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779篇
  免费   13021篇
  国内免费   9937篇
电工技术   12300篇
技术理论   6篇
综合类   20781篇
化学工业   25128篇
金属工艺   12992篇
机械仪表   20000篇
建筑科学   55122篇
矿业工程   10148篇
能源动力   4084篇
轻工业   17749篇
水利工程   8576篇
石油天然气   8969篇
武器工业   2484篇
无线电   2497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131篇
冶金工业   7694篇
原子能技术   1705篇
自动化技术   18890篇
  2024年   205篇
  2023年   5181篇
  2022年   5000篇
  2021年   5469篇
  2020年   6330篇
  2019年   6822篇
  2018年   2911篇
  2017年   4704篇
  2016年   5236篇
  2015年   7486篇
  2014年   15615篇
  2013年   11500篇
  2012年   13728篇
  2011年   13768篇
  2010年   12782篇
  2009年   13801篇
  2008年   17513篇
  2007年   15781篇
  2006年   12284篇
  2005年   13438篇
  2004年   12491篇
  2003年   11344篇
  2002年   9016篇
  2001年   8383篇
  2000年   6928篇
  1999年   5487篇
  1998年   5008篇
  1997年   4384篇
  1996年   3981篇
  1995年   3625篇
  1994年   3103篇
  1993年   2540篇
  1992年   2337篇
  1991年   2140篇
  1990年   1968篇
  1989年   1725篇
  1988年   275篇
  1987年   150篇
  1986年   88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7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为解决黄河冲积平原地区粉土粘聚力低、水稳定性差等工程应用问题,采用烧结法赤泥和基质沥青为主材制备粉土固化剂(RAC)对粉土进行综合稳定。按5%水泥优选掺量并附加0,2,4,6,8% RAC成型稳定粉土试件,经过标准养护、浸水软化、循环加热、低温冻融、高温自愈等特定试验条件后,进行3d、7d和28d龄期的抗压强度与压缩模量试验,对比分析不同掺量RAC稳定粉土路用性能的变化规律。采用扫描电镜(SEM)分别观察粉土、水泥稳定粉土和RAC稳定粉土的微观结构形貌和孔隙特征,进而探讨固化稳定机理。结合实体工程的应用实践对RAC稳定粉土的路用性能进行测试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与单掺水泥相比,RAC稳定粉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2,4,6,8%RAC稳定粉土标准养护3d强度分别提高110%,146%,156%,161%,28d龄期浸水强度损失率均小于20%;当RAC掺量高于4%时,循环加热5次以上可使稳定粉土的强度增长超过140%,低温冻融强度损失率小于15%;试件加载至90%极限荷载,循环加热5次后,2,4,6,8%RAC稳定粉土强度变化率分别是-8.3%,-2.3%,+8.0%,+12.9%。SEM图像显示RAC稳定使粉土形成密实的胶结凝聚体和均匀分布的孔径小于1μm非连通微孔结构,有利于稳定粉土水稳定性和抗冻性的提高;高温条件下沥青组分发生湿润粘结包裹粉土颗粒及水化产物,同时加速扩散填充内部孔隙和微裂缝,实现土体的损伤修复和结构补强。实体工程中RAC稳定粉土结构层取芯测试抗压强度为1.7MPa,压缩模量为1360MPa,路面弯沉为18~23(0.01mm),未出现裂缝、坑槽、松散等损坏现象。  相似文献   
2.
针对加速度传感器在健康监测系统恶劣工作环境下易发生故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残差空间主元加权统计量的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传感器故障采用故障方向和故障幅度向量来表征,并求取传感器故障在残差空间的投影;其次,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平方预测误差(squared prediction error,简称SPE)统计量与残差空间主向量中各元素呈平方关系,将各元素作为SPE统计量的非线性加权系数;然后,结合贝叶斯推论,采用加权后的SPE统计量计算累积贡献率,并将其作为传感器故障定位的指标。三跨连续梁数值算例结果表明,传统方法对两类常见的增益和偏差故障诊断率分别为5.45%和3.43%,所提方法的诊断率分别为69.8%和100%,且在两种传感器故障类型下均能准确定位故障传感器;意大利帕尔马Lamberti实桥测试数据的算例表明,所提方法对增益故障的诊断率达到77.58%,且能正确定位发生故障的传感器通道。  相似文献   
3.
