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4篇
  免费   1150篇
  国内免费   433篇
电工技术   2328篇
综合类   849篇
化学工业   928篇
金属工艺   204篇
机械仪表   1059篇
建筑科学   1273篇
矿业工程   450篇
能源动力   183篇
轻工业   292篇
水利工程   252篇
石油天然气   267篇
武器工业   302篇
无线电   2782篇
一般工业技术   825篇
冶金工业   251篇
原子能技术   115篇
自动化技术   136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7篇
  2022年   306篇
  2021年   393篇
  2020年   425篇
  2019年   471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369篇
  2015年   439篇
  2014年   805篇
  2013年   672篇
  2012年   822篇
  2011年   714篇
  2010年   693篇
  2009年   667篇
  2008年   802篇
  2007年   702篇
  2006年   552篇
  2005年   614篇
  2004年   520篇
  2003年   483篇
  2002年   366篇
  2001年   323篇
  2000年   288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234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糖厂发配电系统的实际配置为基础,对现有采样算法进行对比分析,选取适用的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的采样算法;对比研究了国内外相关孤岛检测技术,基于单机-无穷大运行模型,研究了自备热电厂发电机组的负荷极限;确定了外部主网故障防自备电厂孤岛效应的解列条件以及继电保护逻辑;对自备电厂用电负荷进行分级,据此确定低频减载判据,最后确定了自备电厂频率保护整定策略的工程实施。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建筑外表面竖向外伸肋板对高层建筑气动力的影响,试验中采用了1个未设置肋板的参考模型和4个不同肋板布置形式的研究模型,通过模型测压风洞试验,获得了不同风向角下各模型的表面风压,进而对比分析了各模型的基底弯矩系数和层风力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试验模型中,外伸宽度d(d=7.5%D,D为模型长度)较小且靠近建筑边缘(b=15%B,b为肋板与模型边缘距离,B为模型宽度)的竖向肋板可以有效降低横风向脉动层风力系数,最大降幅为40.17%;竖向肋板可以有效降低基底弯矩系数的极值,顺风向和横风向的基底弯矩系数极值最大降幅分别为28.64%和39.02%。通过对比横风向气动基底弯矩功率谱密度发现,无肋板参考模型与加肋板模型的功率谱密度接近,说明竖向肋板的作用并非改变横风向脉动风荷载的能量分布,而是降低其强度;通过研究基底弯矩的相平面轨迹发现,当竖向肋板外伸宽度较小时,顺风向和横风向基底弯矩相关性随着竖向肋板外伸宽度的增大而增强。总体上,通过合理的竖向肋板布置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气动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金雷  鲁非  周凯  罗维  刘睿 《变压器》2021,58(9):84-87
介绍了一起220kV变压器真空有载分接开关故障案例,分析了真空有载分接开关的故障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液体泄漏事故是后处理设施典型的事故,泄漏事故通常发生在设备室。高放废液贮槽泄漏后气载放射性核素生成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在泄漏放射性液体的过程中惰性气体从溶液中释放,以及与空气、地板相互作用产生的气溶胶;二是泄漏后的蒸发过程(包括冲洗前稀释前和稀释后)。气溶胶在设备室内生成后会发生沉积,同时随着设备室排风系统,经过滤后向环境排放。本文给出了一种放射性溶液贮槽泄漏事故源项估算方法,实现了事故泄漏质量、泄漏活度、设备室气载放射性活度浓度及积分浓度、环境释放源项估算,为事故应急决策和响应行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合成孔径雷达(SAR)在改善溢油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其特殊的成像机理,乘性相干斑噪声和其他物理现象引起的暗斑一直影响着溢油检测的精度。单独使用一种特征很难对图像上的油膜和类油膜现象进行区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利用多特征融合结合深度残差网络(ResNet)的方式来区分全极化图像上的油膜和类油膜现象。实验中将C波段的三种极化特征:极化散射熵(Entropy)、平均散射角(Alpha)和单次散射特征值相对差异度(SERD)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优化特征子集,在确定的三种极化特征对应的特征图上选取多个感兴趣区域作为ResNet网络的训练集和测试集。该实验所用训练集由3 600个原油样本、3 600个生物油样本和3 600个乳化油样本(共计10 800个)组合而成。测试集由600个原油样本、600个生物油样本和600个乳化油样本(共计1 800个)组合而成,最终得到97.56%的分类精度。用同样的实验数据采用同是深度学习的VGG和AlexNet分类算法进行油膜和类油膜的分类,并与ResNet算法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了减弱过拟合现象以及获得更可靠的实验结果,分别进行了[K]-交叉验证和ROC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突发扩频信号用户资源扩大、终端功率降低、系统容量提升等需求,提出了一种低载噪比突发扩频信号的快速捕获硬件实现方法。采用分段匹配滤波器加多普勒并行相干积累的方法,基于硬件实现从算法到工程进行全流程优化设计,最终实现最优的捕获性能。应用结果表明,该硬件设计实现方案的快速捕获性能优越,设计方案正确、可行,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建设中。  相似文献   
7.
