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文立森 《声学技术》2021,40(3):381-384
近20年来国内建成了大量的剧院,对于这些剧院整体上的混响时间特性规律,目前国内仍缺乏类似相关的研究。文章统计了国内50个1 200座以上的典型大剧院,根据实测数据分析了国内剧院混响时间的大小分布及混响时间与早期衰变时间、清晰度与明晰度、观众厅体积等参数的相关性规律;研究发现国内大剧院混响时间较世界上同等规模的国外歌剧院的推荐值略低,混响时间普遍大于早期衰变时间,清晰度与明晰度随混响时间的增大而减小且变化幅度明显,国内声学设计师通过体积与吸声量同步控制混响时间,导致混响时间大小并不因观众厅的体积及每座容积而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国内大剧院的建筑声学设计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0引言混响感是混响强弱的主观感觉,一直以来常用声场中声能衰变的时间特性来表示混响感,并以混响时间和早期衰变时间作为混响感的客观评价参量。近来的一些研究表明,采用早期衰变时间或混响时间来评价混响感并不充分,提出以响度的衰变时间表示混响感更加合适[1]。例如一些特殊声场条件的厅堂,具有相同的混响时间,但由于反射声序列的空间分布不同,使混响感产生明显区别。莫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