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4-辛氧基邻苯二腈、4-十二烷氧基邻苯二腈争4-硝基邻苯二腈分别与氯化钴在熔融状态下合成了2,9,16,23-四-辛氧基钴酞菁和2,9,16,23-四-十二氧基钴酞菁以及无取代钴酞菁,对产物进行IR、UV-vis光谱测定和表征,并对比3种化舍物谱学性质,可以得出:对于长链碳原子来说,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氧基取代酞菁产生的红移程度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2.
中温固化单组分无机/有机杂化耐高温结构胶粘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酚醛-有机硅-丁腈-石棉体系制备的结构胶粘剂,加入酚醛树脂固化促进剂使胶粘剂能够中温(130℃)固化,室温贮存期达半年以上,达到单组分的目的,并提高了胶粘剂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其瞬间耐热可达900℃,常温剥离强度可达1.7kN/m,用于导弹弹头、发动机喷嘴等碳-碳复合材料的自粘或与金属材料的粘接。  相似文献   
3.
以煤沥青为原料,采用热聚合方法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研究热聚合温度370-385℃、聚合时间2h反应条件下煤沥青中喹啉不溶物、外添加氧化石墨烯对中间相炭微球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中不溶物组分对中间相炭微球形成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在380℃热聚合条件下,能够制备出粒度分布较均匀、粒径为0.5μm-2.0μm的炭微球,而无喹啉不溶物的精制沥青,没有得到球形结构的碳材料。  相似文献   
4.
磁珠理化特性及分选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珠理化特性及分选工艺的研究从五十年代起,人们就研究从粉煤灰中回收磁珠,进而用作炼铁原料,高强度耐磨混凝土掺合料,磁性塑料的填料,电缆保护层的配料,海底管道包壳配料以及代替磁铁矿粉作为重介质选煤的加重质等。它是煤在锅炉中燃烧时大部分含铁矿物质与碳及一...  相似文献   
5.
采用阴极电化学沉淀方法制备氧化铝纳米粉体,对得到的纳米粉体进行了光吸收性能测试,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利用阴离子交换膜为隔膜的电解槽,在不添加分散剂的情况下,控制阴极的电流密度在150~500 A/m~2范围,电解一定浓度的硝酸铝溶液,在阴极室内得到Al(OH)_3沉淀,在500℃下焙烧2 h,得到不同粒度的Al_2O_3颗粒。用TEM和XRD分析表明:当阴极的电流密度为300 A/m~2时,得到的Al_2O_3粒度尺寸在30~40nm左右,晶型为γ-Al_2O_3,对波长为370 nm左右的紫外光有一定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6.
吴大青 《广东化工》2012,(4):237-238
通过对大学化学实验的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资源优化配置,为学生搭建一个完善的基础实验平台,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通过对这些教学改革的分析,结合其为教学实践带来的实际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催化剂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发展历史。着重介绍其在加氢反应、氧化反应和硅氢加成等中的应用和特点,以及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电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镁粉体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阴离子交换膜为隔膜的电解槽,在不添加分散剂的情况下,控制阴极的电流密度在50-500A/m^2范围内,在电解氯化镁溶液过程中,阴极表面形成有利于氢氧化镁均匀沉淀的过饱和环境,得到单分散纳米氢氧化镁沉淀,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焙烧2h,得到不同粒度的超细氧化镁颗粒,用TEM和XRD分析表明:阴极的电流密度不同,可以得到不同形貌的氧化镁粉体,并对其制备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据"大工程观"的教学模式和当前人材培养的要求,针对目前物理化学实验内容陈旧、实验仪器匮乏、实验教和学效果不好、学生认识度不够等问题,对物理化学实验进行全方位的改革。物理化学实验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改变了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及教师的教授效率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
吴大青 《材料科学与工艺》2006,14(4):436-438,441
采用聚酰亚胺为树脂基体,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异丙醇铝和钛酸四丁酯为无机前驱体,在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中进行溶胶-凝胶反应,制备聚酰亚胺/SiO2/Al2O3和聚酰亚胺/SiO2/TiO2两种无机掺杂聚酰亚胺薄膜,采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对薄膜的化学结构和表面形貌及其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无机组分含量范围内,无机相均匀的分散在有机基体中,但两种杂化薄膜的分散形态及粒径尺寸不同,热性能均较未掺杂的聚酰亚胺薄膜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