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7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2篇
机械仪表   7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4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近年来,常用离子束混合法来研究二元金属系统的合金化问题。但是,在用离子束混合法研究类金属-金属二元系统结构变化方面,除掉Si与Pt、Pd等金属的单层膜反冲混合外,迄今还未见有研究资料发表。然而,类金属元素在金属的离子束表面改性中,以及在用其它方法形成非晶态等的研究中,是常用的元素。因此,研究类金属-金属在离子束作用下的结构变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形概念反材料研究中的若干分形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研究了B~+、P~+离子在不锈钢S.S.316L和Ni二种金属中的低温注入。对样品表层进行了电子衍射结构分析和阳极极化曲线,线性极化阻力(R_P)的电化学腐蚀性能测定。结果表明B~+、P~+离子注入使这两种金属的抗腐蚀性能明显改善,尤其在注入表面形成非晶态结构时,其抗腐蚀性能有显著的提高;并且在二次离子质谱分析所得到的注入离子浓度分布与在同一样品上进行多次阳极极化曲线所显示抗腐蚀性能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即注入表面离子浓度高峰的地方其抗电化学腐蚀的稳定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Cu—Ag及Fe—Ti系多层膜和Fe—Cr及Fe—Ti系单层膜的低温(LN_2)离子束混合。用掠射X线衍射和透射电镜测定了多层膜混合样品的结构和亚稳相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Cu—Ag及Fe—Ti系混合膜分别是单相亚稳的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固溶体,固溶体的点阵常数随成分近似成直线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合报导了清华大学近年来在离子注入和离子束混合金属表面改性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N~+离子注入使GCrIS等近十种钢材的耐磨性能提高几倍到上百倍。钢材的热处理状态、离子注入剂量、剂量率对钢材的注入效果有很大影响。N~+离子注入对车刀耐磨性无明显改善。电化学性能研究说明,B~+、P~+离子注入显著地改善了镍和S.S.316L在水溶液中的抗蚀性能。电子衍射分析表明,某些试样得到了非晶态结构。用离子束混合方法分别在Cu-Ag系和Fe-Ti系中得到一系列单相亚稳态合金,它们的点阵常数与成分呈稍有隆起的直线关系。其中Fe_55Ti_45得到非晶态,并研究了其加热转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锤上模锻高温形变淬火回火新工艺和研制的高碳低合金钢球作了介绍。球磨机是广泛用于选矿、水泥生产、磨煤发电及化肥生产的大型研磨设备。磨球是大宗易磨损消耗件,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消耗近百万吨各种规格磨球,是各类易磨损件中  相似文献   
7.
AlN/W多层体共烧过程中的应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1850℃高温烧结AlN/W多层体烧结应力状态和产生原因,结果表明AlN与W在1850℃共烧时,不同阶段烧结应力状态有所不同,在升温阶段,W层受平面拉应力作用,W层烧结速率降低,导致表面W膜内存在的大量空洞,而内部W布线受到径向拉应力的作用,在保温阶段,与表面W焊盘接触的AlN受到拉应力的作用,与内部W线接触的AlN受到环向拉应力的作用,由于环向拉应力的存在,导致AlN的烧结速度帮烧结密度显  相似文献   
8.
微组装Teflon/Si3N4多层膜的结构和微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离子束增强交替溅射聚四氟乙烯和氮化硅靶的方法制备出微组装的Teflon/Si3N4多层膜,并通过PHI-5300,FT-IR2000,XRD和AFM/FFM等测定了多层膜的结构,力学性能和微观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9.
刘长洪  李文治  李恒德 《金属学报》1994,30(19):318-322
研究了双离子束沉积TiC薄膜的形成.离子束反应溅射膜的显微硬度比CH_4高子束增强沉积膜的显微硬度高.XPS,TEM和AES分析表明后者硬度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CH_4离子束轰击引入过量的自由碳原子.  相似文献   
10.
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方法制备了SiN薄膜,其中Si由一束Ar离子从Si靶上溅射下来,在溅射沉积的同时,以一束N离子轰击正在沉积的膜层,于是获得了SiN膜。采用卢瑟福背散射、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对膜层的成分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膜面平整,膜层为非晶或微晶结构,由Si和βSi3N4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