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508篇
  免费   15015篇
  国内免费   10583篇
电工技术   22694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17008篇
化学工业   47731篇
金属工艺   7158篇
机械仪表   10957篇
建筑科学   11551篇
矿业工程   5459篇
能源动力   2816篇
轻工业   15983篇
水利工程   4263篇
石油天然气   8560篇
武器工业   3114篇
无线电   5650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751篇
冶金工业   7025篇
原子能技术   3318篇
自动化技术   33214篇
  2024年   197篇
  2023年   5450篇
  2022年   5037篇
  2021年   5395篇
  2020年   5627篇
  2019年   6661篇
  2018年   3105篇
  2017年   5068篇
  2016年   6032篇
  2015年   7441篇
  2014年   14507篇
  2013年   11918篇
  2012年   15935篇
  2011年   16534篇
  2010年   13261篇
  2009年   16215篇
  2008年   18415篇
  2007年   16486篇
  2006年   15017篇
  2005年   13646篇
  2004年   12326篇
  2003年   10161篇
  2002年   8303篇
  2001年   7446篇
  2000年   5994篇
  1999年   4723篇
  1998年   4025篇
  1997年   3330篇
  1996年   3230篇
  1995年   3072篇
  1994年   2436篇
  1993年   2083篇
  1992年   1978篇
  1991年   1661篇
  1990年   1531篇
  1989年   1443篇
  1988年   391篇
  1987年   305篇
  1986年   239篇
  1985年   142篇
  1984年   136篇
  1983年   72篇
  1982年   73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1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广东部分山地丘陵为研究区域, 分析了数字高程模型AW3D30、SRTM3 V4.1和ASTER GDEM V3的高程精度。利用车载动态PPP技术对沿广州、惠州、韶关、清远约730 km的线路进行了数据采集, 并由CSRS-PPP定位服务系统解算得到动态点的WGS84坐标, 再通过重力场模型EIGEN-6C4将动态点的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 最后对3种数字高程模型进行高程检核。结果表明: AW3D30、SRTM3 V4.1和ASTER GDEM V3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55、0.17、1.59 m, 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78、5.84、8.88 m。3种数字高程模型的平均误差在不同海拔区间差异明显, 其中AW3D30在不同海拔区间的平均误差振幅相对较小, 在2.18 m以内; SRTM3 V4.1的平均误差与海拔为负相关关系, 平均误差随着海拔的升高由正值逐渐转为负值; ASTER GDEM V3的平均误差在(0 m, 250 m]海拔区间为2 m左右, 在(250 m, 800 m]区间为-2.28 m。AW3D30的均方根误差与标准差整体上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 SRTM3 V4.1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 ASTER GDEM V3无显著规律, 在(100 m, 250 m]区间优于7.69 m, 在其余区间优于9.86 m。  相似文献   
2.
提出适用于装配式大跨度组合框架结构的钢管混凝土柱-混合梁节点. 为了研究节点的抗震性能及受力机理,对2个足尺中柱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2个试件分别采用混合梁端型钢翼缘削弱式(RBS)节点以及梁端普通型钢节点. 对2个节点的破坏形态、耗能能力、承载能力、延性以及混合梁的应变分布规律进行对比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对梁端型钢翼缘的削弱处理可以有效促进试件在翼缘削弱区形成塑性铰,避免梁端焊缝的脆性破坏. 相比型钢未经处理的节点,翼缘削弱节点展现出更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梁底附加钢筋屈服后的黏结滑移会影响节点的耗能能力,在锚固长度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应适当增加其配筋率,以防止过早出现附加钢筋屈服后的黏结滑移.  相似文献   
3.
