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6篇 |
国内免费 | 162篇 |
完全免费 | 143篇 |
专业分类
无线电 | 77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45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传统艾灸、替代物灸和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的分析比较发现,隔附子饼灸、隔姜灸和隔蒜灸三种传统间接灸与人体穴位归一化红外辐射光谱有惊人的一致性,其辐射峰均在7。5μm附近;而几种替代物灸与相应传统艾灸和人体穴位的辐射光谱相差甚远,其温热作用也远不如传统艾灸;传统艾条黄灸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也有很大差异。结果提示,在传统间接灸的治疗效应中,间接灸和穴位的红外共振辐射起重要作用;从艾灸的红外物理特性看,替代物灸尚不能替代传统艾灸。 相似文献
2.
红外隐身原理及其应用技术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红外隐身技术通过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实现对目标的低可探测性。这可通过改进结构设计和应用红外物理原理来衰减,吸收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使红外探测设备难以探测到目标,红外隐身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末基本完成了基础研究和先期开发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由基础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实用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陆海空三军研制的新式武器已经广泛采用了红外隐身技术,首先分析了红外隐身原理,然后研究了红外隐身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经脉线上的穴位或非穴位点加热,都可诱发出与该经脉路线基本一致的红外辐射轨迹。经脉线上相关组织的导热性显著高于大量经的对照部位,二者的物理学特性确有不同。这一发现为进一步探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及其相关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验根据。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皮肤的微循环状态和经脉线下深部组织中的传热通道,是形成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的两个主要因素,尤以后者更为重要,该通道由深及浅,由多种已知的组织组成,可能还有一些未知的因素参与,该处氧分压和组织温度较高,微循环旺盛,能量代谢活跃,为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和传递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经络参与人体功能的调控过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6.
7.
卫星的红外辐射特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卫星的红外辐射特征对于工作卫星与失效卫星的判别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卫星与地球、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计算了太阳直接辐射角系数,利用随机模拟法计算了地球反照和地球红外辐射角系数,建立了卫星温度控制方程,并利用辐射传递系数的概念和蒙特卡洛方法进行辐射换热的计算,对卫星温度场进行了求解,讨论了卫星红外辐射特征的计算方法,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卫星的散热面是区别工作卫星和失效卫星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标与背景的红外辐射特性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建立了目标与背景红外辐射特性的理论模型,利用理论模型对目标与背景的红外辐射特征进行了分析计算,生成了目标与背景的红外热图像,实现了对某型号导弹打击目标的弹目交汇过程仿真实验。 相似文献
9.
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主要特征和显现规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红外辐射成像技术,对人体体表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群之中的正常生命现象,证实了古人对十四经脉循行路线的描述,并归纳出它的5个基本特点和显现的规律,为进一步探讨与经脉路线相关的物质组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