空"激光通信链路的传输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对比临近空间的"空-地"链路和"空-天"链路,给出了"空-空"链路的大气信道特征:一方面,从大气成分等因素出发,指出了可能造成"空-空"链路大气衰减的3种原因,得到了"空-空"链路的大气衰减信道;另一方面,由相关资料得到"空-空"链路所在空域的大气湍流尺度,再根据大气湍流尺度与激光光束直径的对比关系引发的湍流效应的不同,分析了"空-空"链路的大气湍流信道.其次,重点针对大气湍流效应,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光强闪烁方差与通信传输距离、光强闪烁方差与激光波长、到达角起伏方差与传输距离的关系.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临近空间定位浮空平台空间布局方案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临近空间浮空平台"是指能够在"临近空间"区域长时间、准静止运行,并可承载一定规模有效载荷的可靠飞行器。临近空间平台的配置、稳定性、高度与拓扑结构关系到空间平台的覆盖能力和业务质量。面对"临近空间浮空平台"未来巨大的应用潜力,就"临近空间浮空平台"将来在导航方面应用中的空间布局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构建一个"临近空间导航定位系统"打下一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临近空间激光通信信道特性及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临近空间飞行技术的发展使临近空间激光通信的实现成为了可能。由于临近空间飞行器的飞行特点独特,故信道特性的不同成为临近空间激光通信与一般空间激光通信之间的重要差异之处,因此信道分析是临近空间激光通信的理论研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在分析临近空间激光信道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应用信道衰减和湍流模型,探讨斜程信道随天顶角的变化规律。同时应用光束数值仿真方法模拟临近空间激光信道及通信系统性能,讨论了天顶角变化时衰减和湍流对通信质量的影响,提出对临近空间激光通信系统的可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9.
10.
临近空间平台:应急通信的有效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抗震救灾等应急事件中,提供可靠而有效的通信保障至关重要,需要有线与无线、地面与空间的结合,采取多种手段,遵循平战结合的原则。本文阐述了临近空间平台系统的概念和原理、特点和优势,用其作为应急通信的有效手段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说明开发此系统需要解决的若干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