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红外辐射大气透射比的简易计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简述了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输时衰减的物理原因,研究了计算光谱透射比的方法。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得到了大气中水汽(H2O)、CO2的光谱吸收系数,推导了水汽吸收系数与温度、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在给定气象条件下计算大气透射比的方法。最后举例计算了大气在0.3~13.9μm波段的光谱透射比。本方法在工程应用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标红外辐射特性测量是目标特征获取和识别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大气透过率修正是大气中目标辐射测量必需的一个环节.在传统的辐射测量方法中,利用大气观测设备和大气辐射传输计算软件测量计算大气透过率及程辐射,不确定度在10~20%左右,而目标红外辐射反演精度在12~23%左右.为提高辐射反演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辐射测量方法,利用目标附近的参考黑体精确测量目标和红外系统之间的大气透过率,并给出了大气透过率计算模型和目标红外辐射反演模型.分析表明,新方法的大气透过率测量不确定度约为6~10.5%,目标辐射反演精度优于3.5%.利用中波红外相机进行了目标红外辐射测量实验,结果显示,传统方法的目标辐射反演精度为7.5~24.7%,新方法为0.1~3.4%.新方法对于提高目标红外辐射反演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红外辐射测量的大气修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中目标辐射特性的测量必然受到大气的影响,为了得到目标本征的辐射特性,必须对大气进行修正.介绍了红外目标辐射测量中的大气透过率修正原理和必要性,给出了几种获得外场大气透过率的方法,并对其大气修正精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利用已经建立的通用大气辐射传输软件(CART)中嵌入的我国典型地区大气模式,分析了红外波段大气透过率随月份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用国外模式近似可能带来的误差.结果分析表明:我国典型地区大气透过率随月份变化很大,夏季比冬季要小10%以上,相邻两个月之间的红外大气透过率之差可能达到10%左右;采用近似国外模式带来的误差可达到50%以上.这些结果进一步说明:在大气遥感、目标辐射测量、图像仿真和光电工程的设计与性能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中,我国区域内的大气透过率的准确计算必须考虑我国的大气模式及月份. 相似文献
7.
不同版本HITRAN数据库中红外波段上行传输透过率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不同版本数据库对透过率计算精度的影响,利用逐线积分辐射传输模式,对比分析了HITRAN 2k、HITRAN 04和HITRAN 08数据库在中红外波段(2~12μm)、四种初始高度(1、10、15、20 km)上行大气传输分子透过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4种初始高度上,04版本的平均绝对偏差均比2k版本小,而且在某些波段上对应的绝对偏差均较大:在1 cm-1分辨率时,仅考虑CO2吸收,04、2k版本对应的最大绝对偏差为0.338(2.696μm)和0.394(2.749μm);在0.1 cm-1分辨率时,考虑7种分子吸收,04、2k版本对应的最大绝对偏差达到了0.95(4.191μm)和0.936(3.568μm)。在计算中红外波段不同初始高度上行大气传输透过率时,采用旧版本的HITRAN数据库在某些波段会产生相当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