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1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一对相互啮合的渐开线圆柱齿轮简化为一个双质块双弹簧振动模型。根据此模型,计算出齿轮副的等效啮合刚度,然后以振动最小为优化目标,对装载机变速箱的高速级斜齿轮传动进行动态优化设计,得到满足实际需要的最优化参数。  相似文献   
2.
综合考虑了直线运动导轨副接触几何、预紧力、真实表面粗糙度、曲率系数等因素,建立了直线运动导轨副混合润滑数值模型,研究了滑块移动速度、曲率半径系数、工作载荷、表面粗糙度对导轨接触副润滑特性的影响,得到结论:导轨副法向工作载荷、最大赫兹接触压力和赫兹接触半径随着外加总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平均膜厚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减小;混合润滑模型可预测导轨副在大范围工况条件下完整的润滑状态;直线运动导轨大多工作在混合润滑状态下,随着滑块移动速度的增加,接触界面由边界润滑状态向混合润滑状态转变,润滑性能逐渐提高;适当增加曲率半径系数,有利于润滑油膜的形成与稳定。  相似文献   
3.
起重机钢丝绳的疲劳可靠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传统钢丝绳设计计算的两种方法的弊端。根据起重机钢丝绳失效的主要原理是金属疲劳的原理,采用可靠性理论的应力一强度干涉模型,对起重机钢丝绳进行了疲劳可靠性设计。通过实例计算,得出了钢丝绳所需直径大小,并与传统两种设计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疲劳可靠性设计方法更为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4.
对分形几何理论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法向载荷、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系数的改进分形模型。通过中间自变量实际接触面积,构建了金属材料结合面静摩擦学特性的预测模型。计算和分析表明:静摩擦系数随着法向载荷或材料特性的增大而微凹弧式增大,但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加而微凹弧式减小;当分形维数较小时,静摩擦系数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分形维数较大时,静摩擦系数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减小;在双常用对数坐标系统下,最大静摩擦力与法向载荷大多呈现出线性正比的关系;分形几何理论适用于法向载荷极小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常规激振手段难以用于中大型数控机床的结构振动测试。根据该类机床的特点,提出一种由机床运动产生激振力的结构振动试验方法。针对运动激振力不可测的问题,利用机床结构上的振动响应研究激振力作用效果。通过测试不同参数作用下的振动响应,确定影响激振效果的主要因素。激振出的峰值频率与实验模态分析结果的对比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无需外加激振设备,适合于数控机床,尤其是大型、重型数控机床的现场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煤矿通风中应用瓦斯处理技术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满足煤矿开采需求,减少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同时提升瓦斯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田红亮 《机械强度》2008,30(1):20-23
建立非定长吊臂非定长系物绳固定旋转起重机的三维动力学模型.利用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二自由度系统的通用运动非线性微分方程.利用软件MATLAB6.5,详细分析活动支座沿径向作加速运动时的响应相轨迹和吊臂作旋转运动时的响应相轨迹.对于第一种情况,系统总机械能和哈密顿函数都不守恒,但角动量守恒,简化后的系统可积分.对于第二种情况,角动量不守恒,但哈密顿函数守恒.  相似文献   
8.
计及弹塑性及硬度随表面深度变化的结合部单次加载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分形几何学理论和传统统计接触力学理论的无缝连接,考虑微凸体由弹性变形向弹塑性变形以致最终向塑性流动转化的过程,架构结合部单次加载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带一个随机相位的Weierstrass-Mandelbrot函数构建粗糙表面的微观几何学形貌。数值仿真曲线图显示,法向总接触载荷随着实际接触面积的增加而微凸弧式增加,在相同实际接触面积下,法向总接触载荷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加大而变大;实际弹塑性接触面积占实际接触面积的百分率随着实际接触面积的增加而凹弧式减小;法向弹塑性接触载荷占法向总接触载荷的比例随着实际接触面积的增加而凹弧式减小,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减小而变小;法向总接触载荷随着分形维数的加大经历首先增加然后减小,随后再增加最后再减小的2次循环过程;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法向弹塑性接触载荷占法向总接触载荷的百分比先减小后增加;实际弹塑性接触面积占实际接触面积的比值随着分形维数的变大先减小后增加;忽略弹塑性变形的CEB模型会导致预测的法向接触力大于弹塑性模型,CEB模型法向接触力与弹塑性模型的相对误差为4.798%~56.58%。结合部单次加载模型可为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的精确求解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依照矫正分形几何学理论与Hertz法向接触力学方程,建立新柔性结合部法向接触阻尼方程.考虑变化凸起顶端曲率半径与连续载荷,推出一种求导函数但非偏导函数获取办法,构建2个凸起之间互相作用的法向接触刚度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法向接触阻尼随着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先下降后增加;当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小于第一拐点时,法向接触阻尼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大于第一拐点时,法向接触阻尼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法向接触阻尼随着法向接触载荷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仿真曲线图中的2个拐点和1个极小值点为干摩擦结合部接触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田红亮  董志明  高昂 《计算机仿真》2021,38(12):19-21,32
阐述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装甲兵虚拟兵力战术对抗动作参数建模方法,将战术对抗动作分解为感知类动作、共享类动作、决策类动作、指挥类动作、打击类动作,动作参数包括延迟时间和准确率,并通过分析不同类动作各参数的影响因素,构建样本库,建立并训练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参数数值计算,将计算得到的动作参数数值加载到虚拟兵力战术对抗动作参数中,完成对虚拟兵力战术对抗动作参数的建模.上述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虚拟兵力战术对抗动作延迟时间及动作准确度设置不合理,导致的对抗训练过程中训练场景不真实,实际训练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使虚拟兵力动作参数建模更合理,对抗训练过程中训练场景更加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