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24篇
  免费   1475篇
  国内免费   439篇
电工技术   333篇
综合类   1033篇
化学工业   2373篇
金属工艺   993篇
机械仪表   1080篇
建筑科学   711篇
矿业工程   290篇
能源动力   571篇
轻工业   1968篇
水利工程   310篇
石油天然气   424篇
武器工业   138篇
无线电   8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16篇
冶金工业   620篇
原子能技术   120篇
自动化技术   74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348篇
  2020年   429篇
  2019年   444篇
  2018年   421篇
  2017年   499篇
  2016年   470篇
  2015年   479篇
  2014年   661篇
  2013年   768篇
  2012年   815篇
  2011年   888篇
  2010年   659篇
  2009年   649篇
  2008年   549篇
  2007年   741篇
  2006年   776篇
  2005年   633篇
  2004年   477篇
  2003年   482篇
  2002年   485篇
  2001年   392篇
  2000年   292篇
  1999年   255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6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5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金属材料难以避免地会经常产生表面吸附与腐蚀,从而造成材料表面腐蚀失效,给生命安全与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危害与损失,研发高效的金属表面防护涂层是一种关键技术手段。利用自由基共聚法,制备了兼具高疏水性与优异的防腐功能的有机硅-丙烯酸酯复合树脂材料。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原子力显微镜、接触角以及腐蚀溶液浸泡等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化学结构、形貌及性能的测试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涂层的表面呈现典型的纳米级粗糙结构,分布着微纳米富硅储液池;复合树脂在金属表面成膜后可显示很高的疏水特性,其表面水滴的前进、后退接触角(θAθR)分别为106和94 °,优异的疏水性能使其可应用于高效油水分离;该涂层对常见液体以及脱氮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均显示出优异的防吸附性能,特别是该复合树脂涂层还具有良好的抗酸、碱、盐腐蚀性和机械稳定性。上述结果表明,有机硅-丙烯酸酯复合树脂涂层在诸多领域均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是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定量分析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采用表面自由能理论与改进水煮法分别进行评价。首先采用接触角测量试验测定了25 ℃条件下沥青、改性沥青、老化沥青与花岗岩、石灰岩、辉绿岩的表面能参数,并计算出不同沥青-集料系统的黏附功与剥落功,以黏附功与剥落功的绝对比值ER作为黏附性评价指标。同时以通过改进水煮法得出的沥青质量损失率F作为定量指标,对表面能理论试验结果加以验证。结果表明:掺入改性剂的90A沥青表面能减小了2.5%~6.2%,改性后的沥青-集料系统水稳定指标ER增加了1.9%~7.8%,黏附性增强,其中掺抗剥落剂的改善效果最好,沥青老化后ER值减小了4.3%~9.2%,黏附性减小。同类型沥青与不同种类集料的黏附性排序为沥青-石灰岩>沥青-辉绿岩>沥青-花岗岩,同种类集料与不同类型沥青的黏附性排序为90PA>90HC>90C≈90H>90A。通过延长水煮时间的改进水煮法得到的黏附性等级差异明显,其结果与表面能评价结果相同。评价指标ER与质量损失率F呈线性负相关,验证了表面能评价体系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从标准及不同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介绍了医用防辐射服,重点综述了含铅防辐射服的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和防辐射服的制备方法(纺丝法、涂覆法及热压成型等),同时还对含有不同无铅屏蔽材料(如稀土元素、钨、铋、碳纳米管、聚酰亚胺、聚醚醚酮等)防辐射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鲁军辉  李俊明 《化工学报》2022,73(9):3870-3879
不凝性气体制约换热设备安全和系统效率,为研究不凝性气体-蒸气于水平管外自然对流凝结换热机理和特性,实验测量了不凝性气体He、N2、CO2质量分数分别为1.16%~18.18%、7.56%~60.86%、11.39%~70.95%,壁面过冷度为5~25 K,总压力为5~101 kPa的H2O-He、H2O-N2、H2O-CO2自然对流条件下水平管外凝结换热特性,对比分析了H2O-He、H2O-N2、H2O-CO2的不凝性气体质量含量、壁面过冷度以及压力因素的影响。压力和壁面过冷度一定,相同质量分数时,实验凝结传热系数与Nusselt理论解的比值(Q/QNu)由大到小依次为:H2O-CO2、H2O-N2、H2O-He;相同摩尔分数时,Q/QNu由大到小依次为:H2O-He、H2O-N2、H2O-CO2。相同总压力和不凝性气体质量分数时,H2O-He的Q/QNu随着壁面过冷度的增加下降最为缓慢。相同不凝性气体质量分数和壁面过冷度时,H2O-He的Q/QNu值最小,其受压力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催化裂化柴油馏分烃分子在离子液体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C6mim][BF4])中的扩散行为,采用分子模拟方法,以烃分子/[C6mim][BF4]共混模型体系为研究对象,计算不同烃分子在[C6mim][BF4]体系中的均方位移,分析烃分子与[C6mim][BF4]的相互作用,并讨论烃分子尺寸对共混体系自由体积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饱和烃分子比芳烃分子更容易在[C6mim][BF4]体系中进行扩散;饱和烃分子与[C6mim][BF4]的相互作用以范德华作用为主;随着芳烃环数增多,芳烃分子与[C6mim][BF4]的静电作用逐渐增强,对于三环芳烃,静电作用是其与[C6mim][BF4]间的主要相互作用。分子体积越小、与离子液体相互作用越强的烃分子对应的共混体系自由体积分数越小。  相似文献   
