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7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完全免费 | 191篇 |
专业分类
无线电 | 868篇 |
出版年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61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73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摘要对B^ 注入的n-on-p平面结和分子束外延(MBE)技术原位铟掺杂的n-on-p台面异质结的碲镉汞(HgCdTe)长波光伏探测器暗电流进行了对比分析.与n-on-p平面结器件相比,原位掺杂的n-on-p台面异质结器件得到较高的零偏动态阻抗一面积值(RoA).通过与实验数据拟合,从理论上计算了这两种结构的器件在不同温度下的RoA和在不同偏压下的暗电流,得到一些相关的材料和器件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量PC型HgCdTe探测器的动态响应,发现在工作温度(77K)下,激光辐照后,探测器的电导率产生改变(记忆),电阻变化率提高,这种现象在工作温度下能长期保持。当升温(至室温)后,记忆功能消失。本文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研究和机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5.
用最新发表的HgCdTe材料的光学常数对MBE工艺生长的HgCdTe/CdTe/GaAs材料的透射光谱进行了理论计算,对受生长工艺破坏的衬底背面再次进行抛光处理,消除因表面不平整引起的漫反射效应,使实验测量得到的光谱曲线与理论计算结果很好地吻合,由此得到的HgCdTe和CdTe外延层的厚度和解理面上用显微镜测量的数值相同。 相似文献
6.
首次报道了集成中波 1/中波 2 (MW1/MW2 )的HgCdTe红外双色探测器的材料生长、器件制备及其性能 .采用分子束外延 (MBE)技术 ,生长了p p P N型Hg1-xCdxTe多层异质结材料 .通过B+ 注入、台面腐蚀、爬坡金属化、台面侧向钝化及互连等工艺 ,得到了 80元的原理型HgCdTe红外双色探测器 .纵向上背靠背的 2个光电二极管分别有电极输出 ,确保了空间上同步和时间上同时的探测 ,并能独立地选择最佳工作偏压 .它适于常规的背照射工作方式 ,且有大的空间填充因子 .在液氮温度下 ,2个波段的光电二极管截止波长λc 分别为 3.0 4 μm和 5 .74 μm ,对应的R0 A值为 3.85× 10 5Ωcm2 和 3.0 2× 10 2 Ωcm2 .测得MW1、MW2的峰值探测率Dλp 分别为 1.5 7× 10 11cmHz1/2 /W和 5 .6 3×10 10 cmHz1/2 /W .得到 2个波段的光谱响应 ,且MW2光电二极管的光谱串音为 0 .4 6 % ,MW1光电二极管的光谱串音为 6 .34% . 相似文献
7.
8.
9.
室温短波碲镉汞焦平面技术在军事与航天工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列阵中探测器的尺寸正不断减小,这使得常规工艺形成的光伏探测器,其有效光敏面面积扩大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利用激光诱导电流(LBIC)检测系统测试了室温短波碲镉汞n—on—p芯片的光响应分布,证实了有效光敏面扩大的存在.从实验结果看,结区的侧向扩散收集效应是造成目前常规工艺形成的光伏器件光敏面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