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34篇
电工技术   16篇
综合类   129篇
化学工业   181篇
金属工艺   68篇
机械仪表   16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2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80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90篇
冶金工业   90篇
原子能技术   15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高温固相法在750℃煅烧混合物PbO、Gd2O3、B2O3、Tm2O3,制备出一系列蓝色发光材料PbGd1-x Tmx B7 O13.用X射线衍射法(XRD)确定其为纯相,并且Tm3+离子成功进入基质PbGdB7 O13中Gd3+离子位置,而不引起结构发生变化.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其发光性能,在356 nm近紫外光激发下,材料可发射出一尖锐的蓝色发射峰,峰值位于453 nm,归因于激活离子Tm3+的1 D2→3 F4能级跃迁.通过优化一系列Tm3+离子掺杂浓度,发现最佳掺杂浓度为x=0.04,超过此浓度将发生浓度猝灭效应,主导机制是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因此我们认为PbGd1-x B7 O13:xTm3+作为蓝色荧光粉,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增强ZnO薄膜的发光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3层ZnO基和6层ZnO基底上覆不同层数TiO2修饰层的透明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对薄膜样品的晶体结构、光致发光性能和可见光透过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混合镀膜样品,其结晶性均受到阻碍,所得样品呈现出明显的非晶状态;TiO2修饰层层数对ZnO薄膜的紫外发光强度有很大的影响,空气退火时3层基的TiO2修饰层最佳层数为1层,6层基的最佳层数为3层,而真空退火时修饰层的最佳层数均为2层;ZnO薄膜紫外发光强度最多可增强近10倍;所有样品可见光波段平均透过率均达到80%以上,修饰层和退火方式对薄膜透过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热蒸发法以Pt为催化剂制备了SiC微纳米材料,并利用XRD、SEM、Raman、PL光谱等技术手段分析表征样品。发现SiC纳米材料的生长温度约为1 145℃,制备的SiC样品呈纳米线/微米花状混合结构,纳米线表面光滑,其直径范围约在15~25nm,纳米花的花冠直径约为1μm,纳米花的花茎直径约在0.3~0.5μm范围。经分析SiC微纳米材料的生长可能遵循VLS (气-液-固)生长机制。此外,光致发光结果表明,SiC微纳米材料的发光存在轻微红移。  相似文献   
4.
5.
为实现InP基单片集成光电子器件和系统,对InGaAsP/InGaAsP分别限制异质结多量子阱激光器结构展开量子阱混杂(QWI)技术研究。在不同能量P离子注入、不同快速热退火(RTA)条件以及循环退火下,研究了有源区量子阱混杂技术,实验结果采用光致发光(PL)谱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变量下皆可获得量子阱混杂效果,其中退火温度影响最为显著,且循环退火可进一步提高量子阱混杂效果;PL谱蓝移随着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和注入能量的增大而增大,退火温度对蓝移的影响最大,在注入剂量为1×10^14 ion/cm2,注入能量为600keV,750℃二次退火150s时获得最大蓝移量116nm。研究结果为未来基于QWI技术设计和制备单片集成光电子器件和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光伏用电致发光缺陷检测仪空间分辨率目视判定重复性、准确性差,并且难以量化等问题,提出一套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空间分辨率量化评估方法。参照相关标准JJF(闽)1088-2018,采取不同的拍摄条件拍摄并切割出空间分辨率线对图像,对图像进行人工分类。设计卷积神经网络结构,采用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结构,并使用已分类完成的空间分辨率线对图像对模型进行训练。最终使用测试集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判别正确率达到99.2%。该方法满足使用要求,可取代目视判别,提高了光伏用电致发光缺陷检测仪空间分辨率判定的准确性与重复性,并为其量化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由于太阳电池片用光致发光缺陷检测仪与光伏用电致发光缺陷检测仪的成像方式类似,该方法可兼容太阳电池片光致发光检测仪的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7.
利用Sol-gel法制作掺铈石英光纤的前驱体,采用powder-in-tube技术拉制掺铈光纤,分析闪烁光纤的影响因素,确定光纤传感器的结构和尺寸,研制出闪烁光纤传感器.闪烁光纤传感器对伽马射线具有发致发光效应,伽马射线与被记录光子算有对应关系,通过计算处理,得到伽马射线的强度.通过实验,实现闪烁光纤对伽马射线的探测,并能分辨出射线强度随距离变化的响应.通过与NaI晶体作为探测体进行对比,得知闪烁光纤传感器探测的技计数率相对比较低,距实际测井应用还有需要进一步研究.通过闪烁光纤传感技术能够实现对伽马射线的探测,对于实现光纤传感器对自然伽马射线探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Ba3Gd(BO3)3:Eu3+,Tb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光致发光光谱分别对其物相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Tb3+离子掺杂量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u3+和Tb3+均作为发光中心进入到Ba3Gd(BO3)3的晶格中并取代Gd3+的格位;在378 nm激发下,样品表现出Eu3+和Tb3+的特征跃迁,分别发射红光和绿光;随着Tb3+掺杂量的增加,Tb3+的绿色发射强度先增强后减弱,说明存在浓度猝灭,而Eu3+的红色发射强度逐渐提高,说明Tb3+对Eu3+有敏化作用;样品Ba3Gd(BO3)3:Eu3+,Tb3+的发光颜色可从绿色调整到橙红色。  相似文献   
9.
以L-半胱氨酸为硫源,通过共沉淀法成功合成了Gd_2O_2SO_4∶Tb~(3+)纳米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XRD)、差热热重分析(DSC-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光致发光(PL)光谱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pH值、反应物的摩尔比和Tb~(3+)浓度对产物相组成、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Gd~(3+)∶SO_4~(2-)=2∶3、pH=7.5时,合成的前驱体在800℃煅烧2h可获得单相Gd_2O_2SO_4纳米粉体。该粉体呈近球形,团聚较严重,平均粒径约为30nm。在230nm紫外光激发下,Gd_2O_2SO_4∶Tb~(3+)纳米荧光粉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主发射峰位于544nm,归属于Tb~(3+)的~5 D_4→~7F_5跃迁。当Tb~(3+)浓度达到12%时,Gd_2O_2SO_4∶Tb~(3+)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Gd_2O_2SO_4∶Tb~(3+)衰减过程符合双e指数衰减行为,对应的荧光寿命为τ1=0.177μs,τ2=0.119μs。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