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9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93篇
电工技术   49篇
综合类   258篇
化学工业   85篇
金属工艺   26篇
机械仪表   60篇
建筑科学   100篇
矿业工程   204篇
能源动力   48篇
轻工业   13篇
水利工程   42篇
石油天然气   3655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75篇
一般工业技术   40篇
冶金工业   9篇
原子能技术   89篇
自动化技术   1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井间是剩余油的主要分布区域,为探测井间剩余油,提高采收率,提出了基于全空间几何因子的瞬变电磁井间勘探方法。在本井使用线圈发射、邻井使用线圈接收,根据瞬变电磁场理论,在阶跃信号的激励下发射线圈在地层中激发出沿圆周方向的闭合瞬变电场,该电场在导电地层中产生与地层电导率呈正比的涡流。由Doll地层环模型可知,地层中的涡流在空间任意点激发得到与地层电导率成正比的二次场响应信号(有用信号),并可表示为空间各点电导率的加权平均值,其权重即为井间瞬变电磁勘探的全空间几何因子;全空间几何因子集中分布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附近,其它区域分布较少,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两侧呈现不同的极性;对瞬变电磁响应与地层电导率、井间距和源距的变化规律研究可知,瞬变电磁井间勘探有用信号随着地层电导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井间距的增加单调减小,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处于同一深度时该响应信号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地层压力测井解释方法较多,但大多数方法基于欠压实沉积理论并局限于单一的地层岩性,尤其是针对盆地边缘山前深层构造,单一测井参数确定地层压力误差较大,且无法解释沉积压实机制以外的异常高压。为此,将多种异常高压机制相关的测井参数进行综合解释,建立适合山前复杂构造的地层压力测井多参数计算模型,评价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泉背斜高探1井的地层压力剖面,其计算结果与钻井实测数据吻合,相对误差小于3.00%.同时,基于原始沉积加载—卸载过程力学原理,利用地层压力测井多参数分析判别出高泉背斜深层各层系异常高压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4.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发育火成岩油藏,但其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十分复杂。运用岩性鉴定、岩心实测、成像测井、常规测井和试油测试等资料,总结出该区石炭系火成岩孔隙-裂缝储集空间组合特点与规律,即总孔隙度为基质孔隙度和裂缝孔隙度之和,总渗透率为基质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之和,对于裂缝不发育的储层总渗透率近似为基质渗透率。以岩心实测为约束,运用三孔隙度曲线多元回归和FMI成像测井识别有效裂缝等方法,分别建立了基质、裂缝和总体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与实测储层物性对比验证,模型合理,为车排子凸起火成岩储层物性评价提供新手段,对其它地区火成岩油藏储层评价提供了借鉴。以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为基础,结合多项钻井、录井和试油资料,建立了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成岩油藏油层判识标准。  相似文献   
5.
6.
核磁测井技术在得到广泛使用的同时,测量模式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就核磁测井仪器的重油采集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分析,该采集模式的G·TE分布适合进行稠油样品的测量,也适合进行D-T2谱的反演。本文建立了针对核磁共振重油测量模式的D-T2二维反演分析方法,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在实验室刻度桶模拟测井中得到很好的水信号,初步证明该方法的准确性。通过渤海实际井测量案例分析再次证明了重油采集模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井曲线解释可以获得地层岩性、电性以及孔渗饱等地层参数,然而,实际应用中时常出现部分测井数据失真或缺失的情况,而重新测井不仅价格昂贵且实现较困难。目前基于传统的线性假设和统计分析的测井曲线重构方法已不能满足储层特征的精细描述要求。门控循环单元(GRU)神经网络是一种适合于解决非线性和时序性问题的新型深度学习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的最新成果,提出使用GRU神经网络进行测井曲线重构。该方法兼顾了测井数据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数据随储层深度变化的趋势及历史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对实际资料进行试算,并与多元回归方法结果对比,表明GRU网络模型取得了良好的重构效果,为测井曲线重构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涩北二号气田第四系七个泉组经证实存在一定数量的低阻气层,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低阻气层的识别难度加大,由于对其成因机制认识不清,导致部分低阻气层被忽略。因此,综合岩心、薄片、物性、扫描电镜、X衍射及测井等资料,在准确识别低阻气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剖析研究区低阻气层的形成原因。分析结果表明,高地层水矿化度以及由储层岩石粒度细、孔隙结构复杂、构造幅度低所导致的高束缚水含量是研究区低阻气层形成的主要原因,而黏土矿物的附加导电性、导电矿物富集、砂泥岩薄互层和外部钻井液侵入等因素则进一步使气层电阻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气测录井、地化分析、现场解吸测试等手段,证实了气测录井资料定性判断页岩含气性特征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并针对延长油气区长7段陆相页岩选取了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进行了含气性定性分析;重新分析和确定了页岩现场解吸实验中的损失时间,对USBM法中提钻过程中的损失时间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改进的USBM法来恢复损失气量。通过现场解吸实验,定量刻画了长7段页岩含气量,总含气量为1.87~5.23 m~3/t,平均含气量为3.51m~3/t,其中解吸气含量为0.28~2.14m~3/t,损失气含量为0.49~4.34m~3/t,残余气含量为0.17~0.61m~3/t。延长组页岩整体含气量不高、含气丰度低,总含气量随着深度具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与定性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