针对移动机器人使用超声波传感器检测环境时存在干扰与数据不确定性问题,在分析超声波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相邻位置检测数据的关联特性后,提出了基于三位置超声波检测的环境轮廓构建方法,利用超声波对室内环境进行建图;再使用改进强跟踪UKF-SLAM将超声波测量数据和移动机器人驱动模型进行滤波融合,得到更准确的位姿信息与地图特征。搭建仿真环境,并通过搭载有超声波传感器的全向轮移动机器人在实验环境内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方法与其他算法相比,定位和地图构建的误差降低58.058%。室内实验中,获取环境特征的平均误差降低了50.286 3%,进一步验证了提出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该方法对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激光剥蚀技术与单接收或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联用(LA-(MC)-ICP-MS)得到了广泛应用,实现了由激光剥蚀系统对固体岩矿样品微区采样后产生的气溶胶输送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同位素分析,具有原位、实时、快速的分析优势及高空间分辨率、高灵敏度、多元素及其同位素比值同时测定的优点。本文介绍了本实验室近年来开展和建立的基于LA-(MC)-ICP-MS的一系列矿物微区原位同位素分析方法,主要有含硼矿物(如电气石、白云母)的硼同位素组成、碳酸盐矿物的碳同位素组成、硫化物和硫酸盐矿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含锶矿物(如磷灰石)的锶同位素组成、锆石的铪同位素组成,以及锡石、黑钨矿、独居石、榍石和石榴子石等矿物的U-Pb定年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茜  雷晓波 《机械强度》2021,43(1):50-55
基于叶尖定时原理和单自由度振动理论,利用全相位FFT(apFFT)和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叶片异步振动参数辨识算法,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参数辨识算法的正确性,给出了传感器布置合理性的检验参数及经验值.采用高压氮气冲击叶片使叶片产生某一单频绝对占有的振动,在风扇转子试验器上开展了1 971 r/min、2 326 r/min两个异步转速下的振动参数辨识试验.结果表明:辨识方法均能准确辨识出叶片异步振动,且获得的不同叶片的振动频率完全相同;以叶片应变信号为基准,振动频率辨识误差最大为1.12%,频率辨识准确率高,验证了异步振动参数辨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标准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用于时间序列预测具有耗时长、复杂度高等问题,提出简化型LSTM神经网络并应用于时间序列预测.首先,通过耦合输入门与遗忘门实现对标准LSTM神经网络的结构简化;其次,从门结构控制方程中消除输入信号与偏差实现进一步精简;然后,采用梯度下降算法更新简化型LSTM神经网络的参数;最后,通过2个时间序列基准数据集及污水处理过程出水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质量浓度预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显著降低预测精度的情况下,所设计的模型能够缩短训练时间,减少LSTM神经网络的计算复杂度,实现时间序列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刘国镇  薛祥峰  常海涛 《电池》2021,51(5):502-504
使用Minitab软件进行全因子实验设计(DOE),研究电解液浓度和用量对碱性锌锰电池大电流脉冲放电性能的影响.放电曲线、直流阻抗(DCIR)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比表明,当电解液浓度为26%、用量为1.061 ml时,LR6电池的脉冲放电性能最优,可以在模拟门锁模式下放电8498次.  相似文献   
8.
风电出力的随机性以及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充电需求的不确定性给电力系统调度带来了挑战。在传统确定性机组组合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电力系统日前调度面临的不确定问题,提出了充分考虑风电与电动汽车双重不确定性的随机优化调度及备用计算模型。首先,对于风电出力不确定性,采用基于场景分析的两阶段随机优化方法,并使用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GAN)来生成风电场景。其次,对于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不确定性,将其分为可调度与不可调度两类。可调度电动汽车根据其出行规律采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并建立了EV充电聚集商模型;不可调度电动汽车通过K-means聚类分析得到其典型负荷曲线,并将其并入系统常规负荷中。最终建立了基于多场景分析考虑EV充电聚集商的两阶段随机机组组合模型,并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合成生物学在多个领域崭露头角,在农残检测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合成生物学模块化和工程化指导思想,各种基因部件的多样化组合为农残检测提供更多方案。简便、耐用、低成本、原位检测等特点也使其较传统检测手段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但与此同时,合成生物学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也受到复杂检测环境和生物安全性等问题的影响。结合目前合成生物学在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测中的应用与创新实例,归纳合成生物学在农残检测中应用的原理,分析并探讨合成生物学技术未来在农残检测中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13X分子筛对不同初始pH的Pb(Ⅱ)溶液中Pb(Ⅱ)的吸附量、吸附速率及吸附机理,以及分子筛的碱性对溶液pH的改变。结果表明,1 g/L的13X分子筛的碱性为10^-5mol/g,Pb(Ⅱ)溶液pH为3.0~9.0时,分子筛自身的碱性会使反应溶液pH升高。当Pb(Ⅱ)溶液pH由3.0升高至12.0时,分子筛对Pb(Ⅱ)的去除率由65.1%增大至99.7%。Pb(Ⅱ)溶液pH为5.0~7.0时,13X分子筛对Pb(Ⅱ)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k_2由1.72 g/(mmol·min)增大至2.85 g/(mmol·min),而当pH达到Pb(Ⅱ)开始形成沉淀时(pH>7.0),吸附速率显著降低。13X分子筛对Pb(Ⅱ)的去除机理主要为离子交换,当溶液内开始出现Pb(Ⅱ)的沉淀时,离子交换量降低,pH=10时,离子交换量仅占总去除量的30.2%。反应过程中由于13X分子筛自身的碱性和Pb(Ⅱ)易形成羟和配离子的特性,反应体系pH会在pH<7.0形成酸性缓冲区域和8.0~10.0范围内形成碱性缓冲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