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国内免费   4篇
  完全免费   22篇
  无线电   5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空背景长波红外大气透过率的仿真计算方法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红外光波波段海空背景大气透过率的仿真计算在原有理论计算的基础上,修正了海背景中大气饱和水汽压的计算,推出了沉积水量的表达式,考虑了不同高度分子吸收问题,分别拟合出了在海平面水平路程上由波长和沉积水层厚度决定的水汽光谱透过率函数以及由波长和路程长决定的二氧化碳光谱透过率函数,分析了臭氧的影响,给出了大气透过率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2.
红外辐射大气透射比的简易计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路远  凌永顺 《红外技术》2003,25(5):45-49,53
简述了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输时衰减的物理原因,研究了计算光谱透射比的方法。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得到了大气中水汽(H2O)、CO2的光谱吸收系数,推导了水汽吸收系数与温度、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在给定气象条件下计算大气透射比的方法。最后举例计算了大气在0.3~13.9μm波段的光谱透射比。本方法在工程应用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种计算红外辐射大气透过率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分析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播的影响因素出发,分别给出大气吸收、大气散射和气象衰减的衰减系数,并计算出倾斜路程的海平面水平等效路程,最后给出一种计算红外大气透过率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基于实时标校的红外辐射测量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标红外辐射特性测量是目标特征获取和识别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大气透过率修正是大气中目标辐射测量必需的一个环节.在传统的辐射测量方法中,利用大气观测设备和大气辐射传输计算软件测量计算大气透过率及程辐射,不确定度在10~20%左右,而目标红外辐射反演精度在12~23%左右.为提高辐射反演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辐射测量方法,利用目标附近的参考黑体精确测量目标和红外系统之间的大气透过率,并给出了大气透过率计算模型和目标红外辐射反演模型.分析表明,新方法的大气透过率测量不确定度约为6~10.5%,目标辐射反演精度优于3.5%.利用中波红外相机进行了目标红外辐射测量实验,结果显示,传统方法的目标辐射反演精度为7.5~24.7%,新方法为0.1~3.4%.新方法对于提高目标红外辐射反演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红外辐射测量的大气修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中目标辐射特性的测量必然受到大气的影响,为了得到目标本征的辐射特性,必须对大气进行修正.介绍了红外目标辐射测量中的大气透过率修正原理和必要性,给出了几种获得外场大气透过率的方法,并对其大气修正精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典型地区大气模式的红外透过率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秀红  魏合理 《激光与红外》2008,38(11):1090-1093
利用已经建立的通用大气辐射传输软件(CART)中嵌入的我国典型地区大气模式,分析了红外波段大气透过率随月份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用国外模式近似可能带来的误差.结果分析表明:我国典型地区大气透过率随月份变化很大,夏季比冬季要小10%以上,相邻两个月之间的红外大气透过率之差可能达到10%左右;采用近似国外模式带来的误差可达到50%以上.这些结果进一步说明:在大气遥感、目标辐射测量、图像仿真和光电工程的设计与性能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中,我国区域内的大气透过率的准确计算必须考虑我国的大气模式及月份.  相似文献
7.
不同版本HITRAN数据库中红外波段上行传输透过率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不同版本数据库对透过率计算精度的影响,利用逐线积分辐射传输模式,对比分析了HITRAN 2k、HITRAN 04和HITRAN 08数据库在中红外波段(2~12μm)、四种初始高度(1、10、15、20 km)上行大气传输分子透过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4种初始高度上,04版本的平均绝对偏差均比2k版本小,而且在某些波段上对应的绝对偏差均较大:在1 cm-1分辨率时,仅考虑CO2吸收,04、2k版本对应的最大绝对偏差为0.338(2.696μm)和0.394(2.749μm);在0.1 cm-1分辨率时,考虑7种分子吸收,04、2k版本对应的最大绝对偏差达到了0.95(4.191μm)和0.936(3.568μm)。在计算中红外波段不同初始高度上行大气传输透过率时,采用旧版本的HITRAN数据库在某些波段会产生相当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8.
利用GENLN2逐线光谱透射率数据库和RTTOV7快速辐射传输模式,计算了风云三号A星(FY-3A)红外分光计(IRSR)的快速透射率系数,在此基础上计算了IRSR的通道大气透射率和权重函数,结果表明IRSR大多数通道权重函数分布曲线与HIRS/3相应通道趋于一致,通道能量贡献峰值高度(气压层)与设计要求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9.
基于神经网络的红外辐射大气透过率建模及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席剑辉  李晴晴  傅莉 《红外》2014,35(2):33-36
基于定点测量的标准黑体温度实验数据,建立大气透过率的神经网络估计模型。在不同距离测量黑体温度后,引入BP网络自适应学习测试数据的潜在规律,建立大气透过率与当前测量距离及测试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精确计算目标的实际温度。仿真结果表明,用本文方法所建的BP网络可以有效地学习样本信息,建立的非线性大气透过率模型解决了大气透过率因影响因素复杂计算难度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晴空背景下地基红外告警系统作用距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用距离是红外告警系统的重要参数指标,其大小由告警系统、目标和背景等的特点决定。对晴空背景下红外告警系统的作用距离进行了研究,充分考虑了大气传输和大气辐射的特点,建立了作用距离的理论计算模型,结合计算模型和典型数据,针对面目标和点目标两种情况,计算了不同目标高度和不同目标高度角时大气对作用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目标飞行高度一定时,只有当目标高度角大于一定角度时目标才可能被探测,该角度随目标的飞行高度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