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三维网络结构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混合定则和参照Zum-Gahr 模型、Khruschov 模型, 建立了一种连续网络结构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模型, 并进一步对模型进行了修正。通过压力和负压浸渗技术制备了不同增强相体积分数的复合材料, 测试了其抗压强度值, 将试验数据与模型进行了拟合, 数据基本在模型限定范围内。形成的相互贯穿、相互缠绕的网络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与增强相的体积分数在上限时呈线性关系, 且随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 在下限时呈非线性关系, 当增强相体积分数超过80 %以上时, 抗压强度明显增加。与基体相比, 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溴化改性乙烯基酯树脂、氨基甲酸酯改性乙烯基酯树脂为混合基体,以E-玻璃纤维(GF)为增强材料,通过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RTM)工艺制备乙烯基酯树脂/GF复合材料,对其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树脂质量比为1:1时该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与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且综合性能最优.氧指数随溴化改性乙烯基...  相似文献   
3.
选用具有连通气孔的多孔有机物作为骨架,利用浸渗工艺,将多孔骨架浸入一定配比的TiAI浆料中,制备出具有一定孔隙率及高通孔率的TiAI坯体,经低温和高温两个阶段烧结获得性能良好的多孔网状骨架。当烧结温度在1380℃时,网状金属间化合物具有最佳的烧结效果,既能保持很高的通孔率,又保证了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研究了以TiAI网状结构为增强体的Al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和压缩性能。结果表明,TiAI网状结构增强效果明显,复合材料的抗磨损性能和抗压缩性能明显优于基体铝,其磨损行为主要为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4.
选用具有连通气孔的多孔有机物作为骨架,利用浸渗工艺,将多孔骨架浸入一定配比的TiAl浆料中,制备出具有一定孔隙率及高通孔率的TiAl坯体,经低温和高温两个阶段烧结获得性能良好的多孔网状骨架.当烧结温度在1 380 ℃时,网状金属间化合物具有最佳的烧结效果,既能保持很高的通孔率,又保证了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研究了以TiAl网状结构为增强体的Al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和压缩性能.结果表明,TiAl网状结构增强效果明显,复合材料的抗磨损性能和抗压缩性能明显优于基体铝,其磨损行为主要为牯着磨损.  相似文献   
5.
以二[二(2-乙基己基)磷酸]异辛酸钕盐[Nd(P_(204))_2EHA,简称Nd]/氢化二异丁基铝(简称Al)/一氯二乙基铝催化体系催化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合,考察了催化剂用量、n(Al)/n(Nd)和共聚单体比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在n(Al)/n(Nd)为10时即具有高活性,且所得共聚物具有高的分子量(数均分子量大于10×10~4)和窄分子量分布(分布指数小于2.0),特别是其中的丁二烯和异戊二烯链节的顺式-1,4-结构摩尔分数均超过了97%。随n(Al)/n(Nd)增大,聚合物的收率增加,同时由于链转移反应增强导致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变宽。随着共聚单体中丁二烯用量的增加,共聚物中异戊二烯链节的顺式-1,4-结构含量增加,而丁二烯链节基本不变,顺式-1,4-结构摩尔分数保持在约99.4%。  相似文献   
6.
7.
以某轻型货车用板簧为研究对象,以玄武岩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代替弹簧钢减轻车辆板簧质量为目的,通过材料优化设计、结构优化设计,确定了复合材料设计方案,利用ANSYS仿真设计软件对复合材料板簧进行了力学性能分析,采用树脂传递模塑(RTM)制备工艺制备了玄武岩增强复合材料板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簧静态强度、动态疲劳寿命能够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通过了静载和台架疲劳试验,且质量相对于弹簧钢板簧减重55%。  相似文献   
8.
Al3Ti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Al3Ti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室温脆性改善的方法,分析了合金化结构变异和复相强化对于材料塑性、韧性提高的机理,并对Al3Ti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主要应用进行了分类评述,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