低频低压减载是一种能有效防止电网电压崩溃的紧急措施。提出一种预先集中协调,实时分布控制的低频低压减载方案。基于独立低频低压减载装置构建分布式低频低压减载方案架构;采用负荷分层分区控制决定负荷切除量,实现站间、站内负荷的协调控制。通过仿真将低频低压减载方案与传统减载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切负荷精度,实现精准的负荷控制,降低稳控措施代价影响,加强电网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列车移动轴列荷载经轨道结构传递扩散至路基,引起的动应力受车辆几何参数影响具有周期性。以单位脉冲函数描述轴载时序的周期特征,引入颗粒介质随机应力扩散理论建立单轴载沿深度扩散分布模型,运用卷积定理推导路基动应力时程及频谱表达式,分析高速铁路有砟轨道路基动应力主频过渡、幅度抑制、快速衰减特性及随列车编组、路基深度的演化规律,并通过现场实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随列车编组n增加,路基动应力频谱主频由车辆定距频率fb整数倍逐步过渡到车长频率fc整数倍,中国标准动车组条件下存在基频f1=(1+0.398/n1.546)·fc拟合关系;车长频率fc部分整数倍Nr所对应频率fr=Nr·fc出现幅度抑制为零现象,由车长Lc和轴距La决定,产生周期性幅度抑制条件需满足0.5Lc/La为整数;路基动应力频谱谱峰值随主频增加呈快速衰减趋势,并沿路基深度大幅降低,幅度衰减90%所对应截止频率由基床顶面的11倍fc减至基床底部的2倍。研究成果对深入分析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特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偕胺肟化聚丙烯腈纤维(AOFs)为载体,制备了纤维负载Pd(Ⅱ)催化剂AOFs-Pd(Ⅱ)。利用FTIR,SEM,EDS,XPS,ICP-OES等方法对AOFs-Pd(Ⅱ)进行结构表征;研究了连续流动状态下AOFs-Pd(Ⅱ)催化卤代芳烃与苯硼酸Suzuki偶联反应的性能,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流量、卤代芳烃浓度及不同取代基的卤代芳烃对偶联产物收率与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连续流动状态下,AOFs-Pd(Ⅱ)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偶联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温度70℃、反应物流量3 mL/min(即最佳停留时间6.67 min)、卤代芳烃浓度60.0 mmol/L、乙醇-水(乙醇与水体积比为2∶1)为溶剂。在此条件下,AOFs-Pd(Ⅱ)催化碘苯与苯硼酸Suzuki偶联反应,碘苯的转化率高达97%,偶联产物的选择性为99%。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连续反应20 h,催化剂活性为694.29 mmol/(g·h);连续流动状态下,AOFs-Pd(Ⅱ)的催化效率是间歇式反应的2.6倍。  相似文献   
10.
杨传栋  钱立志  薛松  陈栋  凌冲 《兵工学报》2022,43(10):2687-2704
弹载图像目标检测方法是实现图像自寻的弹药“发射后不管”、对目标进行自主打击的关键技术。弹药图像自寻的面临着成像环境恶劣,目标特性变化快,对算法体积、速度要求苛刻等问题。围绕弹载目标检测难点问题进行综述,将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区分为基于候选框、无候选框和基于transformer的方法,回顾了各类方法主要研究进展;对特征提取网络轻量化、预测特征图增强、非极大值抑制后处理算法、训练中样本均衡、模型压缩等弹载图像目标检测模型部署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对比了典型目标检测方法在ImageNet、COCO及弹载图像目标数据集上的性能,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