李习习  朱强 《机械制造》2021,59(3):21-23,86
吊舱是飞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限元方法对飞艇吊舱结构进行静强度分析,得到飞艇吊舱的应力与位移云图.对飞艇吊舱结构进行静力学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确认两者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4.
拉臂机构作为拉臂式垃圾车的关键部位,直接决定整车的可靠运行与人员操作体验,文中在分析拉臂机构的力学特性基础上,计算出在装卸工况下的载荷,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拉臂机构关键部位进行静态有限元分析与模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拉臂机构符合动态性能要求,但其工作时强度不足,需对此进行结构优化。通过对拉臂机构进行局部修改,采取必要的辅助措施,使其达到符合静态性能要求的目的。在满足拉臂机构静动态性能要求上,装箱工况最大应力降低了23.3%,卸箱工况最大应力降低了24.9%,较好地达到了提高拉臂机构安全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张梁  欧阳联格  刘金武  欧阳莎 《机械》2021,48(11):25-33
为了解决新型铰接式弯管的变形问题,利用ANSYS软件对铰接式弯管进行建模和流固耦合分析,发现原始弯管两侧中部内凹、弯径增大、最大应力超过许用应力,据此提出了导流器错位排布方案.结果 表明:采用方案三错位排布导流器方案、将导流器间距设为70 mm时得到最优方案,优化后的弯管4最大应力由178.12 MPa降低到92.4 MPa、降低了52%,弯管12最大应力由289.52 MPa降低到135.4 MPa、降低了47%,取得了较好的优化效果,为180°弯管导流器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方案.  相似文献   
6.
基于机械零件的增材制造设计,用仿自然式方法设计了一种金刚石晶格结构,对晶胞相对密度和等效弹性模量建立了数学模型,并拟合得到二者关系式,一系列的仿真验证结果显示理论研究所得关系式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对金刚石晶格填充结构提出变密度假设,并用仿真和压缩试验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填充单元密度以受力点为中心渐渐减小的变密度结构拥有更好的抗压性能,同时验证了本文得出的等效弹性模量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和适用性.本研究结果可应用于承压机械零件的实体夹层填充,对机械零件进行应力匹配变密度设计,以达到机械结构轻量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按照相关标准设计并制作校准试块及认证试块,研发针对船体结构焊缝的检测工艺,实现对船体结构焊缝的检测。通过同RT对比结果表明,PAUT技术检测结果与传统RT检测结果相对应,无漏检情况发生,且检测精度较高。该成果可对今后船体结构焊缝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持,降低辐射风险,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镍锌铁氧体,研究了在固定预烧温度850℃和烧结温度1200℃下预压压强对镍锌铁氧体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显示,预压强度不同的烧结样品均有尖晶石相出现,但主峰强度强弱不同,未经预压的铁氧体主峰强度最强;扫描电镜照片显示,未经预压的铁氧体晶粒尺寸分布较均匀,晶界交汇处几乎没有气孔,随着预压压强的增大,晶界交汇处的气孔增多;且未经预压的铁氧体,其比饱和磁化强度最高90.9 emu/g,4πMS最高5883 G,矫顽力6.2 Oe,然而这些过高数值揭示该材料不是单相NiZn铁氧体.  相似文献   
9.
《福建建设科技》2021,(1):63-67
装配式结构建筑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绿色环保建设方式之一,本文以厦门年产40000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采用预制装配式梁板免模免支撑建造方式为例,通过与传统现浇施工模式对比,对预制装配式梁板免模免支撑建造方式的施工工艺流程、预制梁及楼板制作安装、叠合框架梁与次梁连接、结构体系防水、抗震、质量检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发展预制装配式梁板免模免支撑建造方式方面的建议及展望。  相似文献   
10.
晶体结构研究是研究固体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而筛选晶体结构通常基于能量最低原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构能量需要大量计算资源及服务时间.为此本文提出了面向材料结构预测的深度学习方法,加快材料晶体结构的预测.本文从数据集优化、模型训练策略、算法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了应用于材料结构预测中深度学习的网络参数和优化算法.将确定的深度学习框架用于寻找Si单晶、TiO2和CaTiO3化合物的基态稳定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研究提出的深度学习方法预测的晶体结构与实验室制备材料结构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