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16篇
  免费   3218篇
  国内免费   2047篇
电工技术   1841篇
综合类   2930篇
化学工业   2337篇
金属工艺   2777篇
机械仪表   4072篇
建筑科学   2798篇
矿业工程   882篇
能源动力   694篇
轻工业   2863篇
水利工程   955篇
石油天然气   1019篇
武器工业   531篇
无线电   943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74篇
冶金工业   1290篇
原子能技术   511篇
自动化技术   357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815篇
  2022年   866篇
  2021年   961篇
  2020年   1008篇
  2019年   1259篇
  2018年   600篇
  2017年   936篇
  2016年   1029篇
  2015年   1297篇
  2014年   2259篇
  2013年   1747篇
  2012年   2186篇
  2011年   2246篇
  2010年   2101篇
  2009年   2081篇
  2008年   2835篇
  2007年   2344篇
  2006年   1890篇
  2005年   1871篇
  2004年   1634篇
  2003年   1435篇
  2002年   1093篇
  2001年   988篇
  2000年   843篇
  1999年   754篇
  1998年   646篇
  1997年   618篇
  1996年   545篇
  1995年   484篇
  1994年   450篇
  1993年   346篇
  1992年   368篇
  1991年   355篇
  1990年   289篇
  1989年   333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刀柱式采空区下坚硬稳定顶板初次垮落步距大、顶板突发大面积垮落容易引起安全生产事故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方式分析了工作面初采期间顶板难以垮落的原因,得出顶板自稳性高、工作面倾斜长度小、盖山厚度小、刀柱式采空下不均匀应力等是影响刀柱式采空下工作面初采顶板难以垮落的主要原因。提出采用水力压裂对顶板进行弱化,压裂过程中采用后退式多分段压裂技术,压裂钻孔采用高位孔和低位孔交叉布置方式。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工作面初采期间顶板能够及时垮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天然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评价及地基均匀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评价的正确合理与否,对地基基础设计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鉴于相关规范对其评价内容相对较为不明确,致使勘察报告相关评价内容相对较为混乱,就以上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滤筒清灰是除尘器运行的关键环节,以脉冲喷吹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具有工艺简单、不中断风流等优点。近年来,脉喷清灰滤筒除尘器因技术优势市场份额逐渐增多,相关研究发展迅速。研究者运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滤筒的脉喷清灰技术进行了广泛探讨,并取得了大量有益进展。阐述了除尘滤筒脉喷清灰技术的基本原理、尘饼附着作用和清灰效果评价方法,分析了影响清灰性能的主要因素,剖析了除尘滤筒脉喷清灰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提高清灰均匀性改进措施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滤筒脉喷清灰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滤筒清灰机理的认识普遍采用喷吹压力理论并以筒壁所受静压为喷吹指标;清灰效果评价主要基于过滤阻力的变化和落尘质量;喷吹气流偏斜、清灰不均匀、剥离粉尘回吸是滤筒清灰面临的共性难题,其中清灰不均匀是当前研究焦点;改善滤筒清灰性能主要有喷嘴设计、文丘里管增设、滤筒结构优化、喷吹策略改进等措施,其中协同对撞喷吹突破了单一点源式喷吹的局限,克服清灰不良问题潜力较大。未来研究的重点为脉冲喷吹滤筒清灰机理分析、脉喷清灰结构设计与参数优化、尘饼剥离与运移规律分析、脉喷系统及其参数设计规范建立。研究成果可为促进除尘滤筒脉喷清灰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织针加工行业织针指标检测统一性不高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圆机织针关键尺寸参数测量系统,可实现针身多部位尺寸的在线测量。基于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技术,使用高分辨视觉系统获取织针原始图像,预处理后从其图像像素点入手,寻找关键尺寸边界像素跳变点,最后计算得到织针针身、针钩、动程及针踵等目标尺寸。利用该系统重复测量多组人工优选的统一性较好的织针,并与人工检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系统准确稳定,单枚织针检测耗时约45 ms,优于人工;系统测量与人工检测结果对比,织针关键尺寸测量结果平均误差为0.046 8 mm,对应平均像素点误差约为1.000 0个像素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不同絮凝剂对水中Cr(Ⅵ)的去除效果,比较了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Fe Cl3对Cr(Ⅵ)的去除效果,通过效能对比以及成本分析得出了最合适的絮凝剂。通过改变反应温度、体系的初始p H值、絮凝剂的初始浓度和反应时间来探究聚合硫酸铁去除Cr(Ⅵ)效果的影响后,再进行均匀设计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30℃、絮凝剂浓度为150mg·L-1、pH值为7、反应时间9min,此时Cr(Ⅵ)的去除效率最高为68.4%;絮凝剂浓度、初始p H值、反应时间对Cr(Ⅵ)去除效果影响显著性为絮凝剂浓度>反应时间>初始pH值。响应面模型预测在最佳反应条件下,Cr(Ⅵ)的去除效率可达70.5%,实验结果为69.8%,二者接近,表明模型有效。  相似文献   
6.