6.
7.
8.
六氟磷酸锂(LiPF6)电解液中的游离酸含量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需要及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因LiPF6电解液热稳定性差,在常温下水解,实验提出了在低温条件下,采用等量加入的线性滴定法测定LiPF6电解液中游离酸含量的方法。以氢氟酸-碳酸酯溶液为试验对象,测定出氢氟酸在0 ℃时的形成常数,作为后续计算的依据;控制测定温度在0 ℃左右,将0.50 mol/L KCl水溶液与LiPF6电解液样品按体积比1∶1混合得到测试液,以0.010 mol/L NaOH标准滴定溶液进行滴定,至pH 7.0为终点;通过Johansson函数式计算并做图,进而得到滴定终点,再求得电解液中游离酸含量。探讨了常用添加剂和LiPF6电解液中的碳酸酯有机溶剂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者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可忽略。将实验方法用于实际样品分析,测定结果与电位滴定法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5)在0.35%~1.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9.6%~101%之间。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双孔爆破时炮孔间距和额外自由面对爆破过程中爆破损伤的影响,基于RHT(Riedel-Hiermaier-Thoma)损伤本构建立了多组三维数值模型,利用模型损伤云图研究不同爆破条件下的岩石爆破过程,通过自定义变量—有效损伤率的变化探究炮孔周围岩石损伤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炮孔间距的增加,岩石有效损伤率逐渐递减,相同截面处的有效损伤率在炮孔间距最小的方案中最大,相邻炮孔间的爆破能量叠加作用随炮孔间距的增大而减弱,合适的炮孔间距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爆破效果;岩石有效损伤率随着自由面到炮孔中心处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爆破能量倾向于向自由面方向传播,额外自由面对爆破能量分布的影响随自由面与炮孔间距的增大而减弱。数值模拟结果对研究双孔爆破能量的传递法则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2,48(21):31245-31254
Optimization binding system for refractory castables is significant to enhance the service performance. Hydrotalcite has been considered a promoter for high-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basic castables, however, its binding property remains to be improved befor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is work, the thermal activated Mg–Al hydrotalcites were incorporated in magnesia castables, and the mutual influence of pre-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hydration, microstructure, and strength of castables was investigated. The 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construction of calcined hydrotalcite took place in the hydration process and effectively motivated the hydrolysis. Hydrate was thus promoted and a relatively dense microstructure of magnesia castables was confirmed by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analysis. Hydrotalcite pre-calcinated at 300 °C contributed to the highest early strength for castable, and the high-temperature properties also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at of other pre-calcinated hydrotalcite-adding. The enhancement mechanisms of calcined hydrotalcite were attributed to the two following reasons: (ⅰ) the modified microstructure of magnesia castables from the early stage by hydration process, (ⅱ) the further enhanced sinterability inspired by the appropriate thermal activation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