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5篇
能源动力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商业零售企业的全面计算机辅助管理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课题。以“进销存核算”、“财务管理”为基础的商业零售企业的全面计算机管理,不仅可以及时、准确地进行进销存核算、财务核算和各种统计,实时地为经营管理人员提供反馈信息,还可使靠人工通信难以完成的科学管理技  相似文献   
2.
单片开关电源是国际上90年代才开始流行的新型开关电源芯片。本阐述其多路输出式电路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数学微分几何原理对渐开线曲线进行曲率分析,系统推导了渐开线上各点极径、压力角与曲率半径之间的定量关系,明确了渐开线曲率中心与基圆的对应关系,并定量计算了压力角与曲率半径沿渐开线齿廓曲线的分布状况.利用渐开线曲率分析的结论并结合高副低代的机构分析方法对齿轮啮合传动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得到了正确的传动比分析结果,验证了曲...  相似文献   
4.
基于摩擦学原理,建立了轧件与轧辊的相对滑动模型,计算了轧件与辊面的相对滑动距离,从而建立了板带轧机工作辊磨损预报模型。结合中厚板轧机实际生产过程和磨损数据,采用遗传算法对轧辊磨损模型进行了参数的优化识别。与实测数据对比发现,计算磨损量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模型可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冷轧带钢生产中普遍存在的边部减薄现象,直接影响切边量大小,降低了成材率。为了减小边部减薄,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ARC,建立了模拟四辊冷轧机轧制过程的弹塑性有限元仿真模型。将轧制力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对比表明该模型是精确可靠的。利用此模型,系统分析了压下率、摩擦因数以及带钢入口厚度、入口宽度等因素对边部减薄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压下率、摩擦因数、带钢入口厚度的增大,边部减薄随之加剧,随着带钢入口宽度的增大,边部减薄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6.
文章建立液压变桨执行机构有限元模型,通过静力学分析得到液压缸与活塞杆的应力分布结果,动力学分析得到液压缸与活塞杆的疲劳载荷谱,将静力学、动力学分析结果及修正后的液压缸及活塞杆材料S-N曲线导入到MSC.Fatigue软件得到风力机液压变桨执行机构疲劳寿命云图。在此基础上,对一台2 MW风力机液压变桨执行机构,对比分析材料及载荷频率改变对液压变桨执行机构疲劳寿命的影响程度,并对液压缸与活塞杆最易受损位置进行了结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液压变桨执行机构的设计,尤其在提高液压变桨执行机构甚至风力机整机疲劳寿命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轮体形式及传动结构的齿轮传动创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齿轮传动机构进行创新研究的需要,对齿轮轮体形式和传动结构的概念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科学描述,对齿轮传动中的各种轮齿形式、齿廓形状和传动结构的特点、创新发展历程及研究状况进行了详细论述.从齿轮传动原理的角度出发,指出了齿轮轮体形式创新和传动结构创新这两条齿轮传动创新研究的主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齿轮传动的组合搭配式创新策略,并概括了齿轮传动创新研究应重视的问题,为实现齿轮传动的创新发展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冷轧带钢生产中普遍存在的边部减薄直接影响切边量大小、降低成材率,分析其形成机理,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arc,建立了模拟四辊冷轧机轧制过程的弹塑性有限元仿真模型。对比轧制力模拟结果与实测值,表明该模型是精确可靠的。并利用此模型,分析了压下率、摩擦系数以及带钢入口厚度、入口宽度等因素对边部减薄的影响规律,随着压下率、摩擦系数、带钢入口厚度的增大,边部减薄随之加剧;随着带钢入口宽度的增大,边部减薄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9.
电源噪声滤波器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介绍电源噪声滤波器的电路设计、测试方法及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0.
集成温度传感器在热电偶温度补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传感器正向单片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分别介绍了两种新型集成温度传感器在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电路中的应用及校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