王克先  牟守勇  李伟胜  郑蕊 《轮胎工业》2022,42(8):0507-0511
研究涂覆式刺扎自密封轮胎涂层对轮胎室内高速和耐久性能、滚动阻力、噪声、均匀性、动平衡和静态气密性等相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对涂覆式刺扎自密封轮胎的室内高速性能、耐久性能、滚动阻力和均匀性影响不大;轮胎室内噪声有所增大,静不平衡量影响不一;在常温状态下,扎钉后能够较好地保持轮胎气密性,在低温状态下,扎钉后及时拔出,轮胎自密封性能较好,如钉子长时间停留在胎内,拔出后会出现不能自密封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Halbach永磁阵列作为一种新型的永磁体排列形式,以其优异的磁场利用率和自屏蔽性能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以该永磁阵列为结构基础的电磁阻尼器相较于其他的结构形式表现出更好地磁场性能。以Halbach永磁阵列电磁阻尼器为研究对象,分析它的阻尼特性。首先根据阻尼器的结构形式建立了相应的数学分析模型,并利用分层理论对其进行了解析推导,同时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互相印证。计算结果表明,初级与次级相对速度到达临界速度值时电磁阻尼力最大,若相对速度继续增大电磁阻尼力反而减小。通过引入火炮后坐运动方程,分析强冲击载荷下电磁阻尼器的电磁阻尼力、后坐速度和后坐位移规律,确保在后坐过程中后坐速度不超过临界速度。通过有限元法研究了不同气隙宽度和内筒厚度对电磁阻尼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阻尼力随着气隙宽度的增大而减小,内筒厚度过大会导致电磁阻尼力曲线呈现出“马鞍”型。合理地选择结构参数能够避免退磁现象,确保所设计的电磁阻尼器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为电磁阻尼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钻具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研究了基于RFID技术的钻具信息采集管理系统。选择适用于钻杆的超高频RFID标签作为信息载体,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标签安装孔对钻杆强度的影响;以超高频RFID读取技术为基础,构建了环形阵列天线结构的信息采集硬件系统,天线阵列发出的读写信号能够全向覆盖钻杆;采用.NET技术构建远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钻具信息采集、存储的远程无人值守;环形阵列天线及读写器安装在钻井平台下方,起下钻作业时钻杆穿过环形阵列天线,即使不知道RFID标签埋入位置也能采集到钻杆信息,通过Web端即可管理钻杆信息。试验结果表明,在RFID芯片位置未知的情况下,钻杆以0~2.00 m/s的速度运动时,系统能准确无遗漏地采集钻杆信息。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钻杆管理系统的研制,为石油钻具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介绍轮胎均匀性和动平衡测试技术及原理,解释了有关术语和定义;对我国现行轮胎均匀性和动平衡测试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梳理;对JJF 1839—2020和JJF 1840—2020两项轮胎均匀性和动平衡计量技术规范从设备命名、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方法、测量不确定度等方面进行细致解读。  相似文献   
10.
韩啸华 《兵工自动化》2022,41(6):73-77,90
针对复杂环境下的多舰载机舰面同时转运避碰规划问题,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分析多机 同时转运问题,设计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建立舰载机碰撞检测计算公式、基于交通规则的等停策略和重规划策略、 非均匀有理B 样条(non-uniform ration B-spline,NURBS)平滑策略;通过遗传算法对不同数量舰载机同时转运场景 进行仿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复杂环境下能有效规划出转运路径,可靠性好、适航性强,能为多机舰面 同时转运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