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62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8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篇
武器工业   167篇
无线电   117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针对目前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设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设计进行研究。介绍我军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设计的发展现状,分析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结合实验目的规范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设计的思路。该研究为实现电子对抗作战仿真实验设计的规范化、标准化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高卫 《兵工学报》2005,26(6):751-753
研究了光电干扰设备对激光测距机干扰效果的评估方法。区分激光距离欺骗干扰和激光致盲干扰,分别分析了它们对激光测距机的干扰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干扰效果评估准则。对激光距离欺骗干扰效果的评估,可以根据实施干扰后测距机的测距误差是否超出无干扰时的正常测距精度的三倍判定干扰是否有效,并依据干扰成功率的大小将干扰效果划分为若干等级。激光致盲干扰设备对测距机的干扰效果可以依据致盲激光对测距机测距精度、测距能力的影响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无线电电子对抗兵力兵器对防空部队作战效能贡献的评估方法;结合仿真结果,分析了将杀伤兵器引导至目标的概率与引导均方根误差之间,目标杀伤概率与空袭兵器无线电电子设备遭受无线电压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应该在对目标探测、引导、杀伤兵器进行无线电电子对抗和火力杀伤的防空部队和兵力合同行动进行效能评估的基础上,拟定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部队指挥方法。  相似文献   
7.
围绕当前信息化作战训练转型的需要,研究了在地面防空训练模拟系统中实现电子对抗训练的工程方法.提出了电子对抗训练科目的设置原则,建立了适合软件实现的电子对抗模型,包括电子干扰模型与雷达反干扰模型,最后给出了软件实现的关键流程.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一种简便经济的导弹制导模拟方法以满足电子对抗试验需要,提出了一种利用导引头控制无人飞行器以模拟导弹制导过程的方法,利用电视导引头搭载无人飞艇进行了飞行试验验证。基于飞艇飞控系统纵向控制通道的分段式PID控制器以及特别设计的制导指令生成模块,利用电视导引头测量的目标信息,分别按照两种导弹导引律控制和引导飞艇向目标飞行。对试验结果的定量分析表明,飞艇按照预设导引律成功实现了制导飞行。  相似文献   
9.
针对基本Petri网对电子对抗情报系统描述能力不够的缺点,采用层次化的结构和面向对象的思想,提出一种扩展的随机着色Petri网(Extended Stochastic Coloured PetriNet,ESCPN)模型。对Petri网结构、建模元素、执行规则等进行扩充,分析基于MC状态方程的各项性能指标,以电子对抗情报系统中的初级电子目标生产子系统ESCPN模型为例,应用所建立的性能指标对系统的时间性能进行分析。分析表明,ESCPN模型和连续时间的马尔可夫链(MC)是同构的,能加强模型的描述和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0.
马岩 《兵器知识》2012,(4):59-61
在二次大战结束后的短短五年里,苏联依靠战时获得的技术资源和高超的逆向设计能力,大大提升了其电子工业水平。而曾在这一领域独领风骚的美国却因错估国际形势而大举裁撤了电子战研究机构,就连已经列装的电子对抗装备也疏于使用。随着"铁幕"的步步紧逼,美国的戒心也越来越大。当情报专家们将目光集中到太平洋彼岸时,他们惊呆了:苏联人仿制了一切他们感兴趣的西方武器装备,并且已经开始了批量生产。在这一背景下,电子情报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出来,西方急需一种能够装载大量电子侦察设备并能长时间滞空的飞行平台,来完成对共产主义阵营的外围侦察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