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0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31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72篇
化学工业   273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16篇
建筑科学   220篇
矿业工程   21篇
能源动力   40篇
轻工业   25篇
水利工程   776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篇
冶金工业   1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巢湖受周围城市工业化及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影响,湖区及流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近几年巢湖水质达到重富营养化水平。引江济巢工程是改善巢湖水质的重要工程措施,采用EFDC生态动力学模型模拟了巢湖不同调水流量、调水线路、调水时间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引江济巢工程在一定程度、时间上使巢湖湖区水质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若入湖水质不达标,调水也增加了巢湖的富营养化风险。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要求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氮素等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元素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原排放标准已经不再适用。在原有构筑物基础上,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增加构筑物和相关设备,提高污水厂脱氮能力,满足新实施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5.
6.
根据2017~2018年芡河湖水质监测数据,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营养指数法对芡河湖水质及富营养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不参与评价的情况下,芡河湖湖体水质整体为优;各指标的综合污染指数为10. 39,总磷为芡河湖首要污染物,湖水中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污染比较严重,浓度均劣于Ⅲ类水质要求。芡河湖水体营养化指数为57. 9,水质处于轻度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程度加剧。氮含量过高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厌氧氨氧化作为一种新兴的脱氮技术,与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相比,在处理高氨氮废水时具有脱氮效率高、无需外加碳源、污泥产量低等优点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叙述了厌氧氨氧化作用原理和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实例,以期为污水处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因工程菌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应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实验模拟了自然状况下水体富营养化的一般过程 ,利用基因工程菌消氮细菌及沉淀细菌对实验水体进行生物修复。得出结论 :在微生物处理下 ,水体的营养物质浓度不断降低 ,水体的浊度下降 ,透明度升高 ,使得实验水体的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孙恩呈  商平 《非金属矿》2007,30(6):47-49,62
对废弃玄武岩岩棉通过改性去除富营养化水中的磷,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加热、浓度为1%的NaOH改性的岩棉对磷的去除效果最佳,当水体中总磷的浓度为0.58~0.85mg/L时,在改性岩棉用量为每7g/100mL、吸附时间为90min、pH为7.2的试验条件下,总磷的去除率为50%以上,使用后的岩棉经再生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太湖污染底泥生态疏浚工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太湖面临着严峻的富营养化问题,太湖污染底泥生态疏浚工程已经开始启动,但是关于太湖清淤的问题,专家们仍存在不同的见解。针对目前存在的几种观点,认为首先要对太湖疏浚进行前期研究,然后开展太湖示范工程,对污染底泥的空间分布规律、水质影响程度和机制、疏浚和处置技术、环境和生态效应等关系的科学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而为污染底泥的疏浚和处置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