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1篇
金属工艺   5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论文主要针对轴封型核主泵全流量试验进行研究,对试验项目进行分类并总结,对每一类试验的试验方法进行研究,并以C3C4项目为实例,针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从多种角度进行分析及总结,研究出更有利的核主泵全流量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2.
利用动态定点观察和对界面易动性的测试,发现 Pb—62Sn 双相(α+β)合金的超塑性变形是借助晶粒三维重排和转动而实现晶粒沿拉伸轴方向重新排列的过程。由于α相和β相晶粒易动性的程度不同,导致各自的重排方式有很大差别。文中提出了一个双相合金超塑性变形晶粒三维重排模型。作者认为:在超塑性变形初期,晶界滑动主要是以晶界位错运动实现的,当晶界产生微空洞时,则由晶界位错运动和晶界空洞运动共同实现的;不同界面对晶界滑动的协调方式不同:β/β界面是以晶界迁移的方式协调,而α/β界面则以β相一侧晶界附近区域的塑性变形方式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3.
4.
纳米铜/聚醋酸乙烯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醋酸乙烯酯(PVAc)为配体,与CuC l2在乙醇溶液中进行反应,生成PVAc-Cu(Ⅱ)配合物。合成反应在室温下进行,反应时间以2 h为宜;用电导率法得出PVAc-Cu(Ⅱ)配合物中金属离子与PVAc链节单元CH2CH(OCOC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以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在回流条件下对新合成的PVAc-Cu(Ⅱ)配合物进行还原,制得纳米铜/聚醋酸乙烯酯复合材料。IR分析表明:PVAc-Cu(Ⅱ)配合物中PVAc链节中的CH3COO—中的羰基氧提供孤对电子与金属离子Cu(Ⅱ)形成配位键。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纳米铜/聚醋酸乙烯酯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铜粒子的粒径在12.5~37.5 nm范围。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选取了中碳合金钢40MnMoV作为实验材料,在其奥氏体化后的连续冷却过程中施加不同强度(0T、6T、10T、14T)的稳恒强磁场.通过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及定量金相的方法初步探讨了强磁场对40MnMoV钢连续冷却转变组织的影响.结果显示,强磁场加速过冷奥氏体的高温分解,随所施加磁场强度的升高,先共析铁素体含量增多,晶粒尺寸增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聚丙烯腈(PAN)纤维为原料,经羟胺改性后得到具有螯合性能的偕胺肟纤维(AOCF),然后将AOCF浸渍于硫化铅(PbS)纳米溶胶中,利用物理吸附以及微粒表面与AOCF中的羟基和胺基的键合作用,合成了纳米PbS/AOCF复合纤维。分别对产物进行TEM、XRD、IR及AFM表征,结果表明:纤维上纳米PbS的粒径大小平均为30nm,呈规则的纳米球形,且分散性较好,均匀分布在纤维的表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造型本土化设计探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文章分析了中国汽车造型本土化设计的重要性,即指出汽车是一个民族的性格载体,国内汽车厂必须摒弃模仿,力求本土化创新,才能使中国汽车走向世界,同时探究了本土化设计方法:即加入中国元素与引入无障碍设计理念.汽车设计中,注重中国元素的根本特征即整体和谐性,通过研究并应用无障碍化设计理念,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美好的驾乘环境,体现民族特征,再现人文关怀,这将成为中国汽车造型设计本土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铜(Ⅱ)-聚乙烯醇溶液的配位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乙烯醇(PVA)与氯化铜在水溶液中发生配位反应,用测定溶液电导率的方法确定了反应的配位数,并对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 mol Cu(Ⅱ)与4 mol PVA链节单元形成配位结构,在该配比下体系的总反应级数为1.5,其速率方程为1/CA0.5-1/CA00.5=kt,速率常数k=4.0792×104exp(-Ea/RT),活化能Ea=32.747 kJ/mol。  相似文献   
9.
共混合金力学性能的研究:Ⅱ.CPE,ACR对PVC共混体系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上文的基础上,对PVC/CPE/PP和PVC/ACR/PP三元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PE或ACR用量的增加,不但共混合金的冲击强度增加,而且共混合金由刚性体PP增韧时所产生的最大值的幅度也有所提高,其趋势是CPE或ACR用量越多,产生最大值时刚性体分散相PP所需的量越多,同时冲击强度最大值增加的幅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10.
将PP氯化后作为PVC共混体系的刚性体分散相,旨在改善高分子合金的相容性,DCS实验表明,CPP与PVC的相容性比PVC与PP的好。在用弹性体增韧的PVC/CPE和PVC/ABS共混体系中加入刚性体CPP后,随着CPE、ABS用量的增加,共混合金的冲强度增加,并且由刚性的CPP的加入后产生的冲击强度最大值的幅也有所提高。其趋势是CPE、ABS用量越多,共混合金冲吉强度值达到最大值时所需CPP的量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