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07篇
电工技术   42篇
综合类   57篇
化学工业   20篇
金属工艺   42篇
机械仪表   45篇
建筑科学   65篇
矿业工程   24篇
能源动力   14篇
轻工业   22篇
水利工程   14篇
石油天然气   21篇
武器工业   12篇
无线电   12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3篇
冶金工业   24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2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叠网络的社区发现是复杂网络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为了提高网络中重叠社区发现的时间效率,提出一种基于边图的线性流重叠社区发现算法LBSA。算法首先对于边图网络中的边进行随机的依次处理,完成节点的初步社区划分,再将其中重叠小社区合并到相似度最大的其他大社区中得到最终的社区。通过以上步骤,算法能够以接近线性的时间复杂度得到网络的重叠结构。从最终的实验结果来看,与其他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够在更短的时间有质量地发现网络中的重叠社区。  相似文献   
2.
Overlapping community detection has become a very hot research topic in recent decades, and a plethora of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But, a common challenge in many existing overlapping community detection approaches is that the number of communities K must be predefinedmanually. We propose a flexible nonparametric Bayesian generative model for count-value networks, which can allow K to increase as more and more data are encountered instead of to be fixed in advance. The Indian buffet process was used to model the community assignment matrix Z, and an uncollapsed Gibbs sampler has been derived.However, as the community assignment matrix Z is a structured multi-variable parameter, how to summarize the posterior inference results and estimate the inference quality about Z, is still a considerable challenge in the literature. In this paper, a grap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based graph classifier was utilized to help to summarize the results and to estimate the inference quality about Z. We conduct extensive experiments on synthetic data and real data, and find that empirically, the traditional posterior summarization strategy is reliable.  相似文献   
3.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综述文献进行网络结构分析可为新冠疫情的应对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采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综述文献的引文数据进行共被引网络分析,经统计发现文献共被引网络的度分布呈幂律分布,网络连通性较强且存在小世界现象。运用团渗流算法对其进行重叠社团挖掘,检测到7篇同时跨3个社团的核心文献,结合被引频次对网络重叠节点的功能进行验证。借助网络重叠节点的ID符号、介数中心性指标发现相应研究主题间联系紧密。通过不同特征的重要网络节点,能够有效挖掘到相关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大跨度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架施工现场重叠预制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复杂且样本不平衡,当前基于数据挖掘的暂态稳定评估方法只追求对不稳定样本的识别精度,忽略了重叠区域样本难分类的问题,导致其综合性能未得到实质性的提升。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计及样本不平衡与重叠的暂态稳定评估方法。所提方法通过焦点损失函数来修正轻梯度提升机(LightGBM),自动根据样本的类别以及是否处于重叠区域中的“灰色地带”赋予其不同的权重,从而优化梯度下降的方向。该方法在提升对不稳定样本识别精度的同时,也减少了对稳定样本的误判。在修改的IEEE 68节点系统和中国某省级电网上的算例表明,所提方法在含有噪声且不平衡的数据集上有良好的评估性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发展,既有地铁车站及隧道结构不可避免地会与邻近新建工程相互影响。针对此问题,本文以北京某邻近地铁6号线车站及区间隧道的超近距离基坑工程实测资料为基础,运用MIDAS/GTS软件建立了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基坑施工进行了全过程动态模拟。通过数值分析和实测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既有交叠地铁车站及隧道对超近距离基坑施工的影响及响应。结果表明:由于既有结构刚度大于土体刚度,会影响基坑开挖产生的土体位移场,使既有结构侧土体隆起明显小于无结构侧、隆起减小速度明显大于无结构侧;既有结构的存在同样会影响围护桩的变形,使既有结构侧的桩侧移量小于无结构侧;随着平面内与基坑距离和平面外与基坑竖向距离的变化,既有结构的位移响应会有所不同;平面内与基坑距离和截面刚度变化,既有道床和轨道也会有不同的响应。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超近距离施工及交叠隧道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用地变得越来越紧张。为了节约用地,城市多层重叠高架桥应时而生。本文主要研究了高架桥单墩三层箱梁结构同步施工技术,该技术具有施工时间短、施工成本低、占用场地小、材料周转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富水地层中重叠隧道施工引起土体变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叠隧道施工易产生隧道结构不稳定和地层变形等问题。重叠隧道富水地层施工时,土层开挖应力释放和地下水渗流共同作用使得地层和隧道变形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增加了施工难度。以深圳地铁5号线重叠隧道为背景,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开挖应力释放和渗流作用在重叠隧道施工不同阶段对隧道结构和土层变形的影响,得到富水地层重叠隧道施工土层变形规律,同时提出了控制地层变形措施。重叠隧道下洞施工时,采用设置超前注浆支护能有效控制开挖应力释放引起拱顶沉降,开挖完成后隧道拱顶在渗流作用下沉降稳定,而隧道上覆土层因失水固结产生较大工后沉降,同时地表沉降槽深度和半径在渗流作用下不断增大;为避免下洞隧道在渗流作用引起上洞隧道整体沉降,上洞在下洞施工引起土体变形稳定后进行施工。上洞开挖应力释放引起较大地层沉降,开挖应力释放引起较大地层沉降,渗流因素引起地层工后变形较小,地表沉降槽深度迅速增大而影响半径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
郭嘉  陈子坚 《城市建筑》2013,(8):240-241
本文介绍了河海大学第一栋文科实验楼的创作理念,阐述了如何运用体块的扭转、重叠、交织、穿插,从而解决复合功能的问题。方案通过以上手法,形成活跃的建筑形象,为严谨的工科学校带来浪漫的节奏,突出了理性与浪漫交织这一构思。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结构重叠网格方法对栅格翼导弹的粘性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相对于单一结构网格而言,该方法不但降低了网格生成难度,提高了网格质量,而且大幅度降低了网格数量,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靠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